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光時刻”——她出院了

中國網訊“為人父、為人子、為人夫,有一個聲音說:高現同,你可以選擇不去。不去的理由千千萬,報名的理由只有一個就夠了——我,是一名醫者”,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高現同不後悔當初毅然奔赴“戰場”。在武漢這一個月,他經歷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剛生二胎第一天即被確診的二胎媽媽,從恐懼焦慮到欣喜出院,在他的幫助下,患者迎來了希望和未來。高現同說這是自己的“高光時刻”,是對援鄂醫療隊最好的回報。他說:“我想帶著家人重回這座英雄的城市,看流光溢彩、看奼紫嫣紅。”中國網今日分享高現同醫生在武漢的故事,以致敬醫者,致敬我們的英雄。

原文如下: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自己的“高光時刻”,或自豪、或溫暖、或風光榮耀、或終身難忘。而我的那一刻,就發生在我們出征援鄂的第25天——那名剛生產二胎第一天即被確診新冠肺炎的二胎媽媽出院時,我和她擊掌慶賀的時刻。

我叫高現同,是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一名主治醫師。說起援鄂,其實,我的心裡不是沒有糾結。就像那天晚上,得知我要去科室參加援鄂緊急會議的妻子在我臨出門時說的那樣,“家裡老的老少的少,你是家裡的頂樑柱!”

我的“高光时刻”——她出院了 | 战“疫”日记

高現同全家福

在去往醫院開會的路上,我思前想後,深知妻子說的是事實:父親84歲,耳聾的厲害,因做過2次腹部大手術,吃東西稍微不注意就會引起腸梗阻;母親80歲,2年前做了腰部手術,平時除了胃有點毛病覺得她身體還算是好的,但當4號那天正在上班的我接到妻子電話說母親突然暈倒了的時候,我猛然意識到:父母真的老了,時刻需要有人照看了。而我的妻子,為結束我們8年兩地分居的生活,3年前辭去工作來到膠州,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就沒再就業,此時的我真的是家中唯一的頂樑柱。

為人父、為人子、為人夫,有一個聲音說:高現同,你可以選擇不去,況且,科室很多同事也都積極報名。不去的理由千千萬,報名的理由只有一個就夠了:我,是一名醫者。

哪一個醫者身後沒有家庭?他們都可以毅然逆行,我又怎能退縮?如果這次我不去,我定會愧疚終生。於是我見到主任後,第一個報名援鄂。

來到武漢,今天已經是第29天了。經過緊鑼密鼓的培訓、學習到上崗接收病人,從剛開始的忐忑不安到現在的有條不紊,中間確實經歷了很多艱辛也克服了很多困難。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好在,撥雲可見日,柳暗花已明。

我的“高光时刻”——她出院了 | 战“疫”日记

高現同與患者在一起

尤其是近些日子,每天看著經由我們治癒的患者陸續出院。在那一刻,我的心中只有喜悅,那些防疫服後的缺氧與疲憊,那些遠離家鄉的思緒與想念,所有的一切都煙消雲散。而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位剛生二胎第一天即被確診的二胎媽媽。

其實,她的病情並不危重,但為了保證她的萬無一失,還是將她送到了青島援鄂醫療隊駐紮的協和醫院光谷院區的危重病房。2月11日,見到她時,是她入院第二天,也是我第一次上夜班。

醫生的敏感告訴我,她極度的恐懼和焦慮,她說自己失眠,要吃安眠藥。我主動上前握了一下她的手,當時她眼中不可思議的震驚,我至今記憶猶新。然後她看著自己的手笑了,又哭了。

作為一名多年的重症醫學科醫生,我大抵了解她的想法,在人人自危的病毒面前,她以為像她一樣的傳染病人是沒有人願意握手的,再加上她剛生完二胎就被迫與孩子和家人分離,內心的恐慌和焦慮是比普通患者多得多的。我告訴她,“你不要緊張,緊張反而對戰勝疾病沒幫助,最好的藥就是你的信心,相信自己、相信我們。”

我知道,此時很多像她一樣的患者最需要的是開解、安慰和鼓勵。為了安慰她,我告訴她我的微信號,告訴她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繫我,她聽到我的話後眼中的詫異和激動順著淚流了出來。

隨著她的緊張和恐懼情緒的消失,她的病情也慢慢變好,3月4日那天終於康復出院。出院前我去查房,我們兩人不約而同的擊掌慶祝。

“英雄的城市有你們這樣英雄的人民,武漢必勝!”我哽咽地說。

“歡迎你們再次來武漢, 武漢人民歡迎您!”她眼噙著淚說。

走時,她留下了一封信,洋洋灑灑手寫了整整一張紙。

這,就是我所經歷的高光時刻,是我們援鄂醫療隊日夜努力最好的回報。

我們不是什麼英雄,只不過是城市的守夜人罷了,盡忠職守,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我的“高光时刻”——她出院了 | 战“疫”日记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等花開疫散,我想帶著家人重回這片熱土,重回這一座英雄的城市,看流光溢彩、看奼紫嫣紅。

高現同

2020年3月8日

戰“疫”關鍵詞——中國網政協頻道(議庫平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繫列報道特別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