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司馬談對司馬遷的教育放在當代也堪稱典範


談教育,不得不先說一下家庭背景,古今中外都一樣,投胎

是教育的第一場考試,往大了說,是人生的第一輪“高考

司馬遷父親司馬談是負責文史星曆的地方官員,後期調入京城做同樣的工作 - 太史令封建王朝,講究文能制國,武能安邦,而太史令這兩樣都不沾,高級知識分子,但是沒什們權力。

司馬遷這第一輪考試,成績算是中等生。


啟蒙教育階段, 司馬談的親子教育非常成功,在他的親自指導下習字讀書,司馬遷十歲時已能閱讀誦習《國語》、《系本》、《戰國策》、《楚漢春秋》及諸子百家之書。

少年教育階段,司馬談

進京任職之後,司馬遷繼續在老家過著耕讀放牧的生活,既接觸了真實的生活,又精進了自己的經史基礎。試想如果少年司馬遷在心智尚未成熟之際,突然從恬靜的龍門空投到了了繁華的京城司馬談初入京城為官也沒有精力放在司馬遷身上,司馬遷很可能就迷失了。

司馬遷這第二輪考試,成績算是中等偏上了。


青年教育階段,十八歲的司馬遷進入京城與父親團聚。父親除了親自教導司馬遷,又讓司馬遷拜了當時儒學的頂級專家董仲舒為師。

董仲舒是誰?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讚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這就開掛了。古今都是相通的,學識固然很重要,師出名門更重要。

司馬遷這第三輪考試,直接上等生了。

但還不算是不世之才,直到司馬談後面這個神安排


司馬遷二十歲,在父親的建議下,開始了他為時數年的遊學生涯!

千萬不要和現代社會的遊學相提並論,買張機票,嗖的一下就飛到英國的某個老牌名校做幾個月的交換生。

古代的交通比現代社會,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了,很多地方都要靠兩條腿走。再加上人煙稀少、野獸橫行、土匪出沒,飲食醫療條件都很差,這是一不小心就要送命的事兒。

司馬遷在史記裡自述沒有兄弟姐妹,這在古代倒是挺罕見的。但司馬談捨得讓獨生兒子跑到外面風餐露宿的去遊歷社會,不得不說這是奔著鴻生巨儒,國之棟樑來培養的。

看看司馬遷都遊歷了什麼地方。司馬遷從京師長安出發,西北到了寧夏一帶,東北到了河南一帶,東部到了江浙一帶,南部到了湖南、江西一帶,西南到了雲南一帶,足足跑了大半個中國。一路上收集天下的逸聞舊事,考證事實,探尋成敗興衰的道理。

這裡面重點提到了,在臨淄、曲阜探訪孔子遺留下來的風教,並在齊、魯兩地講學,在鄒縣、嶧山舉行鄉射大禮,儒家的鼻祖朝聖之旅。

司馬遷這第四輪考試,遊歷了大半個中國,邊遊邊學,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直接優等生了。


司馬談對司馬遷的教育放在當代也堪稱典範,再次證明沒有誰的成功是無緣無故的。司馬遷在後期,即便在受了最殘酷、最摧毀人意志的宮刑之後,依然頑強的完成了史記的創作,與其青少年時所受的良好教育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