我今年39歲零基礎,學中醫需要做哪些準備?

海婷婷1


自學中醫自然要讀中醫書籍,而中醫書籍浩如煙海,如何選擇入門讀物和有序的閱讀,無疑是關係到時間和成效的。我現以個人多年的的經驗和領悟,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


一、中醫基礎理論類

本書是中醫理論的總框架,從這本書開始,首先使我們瞭解中醫是如何闡述人體的生理、疾病的發生和對疾病的認識的。書中提到的中醫名詞、術語將充斥於所有的中醫書籍中,故先讀懂此書,後來便知其所指。書中理論貫穿於其他各書、各科之中,總體指導著中醫的各種診療行為,必須讀懂讀透。由於中醫學充斥著古代的哲學思想,很抽象,而整體觀和邏輯性又很強,所以我們讀它時僅憑文字直解是不透徹的,而要將它立體化地思維、推演,不僅要達到融會貫通,還要能運用自如。


二、中藥類

通過歷代的發掘整理,目前的中藥已達1 萬餘種,而現今的一些中藥教材基本上還是圍繞《神農本草經》略作增加,而且功效多系沿襲,這對於從事多科臨床診療的專業中醫來講是不夠用的。另外,因歷史條件所限,書中還有對藥物的功效認識有誤的,或言過其實的,或有其他功效尚未發現的,所以臨床應用時還必須參考現代的一些藥學專著充實之。


三、方劑類

方劑學是闡述和研究藥物組方配伍規律和臨床應用的一門學科,是臨床各科的基礎學科之一。由於它以藥物為基礎,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所以必須在掌握中藥學和中醫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才能學好它。


中醫書籍中所載的方劑很多,粗略統計在明代以前就達6萬多首,加之後來創新的還有很多。現在的方劑教科書多按照治法、功效分類各取一些代表方劑進行闡述,只選方400 首左右,有的已經很少用或完全不用了,而臨床各科還有很多方劑沒有選入。因此,初學者可請臨床中醫師指點取捨。


四、中醫診斷類

本類闡述的是從整體出發,運用辨證的理論與方法識別病證,推斷病情,為治療提供依據,是臨床各科不可忽略的基本課程。


中醫診斷的基本手段是望、聞、問、切四診,四診不可偏廢。在望診中舌診尤為重要,有“證不辨憑諸脈,脈不辨憑諸舌”之說,說明憑舌診可在疑似中做出正確的判斷。


其實切脈並不難,書中27 (一作28)種脈象可先從便於掌握的入手,如以脈位深淺而分的沉、浮脈,以脈息快慢而分的數、遲脈,以脈搏力度強弱而分的實、虛脈,以指下振幅盈虧而分的洪、微脈,以脈管搏動超過或不及寸、關、尺三部而定的長、短脈,以脈波流暢與否而分的滑、澀脈,以脈搏節律改變而分的促、結、代脈等,其他脈象經反覆實踐後,久之便也得心應手了。


五、《傷寒論》《金匱要略》

這兩本書均被奉為經典之作。兩書總結了前代醫家的醫學理論、證治經驗及張仲景的臨床心得,使理、法、方、藥有機結合,並使辨證理論系統化。其中一些方劑因療效卓著而延用至今,有的還被製成了成藥。這兩本書為習醫者的必讀之著。


六、《溫病學》

溫病學是研究四時熱病病因、病機和辨證施治的一個臨床學科。我之所以把它作為基礎學科的書籍推薦閱讀,一是因為書中的一些理論、辨證施治方法、療效顯著的方劑為他書所未及;再則我們作為一個醫生不可能不見到四時發熱性疾病,況且現在發熱性傳染病的發病率在逐漸上升,還不斷有新的病種出現,這就更需要我們全面掌握溫熱病的辨證診斷和治療原則方可適應臨床之需。因此,我們既應把溫病學作為專門的學科,又應把它作為習醫者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來認真學習,切實掌握。


中醫曹一


我是42歲那年,有一天突然想學中醫,然後43歲那一年,拜了兩個師父,一個師父教針灸,一個師父教導引和推拿。又報了一堂網課,學中醫理論知識。半年下來,雖也是小白,但自覺比世面上其他很多小兒推拿或普通推拿做得更好。不是因為我悟性高,而是我運氣好,遇見了最好的師父和老師,起點高,學得東西高屋建瓴,所以別人連普通感冒發燒咳嗽都治不好,我們基本都能解決。

所以,只要你喜歡中醫,並且想學,就什麼時候都不晚。不過,師父非常重要,一定要找好師父。因為師父的水平直接決定你的眼界和高度。


小彝胞的養生館


1.買一臺帶SOS鍵的老人機,可以在您倒地前迅速撥打120保命用的;2.銀行裡留一筆7位數的存款,萬一醫死人這筆錢賠人後可免牢獄之災;3.參加保險公司的入職培訓,欲要成功,無需自宮,學會甩鍋,也能成功,先學口才、再練神功,口才了得,無須練功,西醫治病,中醫掙錢,能否治癒,全靠忽悠。


tinkle8


你只要執著!不辭辛苦!把病人當著自己一樣來對待你一定能成為名醫!中國有句老話!恨病吃藥!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叫!久病成名醫!你把所有的病人當成自己來對待你就是名醫!祝你成功!我是中醫門裡出身!到我們家的中醫面臨失傳!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


萬紀老聃


簡單。①熟讀《黃帝外經》(不是內經),②每天堅持站樁(至少早晚各30分鐘),體驗體內陰陽之氣的運轉。


用戶8232840580155


你好,說句實在話中醫不好學,尤其是這個年齡了學起來很吃力,理論好學,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可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一箇中醫需要好多年的沉澱還需要別人的認可,而且你還要操心你家裡人的生活質量。

學習中醫沒有錯,但是你要想明白了發展方向,具體想學哪一個領域,如果你想系統的全面的學,你要慎重了。

你可以學一個方向,術有專攻,相對學起來會快一些。

你首先要保證的是從某一個點入門,然後吃上這碗飯,然後閒暇之餘再學習別的,這樣的話既學到了技術,入了這個門,還保證了生活。


骨順堂筋骨推拿


還是買幾本書看著玩吧!中醫學院學四年還是初級水平呢!臨床還得有人帶,摸索還得很多年。30多年都不見得成為優秀的大夫。中藥假藥太多,療效不好。39歲再學也就跟各個節目現場的大媽一樣,做作筆記,過幾年也就罷了。


耳得生目遇色


中醫理論基礎很重要,有人覺得年齡大了,中醫不好學,其實年齡大,生活閱歷豐富!更容易學習中醫!因為中醫本身就是古代哲學理論,很多內容都是靠悟性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460003519b5f2867cd\

皮膚科孫大夫


要有從零開始的準備,要從中醫的思想出發,用中醫的思維看問題,看病人,看世界,中醫是從哲學層面思考問題的,不能單純的把中醫西醫結合,許多人有了西醫的基礎或者西醫觀念,很難接受另一種思維方式。


張醫生是小中醫


基本不可你能自學會!除非你拜名師!

還有中醫是自然學悟出來的你得懂一些農業知識,星向學,地理學!否則難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