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威海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大嵐寺村

大嵐寺村位於威海市區西南1.5公里,村南為母子山。東南與李家夼相連,西與黃家夼相接,北隔石頭河與寨子為鄰,總面積2平方公里。全村總人口為780人。


1898年前屬文登辛汪都三里,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後,劃歸威海衛第十總董區。1930年收復威海衛後,劃歸第二區。1938年屬萬家疃聯保村。1945年8月先後劃歸裡口區、神道口區。1950年3月劃歸寨子鄉。1958年屬田村公社。1984年4月改屬田村鎮。1996年8月屬田村街道。2001年2月屬萬欣街道。2005年5月屬田和街道至今。
大嵐寺原名大樓寺,始建於明弘治、正德年間。洪熙元年(1425年)直隸通州(今屬北京)西關人劉得來威海衛任指揮使,卒後葬母子山下大樓寺附近。其守塋後代在此繁衍成村落。後大樓寺失修坍塌,一片荒嵐,而改“樓”為嵐,稱大嵐寺至今。傳說舊時其府宅石柱上刻有“開國勳臣府,立衛第一家”。
當大樓寺沿中軸線南延至子山頂峰,建有磚砌如來藥師寶塔,香火極盛,後遺址僅存殘磚瓦礫。2002年,重修之如來藥師寶塔,高16.9米,底部直徑3.6米,內安放重0.5噸南海觀世音包金銅像,身高1米,面南背北而坐。金身如來,墨睛朱唇,造型端莊而靈動,儀態安詳而飄逸。塔中上部為實心,塔身石鑿斗拱,磚砌牙簷。塔頂呈六角,攢尖立有銅剎,氣象恢弘。

「鄉村記憶」威海市>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大嵐寺村


大樓寺如來藥師寶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