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其實就是一種活法的藝術。

——活在當下而不思、理所當然的表現當下和享受當下。不苛求過多的設計。不花費太多的思量以奢求得到什麼。表現本真、本我,足矣。

所謂不思、不思量,不是從來不思量。而是一直努力‘思量’,只是當下到了需要享受過程和享受‘一直思量’之結果的時候了,所以就大膽展示真我、本我,展示的這個過程就屏棄一切,不再思考、思量了!

禪道,通過自然而然而詮釋命和藝的至高追求和至高理想境界。中國古代的禪宗是日本禪宗的老師。日本的書道、茶道、花道文化也都源於禪文化。禪,境界至高無上。

當今日益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允許多元、多樣化藝術並存的時代。日本良寬法師曾說過:最不喜歡廚師的菜、書法家的字、詩人的詩。良寬書法當時與寂嚴、慈雲齊名。良寬最不喜歡“ 書家的字、廚師的菜與詩人的詩”,因為這裡面只有技巧而沒有自性,太多”表面文章”而缺乏內蘊,過於一本正經而缺少自然而然的品質。良寬從中國、日本的古典書法著眼,在二者的融合中特立出自己的個性。一休宗純法師也是如此忘我獨行、不折不扣。中國唐代大和尚寒山法師,天性暴露、自由自在、笑天笑地笑自己。這是一種活法。在當時時代估計也是十分異常的活法。還有日本近代一個書法家井上有一。也是了不起的。

不出其然而出其所以然而然。

這味藥劑子,獨特、個性、又十分大膽。對於我們體制教育的模式板塊化行為,我個人覺得適當的服用一下這個偏方的劑量藥也未嘗不可!

大道理多說無益,該懂的人會懂、不該懂的無論如何都不會懂。這就是世界!這就是現實生活的世界。

吳冠中先生的一些理論觀點也是比較激進的。劑量猛烈!喜歡。比較溫柔還特別獨到的,還有木心先生。他們都是多少年良性認知基礎上的沉澱、思索、厚積薄發的下意識形態語言或者是思維的藝術。最終也成了自我的生活藝術方式。吳冠中先生最終毀掉了自己所有的印章。木心先生一世孤獨。讓人深有感觸。

下意識形態的活法就是簡單。俗話說的好:所有的簡單都不簡單。世間百態的物質,創造真的很難。無非都是更新了原有物質的組合。也許是巧合、也許是天性和運氣成分的存在,讓那種新穎的組合更早的蒞臨世間並帶來了另一種新的味道和新的美感。世界是感激這樣的人的,所以奉他們為大師。且讓他們名利雙收。只可惜有些成功和榮譽只是來的太遲到而已,等不及的作者就已經早早草率離世了!對於當事人而言是一種莫大的悲催。但是對於藝術和時代來講,無非早晚,影響不大!所以,我就更加推崇下意識形態藝術方式、方法——

大膽妄為、極力放肆的表現真我、本我!當然,我推薦的是藝術、學術、理論等方便法門,而不是讓人在任何行為上為所欲為、大膽突破!觸犯了法律可是需要自己負責的!

放不開,永遠進度慢。沒有突破性想象力的思維無異於慢性自殺。長期的壓抑狀態絕對是病態的。“千人一面”或者“暫時不在”,都可怕的很!“暫時不在,如同死人”經典的很!

釋:道膺禪師——

道膺(853~902),唐代曹洞宗僧。幽州(河北省)薊門玉田縣人,俗姓王。幼年出家,誦習經法,二十五歲於范陽延壽寺受具足戒,學小乘律儀。既而嘆曰:“大丈夫豈可桎梏於律儀!”乃去。後入翠微山問禪要,居三年,又往參洞山良价,契悟宗旨,遂嗣其法。

洪州雲居道膺禪師上堂:欲體此事,直似一息不來底人,方與那個人相應。若體得這個人意,方有少許說話分,方有少許行李分。暫時不在,如同死人!豈況如今,論年論月不在,如人常在,愁什麼家事不辦。欲知久遠事,只在如今,如今若得,久遠亦得。如人千鄉萬里歸家,行到即是。是即一切總是,不是即一切總不是,直得頂上光焰生,亦不是能為一切,一切不為道,終日貪前頭事,失卻背後事,若見背後事,失卻前頭事,如人不前,後有什麼事。

南無阿彌陀佛

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


下意識形態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