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出處是范蠡。范蠡即離開了越國,從齊國給大夫文種寫了一封信,信上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勾踐頸項特別長而嘴像鷹嘴,這種人只可共患難不可共享樂,你最好儘快離開他。”文種看完信後,便稱病不再入朝。後來有人向越王進讒言說文種將要作亂,越王勾踐便送給文種一把劍,對他說:“你教給我七個滅人國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個就把吳國滅掉了,還剩下四個方法,你替我從先王開始試下吧。”文種於是自殺了。

韓信

這一成語也比喻西漢時劉邦將一些建國時建功立業的大將們悉數殺光的情形。劉邦當皇帝后為削弱韓信的勢力,把當時是"齊王"的韓信徒封為"楚王",使其遠離自己的發跡之地,然後又有人適時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又再將他貶為"淮陰侯",不出幾個月皇后呂雉又以謀反之名將韓信誘至長樂宮殺死。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韓信於公元前196年身首異處,這對共過患難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後只相處了五年多一點的時間,韓信在臨刑之前發出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浩嘆。

遭此噩運著名人物:

白起

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為將者,生殺大權操於一手,秦趙長平一役,坑殺趙兵40萬,何等威風,令趙10年無精壯之兵,聞風喪膽於朝,耐何功高蓋主,不諳政事,拒王命而不從,終死於秦相范雎之手。

伍子胥

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生於坎坷,長於危難,少年立志,忠肝義膽,一夜白髮,苦大仇深,春秋五霸之吳始於其策及經營,而遇主不明,雖盡忠於吳王,卻被賜死。自刎後掛眼於吳都,視吳為越滅!

文種

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採用文種之計,七計之三,已滅吳矣,然則“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踐此人可以共患難,不可同富貴。吳滅後,嫉其才而疑其反,文種終被賜死。

吳起

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吳子,與孫子並稱“孫吳”,著有《吳子兵法》,亦與《孫子兵法》並稱為《孫吳兵法》。魯、魏、楚國經其變法,走上富國強兵之路。然其變法,削弱了王宮貴戚之權利,楚悼王既沒,各王氏宗親群起而攻之,吳子伏屍於楚王,終死於亂箭,因此遭連坐誅族之貴族者70餘人!

李牧

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李牧用兵,神出鬼沒,多奇兵,早年抗擊匈奴,居代郡,守雁門,屢挫匈奴,一役斬首十餘萬,教胡人10年未敢南窺中原。後抗秦護趙,立戰功無數,保弱趙不為強秦所滅,然趙王昏庸多疑,聽佞臣郭開之言,疑其反,誅李牧,無多時,趙為王翦滅!

商鞅

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秦何以為強,變法也。獎勵耕戰“賞不遺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處於一孔。”的基本國策。秦內修明政理以儲軍國之資,外開疆闢壤與列國爭衡。經變法後的虎狼之師與東方列國大小百餘戰,共計殲滅六國軍隊一百五十餘萬。在“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的大戰場上,冷血的秦人踏著六國之人的屍骨與鮮血走上了統一之路。而變法之創者商鞅,也跟吳起一樣因為得罪貴戚,而被車裂於市。

韓信

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秦末,四處烽煙四起,秦之統治,岌岌可危,項羽劉邦,逐鹿中原,韓信者,幼年受胯下之辱,勵精圖志,學兵法,為萬人敵,與趙背水一戰三萬滅其二十萬!一時所向披靡,後從漢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襲強楚之不備,及霸王自刎。“敵國破,謀士亡”,陳平、呂后、蕭何共謀之,被誅於長樂宮鍾室。

周亞夫

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七國之亂,其勢盛及一時,漢室江山,岌岌可危,吳楚連軍,進兵睢陽,扣關函谷,景帝驚吒,臨危授命於周亞夫,周亞夫者,嚴治軍,明軍紀,善用兵,領兵平山東四國於彈指,襲糧道,平吳楚亂軍,叱吒風雲一時,而天下定,景帝疑其功高蓋主,削其爵,罪之,亞夫絕食五日,終死於獄中。

李善長

歷史上受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厄運的人物有哪些

結束蒙古對中原的數十年統治,助朱元璋一統天下,平張士誠,誅陳友諒,南征北討,功勳卓著,與劉伯溫、常遇春等共為開國元勳,然朱元璋此人疑心重,開國之將,皆為殘害,空哀伴君如伴虎,此恨綿綿無絕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