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中珍品不僅稀少千年難長大還會長回去,又稱木中君子——黃楊木

黃楊木】,有“木中君子”之稱,其生長習性和木材特性被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有人說它不怕火燒,有人說它遇閏年不生長甚至縮短,其木製品被視為百毒不侵、鎮惡辟邪的吉祥物。據《本草綱目》記載:“黃楊性難長,歲僅長一寸,遇閏則反退”。我們常見的黃楊木作品多為小件的工藝品,基本上沒有大件雕刻成品。記得有一位先生在看到黃楊木根雕作品後對黃楊木的質地讚不絕口,連說如果是大件的黃楊木就好了。



黃楊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黃楊木而得名。黃楊木生長緩慢,四五十年的直徑僅有15釐米左右,所以有

黃楊木雕“千年難長黃楊木”、“千年黃楊難做拍” (樂器中的一種拍子)的說法。相傳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間藝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才發現了黃楊木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似象牙,年久色漸深,古樸美觀,硬度適中,是一種雕刻小型圓雕的最佳材料。




黃楊木雕作品經歷一定年代後,如果保管不當,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作品一旦腐朽或殘缺,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完好無損者自然就彌足珍貴了。

三、多以戲劇人物,神、佛形象為題材

由於受社會和民族歷史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受到民間文化的直接浸燻,幾百年來黃楊木雕多以戲劇人物,神、佛形象為題材。元代的黃楊木雕作品,人物造型生動傳神,豪放、古拙、蒼勁和渾樸寫實;而明代的黃楊木雕作品在繼承元代的基礎上又突出了寫實自然、簡潔和不重細部,造型更加嚴謹,並追求精美細緻;清代是黃楊木雕的繁榮時期,這時開始了強調藝術造型與寫實相結合。清中期清內庭造辦處領銜創作出一批人物造型逼真、神韻自如,富有文化氣息的藝術精品。清末,民間的黃楊木雕名師也佳作迭出,溫州雕刻名師朱子常的作品造型逼真,人物形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顯現出極大的藝術感染力。朱子常的作品被民間廣為收藏,流傳和仿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