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男尊女卑"?


為什麼古代

一提到"男尊女卑"這個詞,現在的人就認為這是孔子主張男人天生高貴,女人天生卑賤,這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其實這是對孔子"男尊女卑"思想的誤解。

為什麼古代"男尊女卑"呢?

舊時社會風俗。上古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受到尊敬和崇拜,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婦女在氏族公社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母系繼承製及男嫁女、從婦居的婚姻居住制度。此時,大約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期。及至父系氏族社會確立,男子逐漸在主要生產部門佔據重要地位,婦女在生產中退居次要地位,母系按父系計算,開始實行父系繼承製及女嫁男=從夫居的婚居住制度。此時大約相當於青銅器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乃逐漸從女陰崇拜過渡為男根崇拜,男尊女卑意識乃因之而萌生。中國華夏民族至周代,宗法社會形成,男子從屬於家族,女子從屬於男子。東周以後,貴族階級實行多妻的妾媵制,嚴格分別嫡庶,儒家的禮教對女子的行為作了種種的規定。漢代進一步有衍律褒揚貞節,東漢女學者班昭著《女誡》七篇系統地闡揚男尊女卑的觀念、夫為妻綱的道理及三從之道、四德之儀,從此男尊女卑觀念深入全社會,廣泛表現在觀念形態及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給婦女帶來深重的壓迫、歧視及無窮的痛苦。直至近代,啟蒙思想產生,西方民主主義思想輸入,才逐漸打破這一思想禁錮。《周易.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者道成男,坤道成女。"漢班昭《女誡.夫婦》:"夫有再娶之義,婦夫二適之父,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違也...故事夫如妻天,與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列子.天瑞》:"男女之別,男尊女卑。"

為什麼古代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探討宇宙天體運行規律的經典,在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乾〕類像:天,男人,老父,君王等,〔坤〕類像:地,女人,老母,妃妾等。

女人要想合乎"道",必須象大地一樣謙卑、包容,厚德載物,無私無怨。同理男人要想合乎"道",必須象天一樣,高遠正直,自強不息。

天尊是說天空高遠,公正無私。不是說天自己尊貴。地卑是說大地踏實親切,不分淨汙貴賤,易經中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卑"是使人感到親切的意思。

男尊女卑的含義是男人有男人的特質,女人有女人的特質,決定了男女在家庭中社會上分工的不同,男女恪守其位,家道自然興隆。"男尊"是男的要做到品格高尚,正直,做到讓人尊敬,尊重。女的要做到謙和,包容,使人容易親近,"卑"在古語中有謙虛,接近,親近的意思。"男尊女卑"是倡導自然和諧,陰陽各安其位。所以"男尊女卑"是講男女在人生與婚姻中應該如何和諧生活的道理,而沒有男女不平等的內涵。一個男人品格高尚,女人自然就尊重他,尊敬他,親近他。男人正直高尚,女人謙和寬容的家庭沒有不和諧的道理,在這樣的家庭和社會里,女人也自然擁有相應的地位而不會被歧視。

試問舉案齊眉故事裡的梁鴻會歧視他的妻子孟光嗎?

為什麼古代

孔子在學習《易經》 後,寫《易經 - 繫辭上下傳》。裡面有這樣的描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說明孔子非常明白萬事萬物各安其位的重要性。所以孔子提出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映的就是這個"位"的關係,意思是作為君就得像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孩子要像孩子,各司其職,個安其位。同樣這裡的貴賤和我們現在所說的貴賤也不同,這裡的貴賤指的是人在人生不同階段中,社會中所處位置的不同,並不代表能力和身份,更不是思想和地位上的尊卑,這和中國傳統文化裡的"貴賤平等,天下大同"的主張是一致的。

現在隨著時代的變遷有很多女子也和男人成了同事,但是男人和女人特質的天生區別還是客觀存在的,精明的上司仍然會根據這些區別給男女不同的分工。後世的人包括一些儒家學者對孔子思想的理解和闡述,往往是他們自己思想與內心的反映,因而有意無意地把他們自己的那些不正的思想強加給了孔子,而把這些都歸於孔子是不公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