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面紗下的日本藝伎,是極致的生活美學和男尊女卑的傳統


神秘面紗下的日本藝伎,是極致的生活美學和男尊女卑的傳統

藝伎的日常生活

在日本藝伎是一種職業,而且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也發展成為日本的傳統文化。在日本,很多藝伎深愛自己的職業,一些具有較高文化和素養的家庭以女兒能進入藝伎這個行業驕傲。

藝伎並非妓女,藝伎只賣藝不賣身,她們嚴格遵守著自己的“藝伎道”。

所謂“藝伎道”,就是藝伎業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職業規範,一是指該行業約定俗成的準則,二是指藝伎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三是指藝伎的多才多藝及優雅氣質。它是對藝伎的制約,更重要的是藝伎區別於娼妓的標誌。

藝伎自江戶時代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她們嬌媚、溫柔、順從,並身懷絕技。在日語中,藝伎有藝術家的意思,日本各地對藝伎的稱呼也不盡相同:在東京等關東地區稱之為“芸者”,見習階段被稱作“半玉”;在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大多稱之為“芸伎”或寫為“芸子”,見習階段稱“舞伎”或寫為“舞子”。自明治時代開始,基本被讀為“芸伎”。歐美國家大多以關東文化為主,以“Geisha”這個讀法來轉譯。

“藝伎”一詞源自古漢語,但其在日本的社會地位比中國的娼妓高很多,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的載體。在藝伎的職業生涯中,她們要堅持學習,接受訓練,不斷完善和提高各種藝術技能。


神秘面紗下的日本藝伎,是極致的生活美學和男尊女卑的傳統

日本茶道

藝伎的起源

關於藝伎的起源,眾說紛紜,世界各地對於妓女起源的說法也各有不同。在國外有人認為妓女起源於宗教。據相關記載,建立於公元前3000年的巴比倫王國就出現了妓女。在漢穆拉比(約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在位)當政時,神殿裡除了男祭司、傭僕、工匠外,還有不少受人尊敬的女祭司,她們通常來自優裕的家庭。此外,還有一些女人被稱為“聖職妓女”,為“神”與“祈禱者”服務,她們的收入是神殿主要的經濟來源。

公元前5世紀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這樣描寫巴比倫神殿裡的妓女:“每一個當地的婦女在一生中有一次必須去神殿裡,坐在那裡將她的身體交給一個陌生的男人,直到有一個男人將銀幣投在她的裙上,將她帶出與他同臥,否則她不準回家。女人沒有選擇的權利,她一定要和第一個投給她錢的男人一起去。當她和他共臥,盡到了她對女神的責任後,她才可以回家。”由此可見,在當時,人們並不認為妓女代表恥辱。

在古代中國,曾經長期流行一種說法,中國的妓女起源於殷商的女巫,並把那個時代稱為“巫娼時代”。中國雖然在歷史上存在過近似巴比倫、古希臘女祭司的女巫,但在史書與宗教典籍中找不出關於殷商女巫賣淫的記載,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妓女起源於奴隸社會中奴隸主家庭蓄養的家妓,並在不少典籍中把“妓”解釋為“女樂”,把“娼”也解釋為“女樂”來論證。

黃遵憲認為日本藝伎“甚類唐宋官妓、營妓”。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歌賦中,也有不少描寫歌姬的佳句。當時中國的官妓和朝鮮的妓生,與日本的藝伎都有類似之處。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只有日本的藝伎一直延續到現代,並且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載體和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


神秘面紗下的日本藝伎,是極致的生活美學和男尊女卑的傳統

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藝伎

然而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藝伎絕非易事,想要從事這一行業的女孩在10歲左右就要被送進藝伎館,開始長達5年或更長時間的系統學習。在此期間,女孩子要學習詩書、舞蹈、琴瑟、插花、茶道、書法、談吐、裝扮,甚至要學習如何走路,如何優雅地打開推拉門,如何鞠躬和斟酒等生活禮儀,等等。經過十分艱辛的培訓後,她們要做到優雅甜美、知書達理,擅長歌舞。她們聰明嫵媚,對男人能夠應付自如。此後,還要經過“見習藝伎”階段,她們才有資格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藝伎。

古時候,藝伎學藝歷時5年,從10歲開始,要學完從文化、禮儀、語言、裝飾、詩書、琴瑟,到鞠躬、斟酒等課程,就連一個簡單的推拉門也要經過訓練。現代女孩子學藝要從15歲開始。

《真正的藝伎回憶錄》對此有詳細描寫:

開滑門進屋也是我們要練習的。

在門前坐下,臀部坐在腳後跟上,再把右手高高地舉過胸,用手指扶住門框,或者擱在其他空處。然後非常小心地把門輕輕推開寸許,不能讓手低於腰部以下位置。左手從腿邊抬起,放在右手前面。接著把右手輕輕地放在左手腕背面,將門輕輕推開,推到剛好一個人的寬度。然後站起來,走進去。原地轉身,面對打開的門坐下。用右手指將門推至正好到左邊的中線位置,然後左手幫忙,將門關起來。再站起來,轉身,坐到坊師面前。右手拿出舞扇,水平放在地上,最後鞠躬。

一個簡單的開滑門都會有如此多的規矩和流程,藝伎的學藝生涯真是苦不堪言。在學藝過程中,藝伎需要掌握的東西雖多,但歸納起來大致為歌、舞、茶、花四大方面。歌、舞、茶、花在日本統稱為傳統藝術,在日本人的眼裡,傳統藝術較之現代藝術更高雅,也更具有演繹性和吸引力。這四項傳統藝術不但是藝伎賴以生存的本領,也是幫助藝伎脫胎換骨的制勝武器。

