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水漲了為什麼反而不好釣魚?

七彩自遊人


還是好處多的!

一是對垂釣有利的因素,漲水使死水變成了活水,每年到了雨季,水位都會大漲,刺激了魚兒活動的本能,水中的溶氧量大增,魚兒變得異常活躍,覓食也變得積極起來,魚兒自然就變得好釣了,水位上漲也豐富了魚兒的餌源,水中的水生物增加和雨水沖刷下來的天然餌料會吸引大批的魚兒靠邊進食。

二是水庫水面面積的增加使魚兒有了更廣闊的活動範圍,魚兒都有回水的習性,很多在深水區的魚也會遊向岸邊,它們邊遊邊尋覓食物,因此我們可以在上游的淺水區垂釣,這裡的食物要豐富的多,可以有更好的魚獲。


麥大師


其實依據我的親身體會,正好和樓主的結論相反。就是漲水時釣水庫魚獲反而多一些。

我是個釣魚新手,雖然以前小時也釣過魚。但那時用的魚竿是老家屋後面竹林裡砍的細長的竹子,魚線是父母用舊的草帽上抽下來的尼龍線,魚鉤是母親納鞋底的大針燒紅用鉗子彎成的,浮漂用的高粱杆,鉛皮用是牙膏皮。就那麼沒有任何招式地胡亂釣。

2019年晚春回老家,姐夫和外甥也過來了,車裡還帶著釣竿。抽空就在我家門前池塘裡釣會魚,給我也拿了根玩玩。結果那天我雖然才釣了5條魚,但釣魚的興趣卻被勾起來了。

回城後我就在網上買了兩根魚竿,149買一送一那種帶送線組和浮漂,從此開始了釣魚的旅途。

後面幾個月裡,每次雨後第二天水庫都會漲水,平時的釣位都被水淹沒了,而且一邊作釣還在一邊漲水,逼得不得不不斷地上移釣位。到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魚口每次好的不得了,有時某幾段時間甚至連桿,雖然鯽魚都不大,但作為一個新入坑者,一次釣了五斤多,一次釣了八斤多也算很可觀了。至少平時水情穩定時魚口沒有這麼好,魚獲也沒有這麼多。

回來我分析了一下,應該是水位上漲,魚兒大量近岸尋找食物,導致近岸處魚兒增多,魚口變好,魚獲增多。

這是我多次的親身經歷,各位釣友有何看法,歡迎評論指正。

下面這是其中兩次的魚獲:




野外時光


文|野釣姜軍@今日頭條

大家好,我是(野釣姜軍),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名釣魚領域的創作者,我認為現在喜歡釣魚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且釣魚也越來越被人們作為一種積極的娛樂方式來看待。對於在“水庫水漲了為什麼反而不好釣魚?”。

今天我把“水庫水漲了為什麼反而不好釣魚?”確切的說應當是漲水垂釣效果之前的關係相關知識與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與獲得相關的啟發!

首先我在這裡要說,水庫水漲了釣不到魚,可以看以否以下情況!

1:長時間的下雨,雨量很大,極端天氣等持續時間長(這總情下要等待些時日)

就像現在的7月23日,南充現在是連續中到大雨,有間斷的暴雨,在這種情況下,導制各類水庫漲水。在這種情況大片濃密雨層雲滯留於某一地區上空所致。雨量大,降雨時間長(3——7天或更長),水庫容水量飽和或溢出,水域面積達最大值。溫度下降較大,又持續維持低氣壓天氣,水中溶氧量銳減。魚兒相對密度下降,又不積極覓食,你要是選擇此時出釣定無收穫。

2:如果是這兩種情況就又不一樣了

①:上游水庫放水,這種情況下並沒有引起溫度與氣壓的變化,反而增加了魚兒的食物來源,在正常覓食的基礎上隨水位在一定範圍的上升而更加活躍,是垂釣的大好時機。

②:短時間的陣雨後引起水庫的漲水,因為下雨時間較短,水庫漲水不大,往往雨後天氣迴轉,氣溫變化不太,氣壓回升。同時因下雨送入水庫的食物不少,所以這是魚兒覓食最旺盛期,也是垂釣的最佳時期。一般所說漲水後好釣魚,多指這種情況,釣友切莫錯過。

總結:

水庫水漲了為什麼反而不好釣魚?還是要看水位和實際情況而定,摸清規律,選擇合適的時間點出釣!總有驚喜!

歡迎大家評論、收藏、轉發!方便的話順道點右上角關注我!


