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在望,我們能開學嗎?

當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而國外的疫情卻不容樂觀。鍾南山院士判斷: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迅速蔓延,中國存在從輸出病例轉變為輸入病例的可能性。一言蔽之,對我們而言,疫情仍不可大意。那麼現在到底要不要開學?能不能開學呢?目前,貴州、青海等省份已經根據當地疫情形勢發佈了高年段學生預開學的消息,且不說面臨重大考試任務的初三、高三學子,就是小學生,也早已想念老師、想念同學、想念校園生活。對老師而言,“空中課堂”和網絡教學的學習效果畢竟不能和對學生的面授機宜相比。但面對疫情這種特殊情況,我們準備好開學了嗎?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意大利、韓國等多地蔓延,發展迅猛、勢頭酷烈,而有相當部分國外民眾依然我行我素,不管不顧繼續扎堆,這種近似於顢頇“白左”的應對態度,讓我們看得膽戰心驚。學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所在,孩子們特別是低年段的學生在身心方面缺乏應對疫情的意識警惕與防備措施,現在開學,對學校而言仍然是防不勝防。從概率上講,從此次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特點看,不敢想象一所學校的師生哪怕只有一人疑似病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對未來教學的強烈衝擊,特別對孩子心理造成的震盪與恐慌恐怕難以評估。有的家長擔心學生新學期的上學時間會受到影響,其實,從狙擊疫情的情況來看,未來可以通過協調週末和暑假時間來彌補,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對孩子進行固強補弱,有的可以實現彎道超車也未可知。如此,家長既增進了親子關係又深入瞭解了孩子的學習態勢,何樂而不為呢?


勝利在望,我們能開學嗎?


杜康認為,要開學大概要具備以下條件:

1. 疫情整體得到控制。新冠肺炎屬烈性傳播,對於一種傳染性病毒,它“太完美了”:可以通過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染,可以通過氣溶膠、糞口等形式傳播,而這就是它極大危險性所在,對大規模人群聚集,它最容易大面積“裂變式”傳播。因此,疫情要得到醫學病理上的事實控制後,方可考慮開學。



2. 要對校園特點進行科學評估。學校不同於工廠企業,師生教學要在固定空間聚集展開,孩子下課要進行充分的活動,孩子好動,他們之間的頻繁接觸不可避免,如果針對學校特點合理調整上課方式、活動方式,制定合理可行的實施方案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方可考慮開學。例如師生日常所需大量的口罩如何解決?學校如何做到無毒?除了住校,現實中相當一部分老師學生放學要回家,學校如何做到動態的封閉?老師日常教學任務繁重,如果再加上防疫任務,學校和老師的工作強度可想而知,況且,低年級孩子本來就好動、多動,讓一個班四五十位“齊天大聖”帶上防疫的“金箍”,這可不是紙上談兵。由此看來,學校的疫情預防與管控要比企業、遊輪、養老院甚至監獄更復雜,來不得半點馬虎。




3. 開學要家校合力。建議學校根據上級安排,充分了解學生情況並徵求大多數家長意見後,做到萬全方可考慮開學。

杜康認為,目前,應該根據教育部通知和當地疫情現實態勢,學校杜絕原發、杜絕輸入,特別是具備了對疫情發展風險充分科學的預判和應急實備的前提下,方可考慮逐步開學。


勝利在望,我們能開學嗎?


學好語文 征途漫長 何以解憂 有我杜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