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額事業單位一直沒有交養老保險怎麼辦?

一路benpao


樓主您好,差額事業單位一直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怎麼辦?不論是差額事業單位還是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還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那麼只要是正常的工作單位,只要和員工建立全日制的勞動合同關係,那麼都應該為自己的員工繳納一份社保待遇,這是勞動合同法中明確規定的,對於任何企業單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都是有約束性作用的,因為任何單位都沒有理由去違反法律的規定。

如果說你所在的單位沒有正常的繳納社保,首先我們要根據勞動合同來決定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你跟自己的企業單位或者說機關事業單位建立了正常的全日制勞動合同,那麼就應該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日期來繳納社保待遇,如果說沒有建立勞動合同,而你是屬於這種臨時性的用工或者說是編制外的用工的話,那麼也要根據自己的這個勞動性質來決定。

一般情況下編制外的用工也有這種全日制的用工,那麼全日制的用工可以簽訂全日制的勞動合同,但是你可以不跟這個企業單位來簽訂,它一般情況下會擁有一些人力資源。代理公司來簽訂勞動合同,只要是簽訂了正規的勞動合同,那麼都應該繳納社保,除非是屬於這種非全職的勞動,也就是說每日的工作時間不大於4小時,每週的工作時間不大於24個小時,那麼就不用為員工繳納社保了,除此以外基本上都要建立社保。


社保小達人


差額事業單位長時間不交養老保險,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是事業單位的一個痛點。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差額事業單位:本身是事業編制的單位,也有渠道能保證一定數額的穩定經營收入,但這些收入呢,又並不足以抵補這個單位的經常性支出,這其中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還需要國家財政撥款,這樣的事業單位,就是差額事業單位。

按理來說這樣的單位自己有收入,國家財政又會按照一定比例撥款補足差額,應該過得不錯,怎麼會連職工養老保險都交不起呢?事實上,交不起的單位確實存在。我見過一個縣級汽車站,在前期劃歸事業編制種類的時候,因為單位本身就從事部分企業職能,歸屬了差額事業單位。結果幾年之後車輛和運輸線路逐步外包,甚至成立了民營企業全盤接管了運輸業務,汽車站的運營收入來源一下子就從濤濤大河變成了涓涓細流,收入只有從票價上賺幾毛錢的站務服務費,金額少的可憐。財政的差額撥款又是根據以前的情況直接為年定額一百二十萬,單位裡二三十個事業編制人員主要就靠一百二十萬的財政撥款每個月發三千來塊錢的生活費,如果要按照實際應發工資扣除個人應繳部分的養老金和單位應繳的養老金,每個人每月的收入不會超過兩千元。就因為這樣,前幾年這個單位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最近幾年到年齡的職工多了起來,就想盡辦法補繳了養老保險,才讓這些老職工順利退休。現在大家都接受了每個月拿著兩千多工資的事實,畢竟為了退休考慮,養老保險還是要交的。

所以,為了保證職工能按時退休並拿到應得的養老金待遇,就算是差額事業單位,也需要足額繳納養老保險,就算是一時因為資金困難無法按時繳納,過後肯定也是要足額補繳的。


人社一卒


差額事業單位一直沒有交養老保險怎麼辦?作為差額事業單位,如果屬於在編人員一般都會按時繳納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的,但是如果屬於編外人員,或是這類事業單位聘用的臨時工等,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是完全可能的,至於具體的原因,由於每個單位的實際情況不同,需要實事求是進行分析和處理,最好是到當地人社部門反應,才能得到最終的解決。

所謂差額事業單位,主要是指既有自收自支部分,也有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根據其性質,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三種類型。 一是撥款的事業單位。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採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也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二是差額撥款額事業單位。比如醫療衛生機構、部分科研單位、農林水電、種子、交通運輸等行業屬於差額撥款類型。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單位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乾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三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隨著我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一些事業單位的經費已經開始逐步向實行自收自支過渡。而那些有產品和創收能力的事業單位國家財政則不撥款,採取自收自支的財政管理形式。


實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由於具有一定公共服務的性質,同時也有部分經營收入,比較符合這個特徵的主要是醫院和部分實用技術性的科研單位。在差額事業單位中,由於各單位的財政撥款情況不一,經營收益不一,也是貧富差距比較大的。如果收入比較好的單位,按時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和職業年金完全沒有問題,但也有部分差額事業單位,由於地方財政不好,財政撥款的比例逐年減少,自主經營效益也比較差,除了維持正常的人頭工資以外,幾乎沒有多餘的資金。但是據我所知,即使是比較困難的差額事業單位,保證職工的五險一金費用也是沒有問題的,畢竟事業單位,不管是全額撥款還是差額撥款,都屬於國有出資經辦的事業單位,都能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所以對於在編職工的社保繳納基本上不存在停繳、斷繳或是補繳的行為。

但由於很多差額事業單位招聘了大量的合同制職工或是編制外職工,對於這部分人由於不屬於財政撥款,所需的工資、社保等全部從自收自支經營中來解決,如果差額事業單位本身經營效益不景氣的,對於社保等繳納可能存在不能按時繳納或是沒有錢繳納的情況。但不管屬於哪種情況,都是違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社保法的行為。如果出現差額事業單位一直沒有為自己繳納社保的行為,作為職工也需要敢於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維權。首先就是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仔細閱讀勞動合同的條款,必須要有按時足額繳納職工社保的內容,如果沒有繳納職工社會保險條款的勞動合同,這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勞動合同,可以及時向當地人社部門舉報;二是如果工作後發現單位一直沒有為自己繳納社保,要及時向單位領導反映,差額事業單位屬於當地政府部門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有責任和義務帶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這方面解決問題的力度比私營企業要更大一些;三是如果向本單位領導反映解決不了問題,可以向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反映,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不作為的,可以直接向當地人社部門反映,當地人社部門不作為的可以直接向當地的紀檢監察機構反映。

總之,差額事業單位作為我國事業單位的組成部分,雖然財政撥款的金額屬於差額撥款,但是也是各級政府部門主管的事業單位,帶頭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是所有用人單位的責任和義務,即使是差額事業單位聘用的合同制職工或是臨時工,都是需要為其繳納職工社會保險的;如果沒有繳納的屬於違法行為,職工可以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維權。


幫兄愛唱歌


樓主你好,差額事業單位一直沒有交養老保險該怎麼辦?作為差額事業單位也好,還是全額事業單位也好,包括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也好,那麼在2014年10月份以後都統一的繳納了職工養老保險的待遇,作為事業編制人員還是編外人員,都應該正常的享受到一份社保的待遇。

如果說你所到的工作單位沒有給你繳納社保,首先要看自己的勞動合同是否是屬於這種邊內的正式事業編制人員,如果說你是屬於正規的編內事業編制人員,那麼所在的企業單位沒有任何理由不給你繳納社保,所以說你應該詢問一下所到的工作單位,究竟是什麼原因,沒有建立相應的社保賬戶,或者自行可以去社保部門查詢一下,看看究竟有沒有繳納社保待遇。

有些時候往往是自己認為企業單位或者說事業單位沒有繳納自己的社保待遇,那麼就責問自己的單位是什麼情況,其實社保都是正常參保的,只不過就是你自己沒有去社保部門來進行查詢,在查詢的過程中,那麼可以通過社保部門來給你打印一個繳費明細,那麼這個繳費明細就可以明確的表明你是正常的來參加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同時其他的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我相信也是正常參保的,並且作為事業單位來講都是有住房公積金和職業年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