野釣姜軍


在這個問題上有的釣友覺得漲水時特別好釣魚,有的釣友者持相反意見,那麼今天就來說說為什麼有時好釣,有時還不如漲水之前好釣魚。那麼這是為什呢?這是因為水庫漲水後,水中溶氧量增加,從岸上衝到水中的事物增多,魚兒呈積極覓食的活躍狀態,所以垂釣效果好。但如果漲水過大,水域面積增加太大,魚兒密度呈反比例下降;再者就是雨水會把陸地上的植物種子、昆蟲、動物屍體、有機碎屑等等統統沖積進江河湖泊,加上漲水後岸邊的草地還有農作物被水淹沒,因而垂釣效果肯定不理想,加上水位上漲,水下情況複雜容易掛地球也給垂釣增加了難度。那麼什麼情況下適合垂釣呢?小型水庫漲水大約是20——25釐米;在中型水庫以上水庫大約是15 ——20釐米。不管哪種情況如果一次性漲水量超過30釐米,那麼垂釣效果就會變差;漲水越大,垂釣效果就會越差。因此,有經驗的釣友,在漲水開始時,並不馬上出釣。

還有就是釣位的選擇,水庫漲水後魚兒要麼就是靠邊,要麼就是被水流衝到出水口處,由於水位上漲,水下情況複雜,理想的釣位應選出水或入水處的小溝、僻靜的灣汊、水庫狹窄或通道地段,以及回水彎等水流不急的地方作釣。手竿的話選擇4.5CM就足夠了,上面我們提到漲水後魚基本靠邊,加上漲水後岸上的農作物及空地被水淹沒,和岸邊的機垃圾被衝入水中,由於水的慣性有機垃圾會在如水處3到10米處沉澱,所以不宜釣遠。

作釣水位的深淺,釣鯽魚應在1——1.5米的地方;釣鯉魚,應在2——3米左右;拋鉤距離,一般在4.5米手竿可及的範圍內或更近一些;若為海竿,15米左右足矣。至於釣餌,應視水質而定。若水質渾濁,可見度低,應用腥味較濃的葷餌如紅蚯蚓、蠶蛹以及腥味比較濃的商品餌料等作釣,當水質逐漸澄清以後,要改用玉米、麵粉團、嫩玉米以及香型的商品餌等素餌進行作釣。最後祝大家天天都有個好的漁獲。


愚說魚


水庫漲水後其實是不好釣魚的。所謂的“漲水魚,落水蝦”指的是南方河流才會出現的情況,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老家就在“中國四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岸邊,周圍河流眾多,水系發達。小時候經常會發大水,導致河裡的水,甚至巢湖的水倒灌至莊稼地。就會發現農田裡有很多魚在裡面遊,村裡的男人們就會下網捕魚。當水位退去之後,因為農田中的莊稼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阻礙了很多小魚小蝦的迴游,被莊稼困在地裡,所以當水退去後扒開莊稼葉會看到很多小魚、小龍蝦、白米蝦之類的東西。這是“漲水魚,落水蝦”的由來。和釣魚完全是兩回事。那麼,為什麼漲水後魚那麼難釣呢?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漲水之後水庫中水的體積增加了,但是水庫中魚的密度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單位密度就減少了,密度減小的情況下魚吃餌的概率自然減少。

其次水庫漲水之後水中的壓強、溶氧度以及活動空間都有很大的改變,相當於給魚兒們搬了一次家。習慣了以前的生活環境後在新的環境下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這段時間魚兒們基本是不進食的。

再次是因為水庫漲水後淹沒了之前在水面之上的草地和蟲卵,給魚類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當魚類適應了新環境之後就會大量進食草籽、嫩芽、蟲卵。一段時間內讓魚類不會處於飢餓狀態。而被淹沒的草地又成為了餌料入水後的遮擋物,魚密度又小,餌料又被草葉遮擋,想讓魚在偌大的水庫中吃進你的餌料,可謂大海撈針,難上加難。



如何在漲水之後釣魚,我給出一點建議:等水位相對穩定之後,等10天左右,找一個水的深淺交接處,用鐵鉤將垂釣水域底部的枯枝敗葉清理乾淨,打重窩耐心的守候幾天。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一個熱愛釣魚的“90”後小夥子。


釣魚凌凌七


錯,水庫漲水不是不好釣魚,反而比之前更好釣魚,特別是鯽魚更好釣。

每到春季水庫即開始放水以滿足春耕的須要,而且要放至五月底左右,這樣就造成水庫水位大幅度下降,到了盛夏七八月下大雨水位上升,這種水庫俗稱季節性水庫,但一般都是小水庫。

以前的水庫大壩靠水一面呈斜坡狀有很多亂石,其目的是保護大壩,上面說過盛夏七八月遇暴雨,雨水從山上順流而下,水庫水位隨之上升,此時應儘量釣邊。漲水前不怎麼動口的大小鯽魚因為從山上衝下各種昆蟲及食物而胃口大開,不僅是鯽魚,鯉魚草魚和鯰魚等也瘋狂攝食。

還是舉個例子吧;

2002年6月下旬我在寶獅湖水庫釣魚,前兩天下了一場大雨,水位快速上升,我在大壩下鉤,釣點離岸約4米左右,釣至中午甘我不足兩斤鯽魚。這時來了一個戴眼鏡的小夥子,他中午來的目的是隻給半天釣魚費,他只帶了一根二米七的釣竿,所以在離岸很近的位置打窩,奇怪的是他的釣點離岸不到兩米常有大小鯽魚咬鉤,我想了一下我釣遠了,於是在離岸約1米多打窩,放鉤下去時候不長即有大小鯽魚頻頻咬鉤。眼鏡那邊魚不怎麼好釣了,他在離岸不到1米的位置撒誘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此後他接連不斷提魚上岸。之後我如法炮製在離岸約50釐米左右打窩,水深僅約30釐米,水渾,我也連續中魚,把坐在後面看釣魚的人驚呆了。我釣至下午5點過收竿,我用彈簧秤稱了一下;8斤多,眼鏡要我幫他稱一下,結果他釣了13斤多,我走了他還在釣。其實這種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倒舉了!



