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一、羿射九日故事的發源地

大家在小學課本里學到過一篇神話故事《羿射九日》,都知道羿是個神射手,可大家知道,這個神話故事發源地是哪裡嗎?

和別的神話傳說故事發源地有許多版本爭議不同,羿射九日的故事發源地只有一個,那就是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原屯留縣)的老爺山。

當然,老爺山是個俗名,這山的學名叫做三嵕(zōng)山。西漢典籍《淮南子》記載:“堯使羿射九烏於三嵕之山,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

三嵕之山即三嵕山,三嵕山就是今山西屯留的三嵕山。關於這座獨一無二的三嵕山,歷代典籍皆有記載。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比如《新唐書·地理志》:潞州屯留縣“有三嵕山”。《方輿紀要》卷42屯留縣:三嵕山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有三峰高峻,……俗傳為羿射九烏之所。一名麟山,下有三嵕水”。《說文解字》:“峰聚之山曰嵕,今屯留有三嵕山,言三峰聚也。”

這都是古代典籍裡的記載,現在在網上,查百度百科、360百科啥的都能查到,三嵕山只有這一座。

羿是個上古唐堯時代的神射手,除了大家熟知的射九日救蒼生的故事外,還有射殺各種惡獸的光輝事蹟,比如,射殺猰貐、封豨、九嬰、修蛇、鑿齒等兇惡的怪獸。

到了夏朝時,有窮國君主后羿的名字裡也有“羿”字,而且也善射,這樣一來,羿和后羿就常常混淆為一人了。不過,這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不去管它。

羿射九日或者說羿射十日的故事,甚至後來的后羿射日的故事等,都反映了神射手羿除害安民、功在社稷的偉大事蹟,所以被尊為神靈,稱為羿神。

在羿射九日故事的發源地山西屯留三嵕山,羿神被稱為三嵕爺。到了宋徽宗時,羿神又被加封為“護國靈貺王”。

二、三嵕爺的道場

因為三嵕爺是上黨地區出現的本土神,禱祀靈驗,尤其是降雨止雹啥的,所以,三嵕爺、靈貺王崇拜遍及上黨地區。

這些三嵕廟以屯留三嵕山三嵕廟祖廟為中心,輻射周邊潞城、長治縣、壺關縣、陵川縣、澤州、高平等地,形成了獨特的羿神崇拜區域。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屯留縣老爺山

據文物專家統計,上黨地區也就是晉東南地區的三嵕廟約有50處,其中不乏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的三嵕廟。

比如長治市壺關南陽護村中三嵕廟、長子大中漢三嵕廟、長子下霍護國靈貺王廟、平順北社三嵕廟等。

在這些羿神行祠中,有一座不在總名單上的三嵕廟,雖然也是縣重點文保單位,但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它就是山西平順古村王家莊村的龍王廟。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平順王家莊村三嵕廟

欸,不對啊。不是說三嵕廟嗎?怎麼變成了龍王廟?因為這座廟是三嵕龍王廟,供奉的不只是有羿神三嵕爺龍(靈)貺王,還有玉皇大帝、黑龍爺、青龍爺等。

這種多神共祀一堂的現象在晉東南地區也算比較普遍,不僅僅是道教宮觀,佛寺內也常常是釋道儒三教並列供奉。

何況,三嵕爺在祖廟是因為什麼被供奉的?降雨止雹非常靈驗。這大概是古代晉東南一帶冰雹災害比較多的緣故。

羿神不再射日殺兇獸了,改為管理天氣了,這部分神職就和傳統的龍王爺職能相重疊了。

再加上,平順石城鎮王家莊村位於濁漳河岸邊,有水的地方少不了龍王廟,所以,王家莊村這座三嵕龍王廟才會有羿神和龍王共祀的局面。

三、獨特架構三嵕廟

平順石城鎮王家莊村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古山村,在前兩篇的文章中,胡哥帶領大家欣賞了古村的古代風貌和特色傳統古民居。

今天,就請跟隨胡哥沿著羿神崇拜的思路去看一下這座頗具規模而且架構獨特的三嵕龍王廟。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三嵕龍王廟山門戲臺

這座三嵕龍王廟位於古村東南部,村村通道路的旁邊,一眼望去頗具氣勢。廟是二進院佈局,進深43米,寬20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

山門正面看起來氣派而簡樸,5間房屋寬兩層樓高的牆,只有兩個八角形漏窗和一個帶門券的大門。

這是戲樓和山門結合的常見大門,朝向內的一面就是闊大的戲臺,當中三間是戲臺,雕樑畫棟的裝飾,是一處非常重要的公眾娛樂所在。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三嵕廟過廳

