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提示:这匪夷所思的巨石在古浪是一个事实的存在,如今,它停留在古浪县城的金三角广场,有两层楼高,要10多个人才能环抱,据说,重量抵得上50头成年大象,将近400吨。2010年,古浪曾招标动用有300多个轮子的“平板车”,让它进行了长达9公里的“移动”,被称为“疯狂的石头”。当时,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它(巨石)稍稍挪动一下身子,便让河西走廊上的小城古浪倏然成名。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无知,可以让许多事成为错过,好在后来可以捡拾。

路过古浪峡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挺惊险的,左边是峭壁,右边还是峭壁,中间是一条路,虽是柏油的,很平整也很宽阔,但我们还是有些害怕,怕两边的山上的石头会掉下来,把我们埋在这峡谷里。路的左边似有一条河沟,应该就是在地图上看到古浪河,河沟侧面的悬崖上,有一条隧道,我们看不清它的样子,出口给了我们一种“门”的感觉,高高在上,似有铁道或者火车迎面而来。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这就是古浪峡了。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境内,两边的山都是祁连山。是兰州至武威间的一个最窄的通道,被称之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 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最窄处仅有几百米。让我们有些害怕的这个地方大约就是最窄处,对面的隧道离我们的直线距离也就数百米。除古浪峡这个名称外,它还有3个名字:洪池谷、鸿池谷、虎狼峡。

据说,这里曾有座悬崖,可以滴泪,叫落泪崖,因为杨门女将而泪落成行。

杨文广,北宋将领,有年,他率兵前往河西走廊征讨西夏割据势力,吃了败仗,被困甘州白马关。朝廷得到消息后,想要出兵救援,但弱弱的大宋朝堂之上,只剩下了一邦文弱的书生,竟没有武将带兵出征。情急之下,杨文广的女儿杨满堂站了出来,执意请战,得到了宋朝皇帝的准许。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披挂上阵,在杨满堂的队伍里有杨家的11个寡妇,她们随大军一起火速越过乌鞘岭来到古浪峡,被驻守在峡口的西夏重兵所阻,不能前进。领头的杨满堂直冲古峡谷,企图冲破西夏军队的阻击,被打得落花流水。杨家11寡妇见从正面突破已无可能,退后数里,通过一条微径山道爬上一座突兀悬崖,想要为部队找到一条生路,却被崖上埋伏的西夏兵包围。于是,11寡妇拉弓搭箭,挥剑舞刀,跟西夏兵将展开厮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于崖顶。

杨满堂闻讯赶来,只见11寡妇的尸体已被抛至崖下。含泪收尸,杨满堂将11寡妇集中埋在了崖下。佘太君听闻消息,赶来祭奠,面对悬崖峭壁中的一线长天,想到杨氏一门忠烈,个个舍身报国,最终只能与这孤崖相伴,不禁悲从心来,仰天长哭。哭声很快感动了当地的山神爷爷,不由跟着老泪纵横了起来,其泪自崖上如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玑,滚落而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英雄的故事就这样被抛落在了峡谷里,在落泪崖的声响里,当地人用常用杨(羊)落虎(虎狼峡)口的说法来形容古浪峡的险要,而古浪峡也成为杨门女将折戟沉沙的地方。据说,至今,杨家将坟还在峡中古迹尚存。但是,我们的路过古浪峡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让这一切成为了“错过”,而怕却了我们多少有些匪夷所思了起来——如果,有块巨石自天而降,被置入这峡谷,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呢?于是,高峡出平湖的美景在车轮声里开始在我们的脑海里不断浮现。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汉书·地理志》武威郡苍松县(今古浪县)注:“南山,松陕水所出,北至揟(ju)次入海。”《后汉书·郡国志》武威郡注:“地道记曰:南山,松陕水所出。”这里所说的“松陕水”就是今天的古浪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毛毛山和乌鞘岭北麓,上游有两条较大的支流:西面的龙沟河和东面的黄羊川河,全部发源南部的天祝县境内。两条支流分别从天祝县自南向北、自东向西进入古浪县,到十八里堡乡汇合后称古浪河。

事实上,在黄羊川河与庙儿沟河交汇的峡口处,就有一座高峡出平湖的水库。水库建于1958年,距县城14公里,被称作曹家湖水库,汇集着来自祁连山的涓涓溪流,是一个水天一色的高原湖泊。水的柔情与美丽在这里汇集在这里的同时,也养育了古浪、定宁、泗水、土门四镇的古浪儿女,而这也被我们匆匆错过,只剩下了脑子里从天而降的巨石。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让我们在欢呼过后默默感动着的是,这匪夷所思的巨石在古浪却是一个事实的存在,如今,它停留在古浪县城的金三角广场,有两层楼高,要10多个人才能环抱,据说,重量抵得上50头成年大象,将近400吨。这块石头曾在古浪城外约7公里的古浪峡中, 2010年,古浪曾招标动用有300多个轮子的“平板车”,让它进行了长达9公里的“移动” ,被称为“疯狂的石头”。当时,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它(巨石)稍稍挪动一下身子,便让河西走廊上的小城古浪倏然成名。