手機用戶何光明


水庫漲水以後感覺反而更難釣到魚了,一般是釣位選擇出了問題。

正常情況下,下過一場大雨以後,上游河道有水注入水庫,進水口附近有大量從上游衝下來的食物,並且流水的含氧量也較高,魚類本身也有逆流而上的習慣,綜合這幾點,在水庫漲水的時候,應該選在水庫進水口附近做窩垂釣。

以前釣魚很好的釣位,因為漲水可能已經沒在了水下。岸邊的青草以及莊稼在被淹沒以後會成為魚類覓食的好地方,但是這個地方的魚並不好釣。第一是不缺食物,野生魚警惕性比較高,吃飽的魚開口性較弱,幾乎不吃商品餌料,在釣點有時候能看到成群的魚群但是不咬鉤多是這個原因。第二是淹沒的釣點下面環境複雜,農作物、樹木、雜草等等容易掛鉤,鉤餌也容易被雜物擋住不能到底。


總的來說水庫漲水不是壞事,把握這個時間段,選擇好釣位,一定會有不錯的收穫!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上游有暴雨的時候,河道可能突然出現洪峰,保證好自己的安全再垂釣。


杜瑞傑


水庫水漲了為什麼反而不好釣魚?

我們這裡有個水庫,在大山之中,枯水期時,水位不高,水庫裡沒被水淹的地方長滿了青草,草叢中有螞蚱和其它小昆蟲在活動,人們從青草叢中走過,常常能把小蟲子嚇得四處亂竄。

水庫在枯水期期間,成為了附近村民的垂釣樂園,大家都趁著庫區水面狹窄的時候去釣魚。我由於工作方面的原因常常從庫區經過,每次都喜歡下車來看他們釣魚,也經常見到他們釣起鯉魚、草魚以及鰱鱅,還有就是大羅非。

但是,在豐水期期間,再經過水庫時,總會發現水庫水位已經漲高了許多,原來長滿青草的地方,草已沒入水中了無蹤跡。而此時水庫周邊來釣魚的人卻少得可憐,逮住一兩個來問才知,水庫漲水後魚就不怎麼好釣了,除了釣釣小魚,大魚鮮有釣到。這種情況和題主所面臨的一樣,水庫漲水後魚反而難釣了。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漲水後,水庫面積變大,魚的密度變小,釣起來就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漲水期間,都會下大雨,雨水會把岸邊的小昆蟲和植物草籽衝入水中,同時,漲水還會淹沒邊上的青草,有了小昆蟲的屍體和草籽,還有大片的青草,一時間魚兒的食物顯得很充足,直接導致我們不易上魚。

漲水後,原來經常光顧的老釣位已被上漲的雨水淹沒,水下變得複雜起來,要釣魚,還得重新探索一個好釣位,而這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與精力,挺麻煩的。

以上就是水庫漲水後反而不易上魚的主要原因。個人見解,請指正!


隨波逐流話釣魚


今天在這美好時光裡十分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以下都是我個人觀點

漲水後近岸的食物比較豐富,魚會靠岸覓食,就連平時很少靠岸的大魚,也可能抵不住岸邊食物的誘惑而靠岸。所以釣友們大都選擇在近岸釣漲水魚,一般使用相對短一些、結實耐操、能搏大魚的魚竿。在釣組搭配上,一般選用比漲水前大一號的魚線和魚鉤,而且質量一定要好,以免遇到大魚後釣組不給力,留下跑魚的遺憾。

水庫水位本身一直保持在一個平穩的位置,如果突然漲水會導致魚兒不適用現在的水情,魚會不開口尋找食物,很難在這個位置調到魚,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般釣友都會選擇直接撤退了,不會繼續再找個釣位釣魚了。

其次就是水位上漲的根本原因就是頗豐的降雨量,雨水會把陸地上的植物種子、昆蟲、動物屍體、有機碎屑等等統統沖積進江河湖泊,這是比淹沒河岸更為豐盛、更為持久的食物來源。雖然這些好東西都進了湖泊,但是衝不遠,除了漂浮的碎屑其他大多在入水口附近沉積。所以魚兒在水庫中間吃不到,只能到岸邊來覓食。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電商創業阿超


那是因為水漲後,把一些魚兒的食物順水帶走了,魚兒找吃的就到食物聚集地,比如緩流區,反正就是看水面上不怎麼流水而且上面有漂浮物的地方,還有就是魚兒會跟著水逆流而上,喜歡往有流水的去處,這時候我們釣底一般沒魚,建議釣跑鉛,棚線釣法不用漂,還有就是釣浮。如下圖所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