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經典的詠懷之作,見證毛澤東詩詞的波瀾壯闊和大氣磅礴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部,有一座橫亙南北的隴山山脈,山的最高處海拔超過兩千米。但由於這座山的山路曲折險狹,想要登上山頂,必須經過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

所以,這座山因此得名六盤山。

在中國歷史上,六盤山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口,也是古代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因為這座山的重要,歷朝歷代都是是兵家必爭之地。

由於歷史的演替,在六盤山一帶,廣泛流傳著帶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說和故事,比如,《西遊記》裡魏徵夢斬涇河龍王、唐傳奇中的柳毅傳書、以及鬼門關的故事。

一首經典的詠懷之作,見證毛澤東詩詞的波瀾壯闊和大氣磅礴

然而,六盤山在近代史上被人們記住和熟知,除了歷史因素,更多的是因為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六盤山是紅軍到達陝北之前,翻過的最後一道山。

後來,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達到陝北之後,登上了險峻曲折的六盤山,並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一詞,更讓六盤山為人們耳熟能詳。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 南飛的大雁已經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多稱不上英雄好漢, 算下來長征的行程不過兩萬。六盤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緊握著長繩武裝, 哪一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讀罷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登高遠望,站在六盤山上,看到了北國清秋的景色,回顧了長征的勝利,用簡短的詞句,讚揚了紅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那如火的紅旗在高山之巔,迎著西風舒捲,正是對紅軍將士勝利的烘托。

一首經典的詠懷之作,見證毛澤東詩詞的波瀾壯闊和大氣磅礴

1935年,紅軍克服了艱難險阻,結束了艱苦的長征,到達了四川境內,紅一和紅四方面軍兩大主力紅軍在這裡勝利會師。

此時,紅軍戰勝艱難險阻,衝破了包圍圈,紅軍的總兵力達到十萬多人,可謂是士氣高昂。

然而,在這個時候,紅四方面軍重要領導人張國燾意圖分裂紅軍,但後來終究還是被粉碎了。接著,紅軍繼續向陝北進發。

這個時候,國民黨仍然在對紅軍開展大肆圍剿。

在毛澤東的帶領下,紅軍一路攻堅克難,拿下了臘子口,在寧夏的六盤山,打敗了國民黨圍剿紅軍的騎兵團,掃清了前進的障礙,翻山越嶺進陝北。

越過六盤山,兩萬五千裡的長征勝利了。

一首經典的詠懷之作,見證毛澤東詩詞的波瀾壯闊和大氣磅礴

長征是艱苦的,但是,經歷兩萬五千裡的長征,紅軍的意志更加堅強,這個時候,革命的主動權已經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詞中所謂的縛住蒼龍,就是打敗蔣介石。

從長征到會師,一切都說明革命是向勝利的方向發展的,打敗蔣介石,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從這一點,就能夠說明毛澤東對革命前景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讀《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詞,我們可以生動的感覺到,毛澤東經歷長征之後溢於言表的愉悅之情,因為這個時候的紅軍,已經鍛鍊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的力量,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打倒國民黨反動派,都不在話下。

這首詞熱情洋溢的抒發了毛澤東帶領全國人民徹底打垮國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堅強決心以及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豪情壯志,充分展現了一代偉人的波瀾壯闊和大氣磅礴。

一首經典的詠懷之作,見證毛澤東詩詞的波瀾壯闊和大氣磅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