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全款買的房子,憑什麼加兒媳的名字?要是我,連兒子的也不加

最近在追電視劇《安家》,有一集的劇情讓我非常觸動。

嚴叔和嚴嬸是在上海打拼了大半輩子的外地人,兩夫妻共同經營著一家包子店,所有積蓄都是靠賣包子賺來的。每天凌晨2點起來,一直賣到上午10點,每天8小時,天天如此。

老人全款買的房子,憑什麼加兒媳的名字?要是我,連兒子的也不加

好不容易,兒子長大了,成家了。老人們決定買套房,一來兒子結婚可以用,二來也算自己在上海這個大城市安家了。

可籤合同時,兒子突然說要加上妻子的的名字,兒媳更是在這個時候說已經懷孕。兩位老人聽了,樂開了花,雖然有點猶豫,還是同意了。

明眼人都看出來,嚴叔和嚴嬸的兒子並不那麼靠譜,懷孕的事大概率也是假的。於是店長徐姑姑建議他們貸款買房,不用全款買。

可嚴叔嚴嬸愛子心切,最後還是全款買了,也加了兒媳的名字。

老人全款買的房子,憑什麼加兒媳的名字?要是我,連兒子的也不加

對於他們的後續,目前電視劇沒有說,但是從嚴叔嚴嬸的兒子和兒媳當時的樣子來看,估計以後兩位老人的生活不好過,而且很有可能會被趕出家門。

也許是這個情節太過於真實,很多網友都發起了討論,而我認為,老人全款買的房子,哪怕就是要送給兒子的,也堅決不能加兒媳的名字,不僅不能加兒媳,連自己的兒子也不能加。

一、房子是老人的依靠

對於很多老人來說,全款買一套房子,大抵都是用了全部身家的。而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們賺錢的能力會越來越弱,身體也會越來越差,這時房子就是他們的安身之處。

大家都知道婆媳之間往往不對付,很少有兒媳真的能像對待親父母那樣對待公公婆婆,而兒子往往是會聽兒媳的。這個時代,想要養兒防老,已經不大可能了。

老人全款買的房子,憑什麼加兒媳的名字?要是我,連兒子的也不加

如果再遇到沒良心的兒子兒媳,老人的生活就得難過了。要錢沒錢,要房子沒房子,身體一天天變差,說不定哪天就被趕出家門了。但如果房子只寫老人的名字,兒子兒媳可能還會有所忌憚,畢竟老人還有權處置房子。

所以,不管是說自私也好,不相信兒子兒媳也好,老人都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不可把自己晚年的幸福全部寄託在兒子兒媳身上。

房子最終都是給兒子的,等老人百年後,兒子他想加誰的名字就加誰,但只要老人還在一天,房產證上都只能有老人自己的名字!

二、容易讓孩子不懂感恩

在中國,很多父母把給兒子準備婚房看成是自己的責任,所以他們拼死拼活,攢錢給兒子,而且房產證上直接寫兒子的名字。

也就是說,兒子什麼也不用做,坐享一套價值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幾千萬的房子。

老人全款買的房子,憑什麼加兒媳的名字?要是我,連兒子的也不加

中國有句老話,叫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對於父母辛苦買下的房子,很多做兒子的是沒有辦法的體會的,即使知道父母辛苦,但那種感覺,跟他自己掏幾十萬、幾百萬是不一樣的。

一旦他們理解不了父母的艱辛,想他們心疼父母,孝順父母,那估計也就有點困難了。

所以,如果真的要給兒子買房子,可以幫忙付首付,但一定不能全款買。只有讓孩子參與其中,也出一份錢,他才知道其中的艱辛,才會懂得珍惜。

三、影響兒子後期買房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輩子可能不止一套房,很多人在生活條件改善後,往往會選擇多買一套房。可能是想換套更大的,又可能只是想投資。

老人全款買的房子,憑什麼加兒媳的名字?要是我,連兒子的也不加

但不管是哪一種,只要不是首套房,那麼需要支付的首付會更貴,一般首套首付只要3成,二套則需5成,到了第三套,那就要7成,甚至只能全款。

如果老人買房時加上兒子兒媳的名字,那以後如果兒子想要自己再買一套房,那就得多付幾萬甚至幾十幾的首付款,對於很多人來說,多幾十萬和少幾十萬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啊。

結語:

父母總想為兒子掏心掏肺,如果有需要,把自己的命給兒子也在所不惜。但是愛也要講究辦法,而在自己全款給兒子買的房子上加上兒子兒媳的名字,卻終究不是一種好的愛!既不夠愛自己,也不是愛兒子的正確方式。

作者介紹:永-Sunshine,自由職業者,用簡單的言語,道情感的道理,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或想要和我分享你的故事,請關注、留言或給我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