從戲臺開始,往裡依次是過廳、月臺、正殿,加上兩側的廂房,構成了一個封閉的神仙道場。院落佈局完整,規模較大,近代曾經做過學校、大隊部等,所以才能較好地保存至今。

這座以祭祀三嵕爺的龍王廟在周邊並不多見,其他山村常見的龍王廟,要不是單純的龍王爺,要不就是大禹。所以,搞不清楚羿神三嵕爺是是如何來到這裡,並和黑龍爺、青龍爺如何和平共處的。

戲臺與過廳之間是一片寬闊的院子,青磚墁地,最獨特的建築就是中間的這座過廳。

首先,過廳只有一層,坐落在高約1.2米的青石臺階上,層高很高,所以整座過廳看起來十分高大,高度要略微超過二層樓的山門戲臺。這是不多見的。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三嵕廟後院的正殿

其次,過廳整個是7開間寬,中間3間是前後通透式敞開的空庭,由高大的簷柱支撐起屋頂,左右兩側各是兩間房屋。

所以,從正殿可以毫無阻隔地看到戲臺,反之,從山門進來也可以透過臺階上的空庭看到後院更高的正殿,頓時,會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過廳前廊下左側有一通青石古碑,上面刻著清道光十七年(1837)、清嘉慶二十六年(1821)對該廟進行重修的經過。

上臺階,過過廳,進入後院就到了正殿所在的院子了。最後方的青石臺階上,就是供奉著羿神三嵕爺和玉皇大帝、黑龍爺、青龍爺等諸神的正殿。

這是一座在建築上比較講究、高規格的神殿。因為它除了本身在建築上的精細奢華雕飾外,還有講究的配套月臺、花壇、經幢等附屬物。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三嵕廟前的月臺

一般的古代建築頂多是建在石臺階上。如果,在臺階之外、正殿之前還有一座方形的月臺,那就是屬於等級比較高的建築了。而且,欄杆等附件越多、月臺越高、雕飾越精美,等級越高。

比如,我國最高等級的建築故宮太和殿前的月臺,就屬於月臺中的月臺,有三層月臺,且都帶有欄杆,材質還是最好的漢白玉。

月臺前正中是牡丹花壇,兩側是石階。時值初夏,花壇中牡丹花花開正豔,為空曠的庭院帶了一團生氣。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月臺前的花壇和經幢

花壇中有一節殘存的青石經幢,四方抹角八稜,約一米高,頂蓋殘缺。各立面上有淺刻花紋圖案和文字,尤其是其中刻有一行文字“嘉靖三十一年(1552)三月初……”。

如果這是三嵕龍王廟的原物,起碼說明這座廟的建廟年齡有將近500年曆史了,足夠滄桑。

月臺之上就是整座廟宇的核心正殿了。這座大殿的木雕裝飾非常精彩,可以說凝聚了一時一地的工匠精粹手藝。

正殿面寬七間,是帶出廊的構架,單簷硬山頂,屋頂是灰布筒瓦覆面,正脊側脊的脊瓦都帶有雕花,花紋繁複。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三嵕龍王廟正殿

​屋簷下是大家常見的彩繪斗拱,每一根柱頭上和柱子之間的屋簷下,都有一朵斗拱,而且斗拱上的色彩歷經滄桑,依然鮮明。

正殿正中三間全是隔扇門,次間是半檻窗式,最兩端的梢間則是普通圓拱門,整體構成了端莊大氣的迎面形象。

站在正殿前的月臺上,環視整個院落,左右兩側的廂房前,青松挺立,花壇中,牡丹灼灼,屋簷下的紅燈籠紅彤彤的很喜慶。

再往前方看去,目光穿過通透的過廳,一直看到昏暗的戲臺上,恍惚之間,酬神的戲曲也許在還在上演,鑼鼓鑔鈸絲絃齊響的音律仿若耳聞,穿插的人物身影在戲臺上忽隱忽現,這是在感謝羿神射日救民嗎?還是在感謝降雨止雹的功勞呢?

從射日的神射手到管冰雹的神,羿神的變化竟然這麼大

過廳前廊下的古石碑

最好的公共建築就是神廟,它寄託了古人艱難謀生的希望,也寄託了眾生歡樂的希望。古人們在這裡祭拜、在這裡酬神,春祈秋報,一年又一年,希望的種子在這裡生根發芽,民族的歷史在這裡傳遞,中華文化的根脈在這裡繁衍壯大。

羿神、三嵕爺、護國靈貺王,不同的稱呼,相同的祈願。古村古廟上古神話,就這樣一代代潛滋暗長,護佑著一方水土一方人民。

請關注 ,看過多古村故事。

(本賬號系網易號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