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作者--陳希民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良渚文化玉器:1936年一名為‘施昕更’的學者偶然發現於自己的家鄉‘浙江餘杭良渚鎮’(現浙江省杭州餘杭區‘良渚鎮’),揭開了良渚文化的面紗(當時大批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石器.玉器於此出土),此後很長時間.良渚文化並沒引起足夠的重視,僅僅被當成東方文明的曙光一縷;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1959年正式命名,上世紀80年代的一連串考古的重大突破,令良渚文化一次次驚豔世界,1986年.1987年,反山.瑤山兩處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最高等級良渚文化大型墓葬相繼發現,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1992年.超巨型建築基址--莫角山大型宮殿基址浮出水面,2007年.清理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的古城得到確認(東西約1700米.南北約1900米),2015年.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震驚世人,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良渚古城在中國同期古城中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一座(益為‘中華第一城’)當時國家已出現.文明己形成,2019年良渚文化遺址‘審遺成功’;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我國以前將‘夏’作為王朝的開始,夏代被暫定為公元前2070年(距今四千年左右),在商代晚期的殷虛才發現大量青銅器以及刻有文字的甲骨等遺物,以致國際學朮界認為中華文明始於殷商;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其實中華文明遠早與國家考古己知的.但大量證據在民藏;由於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年裡.全國各處大開發大建設.再加上各地盜墓嚴重.地下幾乎被翻了一遍.中國地下近萬年埋藏的各類古代藝術品幾乎全部集中出土;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由於對民藏界的打壓的,再加上‘偽磚家學者’與各類媒體‘鑑寶’類欄目的誤導,使地下海量珍寶由於‘不被認可’而流失或損壞,但大多仍被民間收藏。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民藏許多夏代玉器上就刻有文字(如下圖)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民藏有的良渚玉器上就刻有文字(如下圖)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而這些玉器可確定為到代真品,但由於不被認可而使中華文明失去了大量的珍貴證據;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良渚文明所處的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主要分佈在長江三角洲.太湖流域等地,距今5300年至4200年左右,目前杭州發現的良渚遺址有100多處,各類文物眾多,玉器超過15000件,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有玉琮.玉壁.玉鉞等40多種.半數以上是良渚文化原創,良渚玉器多.玉料用量大.那時沒有運輸工具.從遠處運來不太可能,1982年在江蘇溧陽小梅嶺發現透閃石軟玉礦,質地和良渚玉器相似(很多專家認為遺址群附近還有玉礦,只是還沒發現);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良渚玉料依據纖維結構的差異,一般呈現幾種不同形態,一種是沒受沁或受沁淺時為半透明的‘湖水綠’.受沁重時有的為‘雞⻣白’(這種玉料多製作琮.鉞.冠狀器等);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另一種是未受沁或受沁淺時為不透明的暗綠色,受沁重時五彩斑駁,肉眼可見絹雲母狀交雜的纖維結構(這種玉料在良渚早期就被釆用,主要用於製作較大玉壁或玉琮等,製作工藝較粗糙);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從墓葬出土位置看.禮儀上的地位第一種比第二種高,良渚晚期.可能第一種玉料匱乏.第二種玉料普遍製作高節琮;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良渚古玉沒有純淨的雞⻣白,一般會經歷‘紅化失透’白化的漸變過程。

良渚玉器工藝特點:新石器時代生產力和工具水平低.制玉受到較大限制,玉器厚薄不均.器型不規整.錯位切割.孔道臺階痕(上大下小.孔壁螺旋紋明顯);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孔內壁上旋磨紋是解玉砂的痕跡特徵.砂痕粗細深淺不一.砂痕長度不一.孔壁凹凸不平(文化期管鑽-骨或竹管的壁厚和圓整度不精確造成);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細陰線為徒手刻劃.同一器物上同時出現由筆直陰線構成的長直線和短細線構成的細曲線,線鋸鏤空玉飾內部時.先勾勒出外形輪廓.在卻鏤空處以桯鑽打孔定位.軟線穿入桯鑽孔中.呈放射狀方向.朝外拉切;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用桯鑽打孔,孔痕上大下小,呈‘嗽叭孔狀’軟線切處曲曲折拆.凹凸對應;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良渚玉器上的‘神徽紋’是良渚玉器特有紋飾.在玉琮.玉壁.玉鉞上多見,早期大多素面,中期大多為‘全形神徽圖案’(完整的神人騎在獸背上);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典型‘神人獸面神徽’圖案.簡繁相間的‘神人獸面神徽’圖案,晚期大多為簡化‘神人獸面神徽’圖案;良渚文化玉器共有多種不同的‘神人獸面紋’: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簡化的‘神人獸面’神徽紋

中期經典版‘神人獸面紋(雕刻十分細膩.繁雜.十分精美,神人頭戴羽冠.眼晴.鼻子.手指.牙齒與騎獸的眼睛.鬍鬚.前爪等都刻劃出來),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完整的‘神人獸面’神徽紋圖案

分割版‘神人獸面紋’(多出現在三叉型玉器上.左右兩側紋飾合起來為一個相對完整的‘神人獸面紋’),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鏤空版‘神人獸面紋’(多飾刻在片狀鏤空的玉器上.有立體感);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晚期簡化版的‘神人獸面紋’之一(多出現玉璜上.簡化了神人部分.僅以神人冠飾輪廓線代表神人),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簡化版的‘神人獸面紋’之二(以玉琮上為多.對神人與獸都進行了簡化.只保留眼晴.嘴等),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簡化版的‘神人獸面紋’之三(簡化的更多.神人部分只保留一個鼻子),簡化版的‘神人獸面紋’之四(簡化的神人部分基本全省.只突出獸面部分),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簡化版的‘神人獸面紋’之五(基本省略了神人部分.獸面部分只保留一條凸起的陽紋代表獸鼻.琮的邊稜線挖出一個弧面代表獸臉.多見於多節琮);

對‘良渚文化’玉器的探討與研究

良渚時代上承廟㡳溝時代,下啟龍山時代,是中國乃至世界文明誕生及發展的重要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