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兒子和媽媽同床睡,兜裡掉出來的東西讓媽媽慌了神,連夜分床

很多家長在走了孩子之後都希望讓孩子得到父母給的更多的愛,尤其是一些單親家庭,父親或者母親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就希望彌補孩子確實的愛。


12歲兒子和媽媽同床睡,兜裡掉出來的東西讓媽媽慌了神,連夜分床

所以往往有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大了還不跟孩子分房睡,還是跟孩子住在一起,覺得這樣能給孩子更多的陪伴。但是這樣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問題。

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12歲的兒子和媽媽一直同床睡,但是兜裡掉出來的東西讓媽媽慌了神,連夜分床。

12歲兒子和媽媽同床睡,兜裡掉出來的東西讓媽媽慌了神,連夜分床

有一位姓張的女士,兒子很小的時候,她就跟丈夫離了婚。張女士一直覺得虧欠孩子,想要將孩子缺失的父愛更多的彌補給孩子。

於是張女士將她除了工作之外的全部時間都留給了孩子,這麼多年來也一直跟孩子一個屋子睡,孩子現在已經十二歲了,還是跟母親同房睡,甚至每天晚上都要摸著母親的乳房入睡。

張女士對於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一直不以為意,她一直覺得母子之間這些也沒有什麼。直到有一次,張女士在孩子的衣服裡發現了一個避孕套。

12歲兒子和媽媽同床睡,兜裡掉出來的東西讓媽媽慌了神,連夜分床

張女士非常吃驚,孩子才只有十二歲,怎麼會有這種東西呢?她急忙將兒子叫過來詢問,孩子告訴她,自己喜歡上了自己的同桌,因為這個女同學長得非常像自己的母親。

張女士為自己給孩子帶來的誤導感到非常的後悔,立刻與孩子分房睡,但是這麼多年來孩子對兩性之間關係的模糊卻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調整回來的了。

12歲兒子和媽媽同床睡,兜裡掉出來的東西讓媽媽慌了神,連夜分床

有心理學家認為,家長給孩子的應該是合適的愛,那麼家長在愛孩子的同時,怎麼樣才能保持這個適度的愛呢?下面有幾條給家長的小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愛的表達應該適度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不需要置疑的,但是這個愛應該怎麼表達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那個人。

家長在和孩子親近的同時,也應該注意一些,哪怕這是自己的兒子或女兒,也應該保持分寸。這樣也能更好的讓孩子感受到異性之間的距離和差別,家長的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示範。

孩子在出門在外的時候也能避免遭受異性的侵犯,能夠把握適度的距離。

12歲兒子和媽媽同床睡,兜裡掉出來的東西讓媽媽慌了神,連夜分床

第二,讓孩子意識到男女性別之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是最親密的,孩子要在父母身上學到的也有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應該適度的保持距離,不要在孩子面前有過度親熱的動作,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男性和女性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的。

家長要用自己的行為教會孩子,應該如何保持這份距離。這也是對於孩子進行性教育的一種,只有然孩子明白男女性之間的區別,才能進一步對孩子進行跟好的性教育。

12歲兒子和媽媽同床睡,兜裡掉出來的東西讓媽媽慌了神,連夜分床

第三,保護孩子的隱私

有很多家長覺得,我是孩子最親密的人,那麼孩子在我面前就不應該有秘密。可是家長們不要忘了,就算孩子與你再親密,也是一個獨立的人和個體,也有自己的思想。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父母的工具人。

父母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讓孩子可以做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情。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也是更好的保護了孩子。

12歲兒子和媽媽同床睡,兜裡掉出來的東西讓媽媽慌了神,連夜分床

在我看來,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孩子依賴父母也是天性。但是如何能給孩子更好的愛,能讓孩子在未來走的更遠,這也應該是每個父母所思考的問題。

而不是將所有的愛一股腦的傾注給孩子。適度的愛才是最好的愛,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