神秘面紗下的日本藝伎,是極致的生活美學和男尊女卑的傳統


著名藝伎的人生之旅

巖崎峰子:藝伎業的傳奇巔峰

章子怡和鞏俐主演的《藝伎回憶錄》電影,原著作者是美國的阿瑟•高頓,該影片斬獲奧斯卡三個大獎(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服裝、攝像、藝術指導三項大獎)。

小百合的原型是日本著名藝伎——巖崎峰子。巖崎峰子家境殷實,其父親是日本天皇的家臣、貴族田中源。由於父親被殺,家道中落,而被迫進入藝伎館學習。5歲時進入巖崎藝伎館,6歲時即以“承祧嗣女”的身份開始學習,其時師從著名的四代目井上八千代。經過5年的磨鍊,巖崎峰子成為巖崎家族及其全部產業的合法繼承人,一躍成為當時最富有的藝伎,也是20世紀中葉最負盛名和最富有的藝伎。

巖崎峰子是日本的第64名舞伎,於15歲正式出道,並靠自己的實力與智慧維持“花魁”稱號6年之久。巖崎峰子在21歲時成為一名真正的藝伎,接客無數,就連美國前總統福特、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查爾斯王子等都曾是她的座上客。巖崎峰子在音律、舞蹈、茶道、禮儀方面都是行家裡手,舉手投足間的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包含了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作為性情中人,她在鼎盛的時期引退,成就了一段流傳至今的佳話。

神秘面紗下的日本藝伎,是極致的生活美學和男尊女卑的傳統

小林春:越後藝伎的終極代表

小林春一生獲得諸多殊榮,首先是1978年,日本文化廳授予的“無形文化財產技藝者”證書,這項殊榮使得小林春成為了日本的“國寶”級藝人。

此後,小林春又獲得黃綬勳章和吉川英治文化獎。這些其他藝伎從未獲得過的獎項似乎讓將一生奉獻給藝術的小林春得到了滿足,但事實上,小林春的實際狀況卻與這些殊榮相去甚遠。小林春的晚年是在養老院度過的,因為無兒無女,也沒有弟子,她的生活孤獨淒涼,最終於2005年4月25日辭世,享年105歲。

和其他藝伎不同,越後藝伎最大的特點是藝者均為盲人,小林春也是一樣。她在出生後不到100天,就因為患白內障而失明。失明又家貧的小林春4歲時開始學藝,其間歷經千辛萬苦,8歲時就出師開始走街表演,一直堅持到1973年。

日本越後地區的冬季漫長寒冷,缺少娛樂項目,越後藝伎(指懷抱三味線、靠沿街賣唱我為生的盲人藝人。) 一度成為當地非常興旺的民間藝術。越後藝伎屬於日本特殊時期的特殊群體,因為盛名遠播日本各地,隊伍也越來越強大,在該行業最負盛名的時期,越後藝伎有500多人,越後藝伎表演也成為了日本家喻戶曉的娛樂項目之一。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戰後日本經濟的興起,越後藝伎逐漸走向衰落,出於生存本能,很多越後藝伎開始轉入其他行業,越後藝伎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出於對藝伎業的喜愛,小林春頂著諸多壓力,繼續堅守藝伎事業,她成為日本最後一名越後藝伎。

神秘面紗下的日本藝伎,是極致的生活美學和男尊女卑的傳統

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藝伎,在社會的地位卻很尷尬

藝伎是依靠男人來生存,以取悅男人賺取高額的報酬。而她們整個人生歷程可以用“人前歡笑,人後流淚”來形容。而且她們風光的日子並不長久,靠美貌取悅他人者,避免不了年老色衰,更時常要擔心被後起之秀取而代之。

大多藝伎年老時會選擇開一間藝伎館,帶領年幼的女孩學習,以此來安享晚年,度過餘生。亦不乏有部分藝伎,嫁給達官貴人、商賈鉅富。無兒無女,孤獨終老的亦不在少數。

不管是迫於生計而跨入藝伎業,還是出於興趣而進入藝伎館,可以說,藝伎只是為了獲得達官貴人的歡心而豢養在藝伎館的金絲雀,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更無法選擇自己的感情。只能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合展現著屬於他人的風情和嫵媚,卻沒有絲毫屬於自己的權力。

日本女性地位低下由來已久,即使現代文明,亦存在很多男尊女卑的現象。《日本女性史·近世》中的記載顯示:

普通的農村女孩賣給妓院只能換到13兩錢。即便如此,被賣掉的女孩也毫無怨言。因為她們接受到的教育就是為了家的利益,為了孝敬父母,犧牲自己的幸福是應該的,所以日本的女孩子為了家庭而被賣掉,不僅沒有人鄙視,甚至還會受到人們的稱讚。

20世紀30年代以後,日本陷入了紛亂的戰爭時期。在戰況最嚴峻的時候,日本政府下令全國婦女必須參加“愛國婦人會”,包括娼妓和藝伎。自此,藝伎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愛國婦人會”成立後,很多藝伎被迫參加“決死慰安隊”,表面上為軍隊服務,事實是成為隨軍的“慰安婦”。

在1945年以前,日本女性的命運都掌握在男人手中,依附男人而活,在戰爭中又成為戰爭的犧牲品。曾經繁榮昌盛、蜚聲中外的藝伎社會地位一落千丈,褪去了往日的華衣,隱忍暗淡地融入普通大眾的生活。


神秘面紗下的日本藝伎,是極致的生活美學和男尊女卑的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