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自己的善业功德昙花一现?

在《优婆塞戒经研读》专题的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为您分享了,发菩提心的原因,有的人为了增长寿命、有的人为了增长财物、有的人为了不断菩萨种姓、有的人为了断除烦恼罪过、有的人为了自我得度。


本期继续为您分享发起菩提心者,自己的善业功德永不坏失。


【经典原文】

佛在《优婆塞戒经》中说:

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姓。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

也有的人发菩提心是为了做善业,更多的善业,真正的善业。


1、什么是善业?

善业就是身口意善的业。是“恶业”的对立面。

换言之,凡是能感召善果的业都是善业。比如“五戒”“十善”等。


2、善业、发心、果报

外表看似一摸一样的“善业”,因为发心的不同,其果报却大相径庭。因此,善业、发心、果报之间存在的紧密的关联。


《大丈夫论》中说:

“富者虽与无悲愍心。名曰与不名施主。悲愍心施是名施主。”


有财富的人救济他人,却没有悲悯心,这叫做“给与”,不是布施,有悲悯心的布施才叫做施主。


因此,同样给与他人100元,心无悲悯则为“给与”,心有悲悯才是布施,才有布施的善果。


《大丈夫论》中说:

“若求报施者名为施者。商贾之人亦可名施。若求报施果报犹尚无量。况有悲心不求报施果报何可称计。若求报施唯可自乐。不能救济徒自疲劳。悲心施者能有救济。后得果时能大利益。”


如果为了求福报叫“布施的人”,那做生意的人也可以叫做“布施”。如果为求福报而布施尚且得到无量的果报,何况以悲心不求福报去布施的果报如何能称量呢?


如果为求福报而布施只能自乐,不能救济他人,自己白白劳累。但是,悲心布施还能够救济他人,最后能得到大果大益。


总之,要做善业,先要发心,发心不同则果报差之千里。


3、善业会永远存在吗?

凡夫众生一天中善业、恶业都在不停地作,比如,一个发世俗心的人,做了大善业之后,果报感召到天人,天人中善果享尽之后,就会消失,剩余的恶业又会逐渐让其堕落到地狱道,因此,三界众生的本质都是地狱人。


因此,不发心出三界、度众生的人,他的善业是暂时的,会消失的。


4、永不消失的善业

发菩提心的人则不同,从发菩提心开始,他所作的一切善业,都具足慈悲心、怜愍心,一步一步地走向福德圆满的境界,直至涅槃,法身常住。这样的人,他的善业就不会坏失而永远存在。这样的善业才是“做已不失”的永久善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