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護食”為什麼?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這些心理的作用

前段時間王女士的朋友帶著孩子到她家裡去做客,正好兩家的孩子差不多大,想著孩子們在休息之餘也多個玩伴。

大人們的想法很美好,但是孩子們面對突如其來的陌生人會怎樣呢?王女士的兒子看到來了個玩伴並沒有表示非常開心,因為他正津津有味吃著一包餅乾。看到小夥伴走到他身旁,王女士的兒子趕緊把餅乾藏到了身後。

王女士看此情景趕緊讓兒子和小夥伴分享自己的餅乾,誰知兒子就是不樂意,又把餅乾緊緊捂在了懷裡。王女士覺得非常尷尬,就想去拿兒子正在吃著的餅乾分享給朋友家的孩子,誰知自己兒子哇哇大哭起來,說什麼都不願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給小夥伴。看到此情景王女士的朋友連忙緩和局面“別勉強孩子,讓他們先熟悉了再說”。這才緩解了兩個孩子之間的尷尬局面。

孩子特別“護食”為什麼?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這些心理的作用


孩子護食的舉動相信在每個孩子的童年時期都經歷過,不止是護食,就連玩具都不願意共享。記得以前很火的一檔親子真人秀節目中節目組也為了考驗孩子願不願意分享的問題,故意在三個孩子面前擺了兩份食物,而擁有食物的兩個孩子始終都沒有分享給沒有食物的孩子。所以說孩子護食的情況不在少數,大人們都希望孩子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可是在孩子的世界如果做不到許多家長就把此歸於孩子的自私。這麼一概否定孩子是不是對孩子有失公平呢。


孩子特別“護食”為什麼?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這些心理的作用


首先家長要了解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護食心理:


1、孩子會經歷物權主義的一個階段


許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2歲左右護食心理會非常嚴重,稍有不慎孩子就會大哭大鬧,甚至孩子對自己的父母都是這樣。家長總會不斷感慨,“這樣的孩子太自私了”。孩子在出生後最開始只是會察言觀色的階段,開始對自己的物品和食物產生物權主義也是孩子思想的一個開端,家長不要把孩子的這種心理作為偏激化的理解。


孩子特別“護食”為什麼?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這些心理的作用


2、這也是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開端


孩子捍衛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也是個好的開端。因為孩子知道保護屬於自己的東西了。一般孩子都有兩三年的這個時期,在此期間家長要耐心看待孩子的變化,和孩子勤加溝通主動分享自己的東西。雖然不一定會時見成效,但是孩子在懂事以後的變化也會讓家長刮目相看的。


3、家長越是強迫孩子,只會物極必反


想必大家小的時候都有過此經歷,家長越是催促著快點完成作業,自己本心越是覺得家長有點“多管閒事”,就會變得越來越拖拉。

自己想寫的時候一會就能寫完,家長越是催著越是不寫。如果孩子出現護食行為也是如此,家長越是強迫孩子就越厭煩。


孩子特別“護食”為什麼?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這些心理的作用


瞭解了緣由,父母們就知道了孩子大概的心理,當孩子出現這項行為的時候,父母要怎樣去正確引導呢?


1、孩子不願分享給別人,但是可以先學著分享給父母


先有“小家”,才有“大家”,對待孩子的世界也要如此。孩子們最熟悉的人是家人,如果孩子到了護食階段,家長們可以先引導著孩子在家人之間學會分享,但是要循序漸進不要強迫孩子。孩子在慢慢適應分享的過程中,以後遇到別的朋友也會樂於主動分享的。


孩子特別“護食”為什麼?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這些心理的作用


2、不強迫孩子,不分享家長也要學會默認


許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是慣的,多強迫孩子幾次孩子適應了就好了。豈不知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缺失安全感,讓孩子對自己的東西發起更強烈的保護慾望。這樣孩子不僅護食的行為會越來越厲害,甚至以後都不會願意分享任何東西給別人,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大人們之間可以互相分享吃食或者玩具,讓孩子從中看到分享的快樂,那麼孩子自然也就會效仿了。


3、平時經常給孩子灌輸分享意識


就如同背書一樣,看一遍腦子裡只有個大概印象。但是如果把要背誦的知識每天讀一遍,相信不用超過很久腦子裡自然就記住了,所以背誦也就顯得很容易。如果想要孩子學會分享,

那麼家長可以時常在孩子耳邊灌輸分享的意識,讓孩子銘記於心,那麼當遇到分享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很主動了。

孩子特別“護食”為什麼?並不是因為自私,而是這些心理的作用


大家應該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他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也是最懂事的。其實二胎家庭的孩子普遍都會懂得分享,而單胎家庭的孩子經歷護食的階段會比較久。所以看得出來孩子多一個年齡相差不大的同齡人陪伴也是一個很好的事情。不知道各位家長們有沒有勇氣決定去生二胎呢?

育兒問題小熊娃媽媽幫,家庭教育很重要,孩子身心倍兒棒,我是@小熊娃媽媽,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