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縣扶貧辦董玉新:甘做一名“紙上談兵”的黨員“新兵”

疫情防控形勢最為嚴峻的關鍵時期,在全國各地、各條戰線上的無數黨員幹部、醫護人員與廣大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眾志成城,共同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洪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攻堅戰中,一個個主動請纓、衝鋒一線、英勇奮戰,攻克了一個又個“戰鬥堡壘”。

在確山縣扶貧辦,就有這樣一位常用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敲出”無數篇鼓舞攻堅士氣、弘揚正大能量、擯棄虛假謠言相關宣傳報道的普通黨員幹部,他就是董玉新。

確山縣扶貧辦董玉新:甘做一名“紙上談兵”的黨員“新兵”

組織的信任,讓他扛起擔當

“雖然董玉新同志主動報名參加了我們單位組建的‘黨員志願服務隊’,但是根據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工作需要,你的主要工作還是呆在辦公室裡,做好相關方面的信息收集和宣傳報道工作,任何時期的信息宣傳報道也不可或缺,當然,也可以統籌兼顧黨員志願服務工作。”2月4日,縣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李豔同志在春節期間的第一次機關全體黨員幹部視頻會議上精心地安排部署著,她把機關每一位同志在不同階段的工作職責與紀律要求均細化到人。

“組織這樣安排,還是想讓我繼續做一個‘紙上談兵’的攻堅戰士,在組織面前只能服從!”他本想一心一意地,堅守小區“疫”線卡點,開展黨員志願服務工作,雖有些“不樂意”,但這個“念頭”還是打消了。

在確山縣脫貧攻堅這塊“信息宣傳陣地”,他還像往常一樣,習慣性的堅持每天第一時間打開電腦,查看一下郵箱裡面的信息,翻開手機關注一下《中國扶貧》、《河南扶貧》、《駐馬店扶貧》、《紅色確山》等微信公眾號,瀏覽學習每一個時期關於脫貧攻堅方面的時政新聞,搜索一下全縣各級各部門在各類媒體上的宣傳報道,挖掘撰寫了一批又一批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先進個人。

父親的教誨,使他初心不改

董玉新出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村家庭,父親、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在他11歲時母親就因病撒手人寰,當時弟弟才8歲,是父親一個人含辛茹苦撐起了整個家。1999年,他在大伯大娘全家人的全力資助下,才完成了中專學業。畢業後就參加了工作、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基層一個鎮政府一干就是17年。在他擔任勞動保障所所長的七、八年裡,每天到所裡辦事的群眾非常多,時間久了,為群眾服務的熱情不高了,懈怠思想也產生了。有一次,他趁休息日回到家裡,向父親訴苦。“作為一個黨員幹部,竟說出這樣不負責人的話,群眾來辦事,你只當你爹來啦,不信你辦不好事!”父親沉甸甸的一句話,說的他慚愧極了,一直影響至今。

2016年底,他以優異的遴選成績順利考入確山縣扶貧辦,成為一名真正的“扶貧人”。他始終認為脫貧攻堅是一個“大課題”,在個“大課題”面前,自己時刻都是“學生”身份,作為“學生”只有在不斷地學習、工作、創新中歷練才能夠逐漸成長進步。到了新的崗位、新的環境,他在工作之餘時刻不忘“充電”,決不能做脫貧攻堅工作的“門外漢”,經常加班加點學習業務知識,虛心向領導和同事們請教一些扶貧政策與基本知識。

由於他勤於學習、主動工作,在2017年初,被組織選派到一個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最基層、最前沿地方駐村幫扶,是需要具備一定的膽識、謀略和勇氣的,更需要帶著感情、親情與溫情才能沉下心、紮下根的。一年多的駐村歷練,使他親切感受到了農村、農民的樸實、厚道與渴望,也看到了農村基礎設施和精神面貌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始終沒有忘記黨對自己多年的培養、父親在耳邊的諄諄教誨,更沒有忘記勤勞樸實的農民群眾渴盼的眼神。看到他們的日子紅火了、笑容燦爛了,他自己那顆一直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確山縣扶貧辦董玉新:甘做一名“紙上談兵”的黨員“新兵”

黨的培養,讓他茁壯成長

脫貧攻堅是一個“大課題”,疫情防控更是一個“大考題”。2019年初,根據縣扶貧辦黨組的研究意見,由董玉新同志協助分管領導,負責機關單位內宣和全縣脫貧攻堅外宣等方面的工作。接到組織這樣的工作安排,他沉默了。感覺自己電腦操作緩慢、文字功底較差、視野思路較窄,不付出百倍的努力,恐怕勝任不了這項工作。“‘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的大道理,不懂嗎?”縣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譚鋒常常這樣安慰他、鼓勵他。

組織的信任與領導的關愛,是他刻苦努力、攻堅克難的最大動力。工作的同時,他虛心請教多位領導和一起戰鬥的同事們,勤於總結揣摩公文寫作方面的經驗教訓,一篇稿子不盡滿意,改了一次又一次,甚至更改返工幾十次,也是常有的事,白天干不完的、夜裡加班加點幹,正常工作日干不完的,放棄節假日也要完成。他從一開始的“膽戰心驚”、“門外漢”、“一指禪”逐漸變成了一個“臉不紅心不跳”、勇於擔當、敢於挑戰的戰疫戰貧“新兵”。

確山縣扶貧辦董玉新:甘做一名“紙上談兵”的黨員“新兵”

2019年短暫的一年裡,在縣委宣傳部、縣扶貧辦以及全縣各鎮(街道)、各部門領導和脫貧攻堅戰線同志們的鼎力支持下,共組織刊發《確山縣脫貧攻堅工作簡報》55期,在《紅色確山》、《駐馬店扶貧》、《河南扶貧》等微信平臺累計發表脫貧攻堅相關宣傳信息320餘篇,向《東方今報》、《駐馬店網》等網絡媒體收集、撰寫、發表脫貧攻堅類宣傳信息700餘篇。2019年4月,確山縣“把孝善文化植入脫貧攻堅”做法被《中國扶貧雜誌》、《人民網》、《光明日報》等報道,被評為全國第二屆優秀扶貧案例,為全國扶貧事業提供了“確山經驗”。

確山縣扶貧辦董玉新:甘做一名“紙上談兵”的黨員“新兵”

2020年春節疫情防控期間30多天裡,他仍每天堅持“筆耕不輟”,時常自己一個人加班至深夜,多年前留下的“頸椎病”日趨加重,但他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一聲累。辛勤的努力,結出“累累碩果”,在《東方今報》、《駐馬店網》等網絡媒體發表有關戰疫戰貧類宣傳報道100多篇,為進一步鼓舞“疫線”戰士攻堅士氣、弘揚社會正能量做著應有的努力。堅守“宣傳陣地”的同時,他還不忘抽空到所在的龍山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卡點協助值守,靈活開展一些黨員志願服務工作,與小區物業人員結下了“深厚友誼”。2月8日,他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捐出了300元現金,表示對堅守“疫”線卡點的同志慰問和鼓勵。

疫情面前彰顯擔當。歲月的洗禮,使他胸懷的是初心、踐行的是使命,始終不改一個最為普通的黨員幹部本色,這名戰疫戰貧“新兵”的信心更足、信念更堅定、腳步更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