时(石)来运转,当时的网友是这样描述这块石头被运入古浪县城的:9月12日,是一个天朗气清、天高云淡的日子。在古浪峡沉睡了不知有上下几千年的巨石被惊醒了,几个道士装模作样、跪下来向巨石叩拜……一帮人把巨石用裹着红色绸缎的绳索铁链五花大绑了起来,吊起来放到那么两个并列有320只圆腿的家伙上(300多个轮子的平板车)……一路上,由警车鸣笛开道,浩浩荡荡向古浪县城蠕动,县城里人山人海,不少人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随后,巨石被安置在金三角广场,美其名曰“城标”。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我们未有亲眼看到这壮阔的场面,但却知道关于巨石的3个传说:

传说1为“酸酒石”: 古人酿酒方法,和今天做“醪糟”、“甜醅”差不多,稍一不慎,酒质就会变酸。当地人发现,古浪峡这座巨石,却有防止酒酸之功效,故老百姓都叫它“酸酒石”。为此还传出过这样一段佳话: 1552年,明刑部郎中陈棐,巡视河西途经古浪,曾参观此石,并在其诗《甘酒石颂》的“序言”中写道:“古浪城南入峡十五里,道左有石,与两山脉趾弗连,屹立突起,如崇台巨屋。居人酿酸者,剸片炽入酒中,即变佳酝,因名酸酒石。余曰:酸酒石者,酸在酒也;因石而得甘,是甘者石之功也,乃更名甘酒石。且为之颂……”。陈棐还乘雅兴正浓,手书“甘酒石”三字,刻于石上,自此遂成该石正名。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传说2为“甘州石”:此石原生于甘州,是女娲补天时弃置未用的一块“巨无霸”灵石。天长日久,深怀失落之感。不知到了哪朝哪代的哪一天,古浪县一位姓刘的官员忽然觉得它是有用之材,心想用它去堵古浪峡口,堵出一方高峡出平湖的水源美景,同时亦可造福一方百姓。刘姓官员也不是一般的人,据说,他的手上一支有秦始皇修筑长城时用过的赶石鞭,只要抽打石身,石头就会被赶着走路。

刘姓官员向头石头表达了自己的意图,石头觉得自己终于被派上了用场,愉快地答应了。刘姓官员赶着石头起早贪黑,终于进了古浪峡,但是很不幸,对石头和刘姓官员大声说:“哎哟哟,这石头不是我们甘州的吗?咋跑这儿来啦!”这一说很要命,天机被说泄了,石头灵气顿时消失了,倒在地上不动了。刘姓官员欲哭无泪:“古浪百姓命苦啊,咋连个拦蓄洪水的灵石也弄不来呢?”自此,被称“甘州石”,也称“赶着石”。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传说3为“支山石”:在闰年闰月三十晚,总会有一只力搏云天的大鸟来到古浪峡,用如铁钩的巨爪抓起一座山,传说中的那块巨石会在那时从山上滚落而下,支起大鸟抓起的山,这时,被支起的山下就有十三盘金磨银碾子,由六头黄牛七匹白马拉着转,金磨上磨着金豆子,银碾上碾着银页子。很快,这个秘密被生活在附近的一对年迈夫妇发现,他们趁着山被支起的那会儿,来到金磨银碾前,抓了一把金豆和几片银页,日子因此过得好了起来。不过,这很快引起了当地一位地主的注意,他将老两口抓了起来,软硬兼施,逼得他们说出了抓山鸟支山石秘密。

于是,地主积极准备,等待下一个闰年闰月的来临,三十晚,山被抓开支起,地主带着很多背着大口袋的伙计冲了进去,他们不但想将金豆银页全部带走,还想要金磨银碾搬出。结果一声轰响,一切恢复了原样,地主和伙计们都被埋在了山下,支山石归位至古浪峡距县城7公里处,再也不能动弹了。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与这3个传说相伴的还有一种说法,也与时(石)来运转有关,即运为孕也。传说,当地不知何时因为妇女不孕不育,造成人烟稀少,老百姓四处求神拜佛,感动了王母娘娘,随手将自己的簪子上的银豆儿抛下来变成巨石,并托梦给每一位妇女凡是要生儿育女者,要她们摸这块石头。梦醒后,那些妇女们找到了那块巨石,一摸,果然怀了孕。时间一久,摸的人多了,导致巨石上面留下了永恒的伤疤。所以,巨石也便有了一个名字——“育婴石”。当地人也叫它“催生石”。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一块石头能被赋予这么多的传说,确实疯狂,可谓疯狂的石头。在经历了2010年那场轰轰烈烈的热闹之后,被安置于金三角广场,甘州巨石却未能使小城古浪倏然成名,依然是它自己,依然默默不语。

人类并非个个都是女娲,石头也不见的都有补天之功效。走过古浪峡,面对古浪干渴的土地,我们忽然又想起那落泪的崖——其实,它也是个传说,与“赶着石”高峡出平湖的梦一起,更多地向人们述说着有关生态的幸福——在历史上,古浪县曾经被称为苍松县,原因显而易见——有一天,这里果真巨树参天,松柏苍翠,深山密林,松涛阵阵……才能算上时来运转。


甘肃有块“疯狂的石头”,传说只要它稍稍一动,古浪便可倏然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