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許攸失敗的原因

許攸,字子遠,南陽人。年輕時與袁紹、曹操交好。

公元184年,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並試圖勸說曹操一起參加,但曹操拒絕,王芬欲趁漢靈帝北巡時,以防黑山賊為由發兵,以便起事,但最後漢靈帝欶其罷兵,並召他入朝,王芬害怕而自殺許攸等逃亡。

謀士許攸失敗的原因

公元189年,袁紹從董卓處逃出,投奔冀州,許攸跟隨併成為袁紹的謀士,力勸袁紹與曹操聯盟。

公元199年,袁紹和曹操之間爆發了爭奪北方老大地位的官渡之戰。在戰爭過程中,曹操處於不利的地位,眼看就要彈盡糧絕了,曹操屢次向留守許都的荀彧寫信告急,荀彧是巧臣難為無米之炊,拿不出糧食,只能回信給曹操以豐富的精神食糧,告訴他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不久以後,曹軍還真的等來了戰爭的轉機。

謀士許攸失敗的原因

原來袁紹手下有個叫許攸的謀士,他經常喋喋不休地給袁紹出謀劃策。不過袁紹是個剛愎自用、唯我獨尊的主兒,許攸的主意又恰好不合他的口味,於是袁紹就對許攸表現出一副愛搭不理、有你不多沒你不少的態度。許攸得不到重用,傷了自尊,便投降了曹操,向曹操提供了袁軍烏巢糧倉的詳細虛實。曹操聽了後喜出望外,急忙派軍夜襲烏巢把袁紹辛辛苦苦積攢的糧食連燒帶拿,折騰了個精光,從而一舉扭轉了戰略上的被動局面。

謀士許攸失敗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三國盛產謀士,在三國時代,有些謀士混得特別好,無論為誰效力都深受信重,左右逢源,比如說賈詡,在李傕、郭汜手下被信任,在張繡帳下也吃得開,到了曹操這邊也深受信重。為什麼呢?賈詡這個人有"智",能勘破人心。

謀士許攸失敗的原因

而還有一種人,在哪裡都吃不開,就如許攸。袁紹不信任他,其實曹操也不信任他。因為許攸這個人多謀而少"智",他能夠出謀劃策,但他不懂人心,曹操利用他的"多謀",卻厭惡他的"不智"。

謀士許攸失敗的原因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鄴城,佔領冀州,許攸立有功勞,但自恃功高,屢次輕慢曹操,最終被收押處死。

許攸這個人非常有謀略,非常聰明,對事勢的洞察力很深,能抓住事情的關鍵,出謀劃策是一把好手,是個優秀的謀士,但他最大的軟肋是不善於窺測人心。這也是最終導致他自食惡果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