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疫情防控專班 為戰“疫”一線保障物資供應


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疫情防控專班  為戰“疫”一線保障物資供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北京市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牽頭承擔了轄區疫情防控物資採購保障工作。受領任務後,該局在第一時間抽組人員成立局新冠肺炎防控專班,積極對接上級防控任務。成立以來,專班幹部在區委區政府和局黨組的領導下,作為保障戰“疫”物資供應的開路先鋒,星夜兼程連續奮戰,協同有關部門先後從國內外籌集防護物資80多萬件,並及時送到一線工作人員和群眾手中,為轄區疫情防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把精兵強將派到最重要的位置

為確保專班工作高效運行,該局黨組高度重視人員選拔工作,黨組書記、局長張偉親自點將,由分管副局長魯文盛牽頭,從業務科室、局辦公室、基層所抽調骨幹組成專班。隨著任務的推進,又不斷有新的同志陸續加入。

戰“疫”工作中,魯文盛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兵。早在“非典”時期,時任區衛生局醫政科負責人的他,就牽頭負責轄區醫療救治、院感防護和患者轉運等工作。17年過去,魯文盛又一次投入到重大疫情防控中。

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疫情防控專班  為戰“疫”一線保障物資供應

“專班的幹部都是精兵強將!”軍人家庭出身的魯文盛如數家珍地介紹著專班同志:譚靜參加過“非典”的綜合協調保障、從事食藥監管工作24年,藥械科科長李長虹是一名在藥品醫療器械監管一線工作14年的醫學碩士,任婧轉業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1醫院……

“不管男女,疫情面前,首先要敢衝!”魯文盛說。面對從未承擔過的物資採購任務,專班的同志們沒有遲疑或者抱怨,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疫情防控專班  為戰“疫”一線保障物資供應

火線受命的“採購員”

疫情阻擊戰打響之初,得知部分發熱門診醫用防護服、N95口罩仍是“0”的消息,專班的同志心急如焚。為儘快籌集防控物資,從區領導到每一個轄區群眾都參與了進來,來自電話、微信、購物平臺等各個渠道的信息,以及合同簽署、物流入庫等信息,源源不斷彙集到專班。此外,擺在專班案頭的還有1000多家全國防控物資採購企業名單。

情況緊急,面對海量的採購信息,“挨個兒打電話”這個最笨的辦法成為唯一的辦法。國內貨源緊缺,專班的同志又通過經銷商將聯繫範圍拓展到美國、日本、歐盟、東南亞地區。因為有時差,大家的電話不分晝夜地打著,李長虹一度由於熬夜工作累暈在家裡。此外,他們還建立了3個工作群,及時掌握各地物資信息。“以前兩天充一次電,那段時間需要一天充3次電,後來就乾脆一直充著。”任婧介紹說。

專班的同志調侃自己是“採購員”,口罩、防護服、消毒劑、鞋套等都納入了採購範圍。為提高工作效率,他們按照收集信息、電話聯繫、翻譯外文、審核資質進行了工作分工。同時,還積極建議上級建立了快速財務審批流程。

工作開展伊始,問題接踵而來:有的不提供發票,有的要求先全額打款,有的正審核資質物資就被拎著現金的經銷商搶走了……”面對良莠不齊的供貨渠道,和“慎重一步丟了幾單”的形勢,魯文盛與同事們把“擔當”二字舉過頭頂,商定了三項篩選原則:一是企業資質、產品類型等基本信息,二是價格情況、付款方式,三是什麼時間到貨。三項內容經批准後迅速執行,從而大大提高了採購效率。最終,經過一週多的“地毯式聯繫”,終於固定下來86家企業,為轄區防控物資保障奠定了堅實基礎。

千方百計籌集物資

防控物資等不來靠不來,必須主動出擊。然而,風險如影隨形:專班訂購的第一批醫用N95口罩,訂單已下,卻被告知被當地徵用;還有一次,錢打了一半,企業卻突然坐地起價。國際環境也不樂觀,個別國家突然禁止防疫物資出口使部分訂單泡湯,部分國家的停航也大大延長了物資到達時間……但是,1%的希望必須用100%的努力來爭取。除訂購外,專班的同志想盡了辦法:有親友聯繫的,有愛國企業支持的,一批防護服甚至是由工人趁夜從牆頭扔出來的。

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三,得知千里之外某沿海城市企業庫存有30萬隻口罩的消息,譚靜和有關部門同事迅速出發,於當日夜裡到達。此時才發現該廠已被有關部門徵用,幾十名經銷商又堵在門口。怎麼辦?譚靜等人將車開到廠門口不遠處,與企業負責人通過電話和微信交涉,才得知這批出口轉內銷的產品尚未被“盯”上,最終企業負責人偷偷把兩隻口罩揣到上衣口袋拿出來才完成了驗貨。由於不是親自抽檢,譚靜等人心中也很忐忑,但是稍有猶豫可能啥也沒了。事不宜遲,譚靜等人次日就抓緊押運這批物資返京。1月29日凌晨1點返京後,譚靜顧不上休息,就與負責產品質量監管的曹志偉連夜開展抽檢,當日下午抽檢報告出來:全部合格!譚靜等人的心這才放了下來。

2月初,得知即將投入運行的轄區新冠肺炎病人的定點救治醫院急缺防護服的消息後,專班的同志迅速投入了戰鬥:“決不能讓一線醫護人員赤手空拳上戰場!”然而,從廠家和供貨商得到的回覆卻都是“沒有貨”。一次偶然的機會,專班同志聯繫到一位旅居日本的愛國商人,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把轄區有關情況與他進行了溝通。

感同身受的企業家立即發動在日本的所有朋友,終於從一家合作了20多年的防護服企業裡擠出1000件防護服出售給石景山區的定點救治醫院。為了保證這批防護服的質量,這位企業家多次到車間現場查看。

好事多磨。就在1000件防護服在航班銳減的情況下,經歷重重關卡運抵北京首都機場後,卻遲遲無法出關。到底出了什麼事?第二天定點醫院就要開始運行了!大家焦急萬分。

“命運要把握在自己手裡,不論幾點,今天一定要拿到防護服!”區領導的話擲地有聲。專班同事緊急找到一家負責進出口貿易的企業幫助詢問,通過精準對接海關和機場部門,1000件防護服終於順利出關。晚上21時許,防護服抵達醫院。2月8日,元宵節,定點救治醫院正式投入運行,負責院方醫用防護物資庫房管理的工作人員激動地說:“終於見到符合隔離標準的防護服了!”

用嚴格監管護航“綠色通道”

2月初,專班與登記等部門協同,在轄區一家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獲得註冊證批准後,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僅用4小時就完成了企業申報材料審批業務,並核發了《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然而,負責醫療器械監管的常向平和王海晶等同事卻沒有因為企業走綠色通道就放鬆了監管。為幫助企業及時補齊滅菌環節的短板,她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最終爭取到一家轄區企業將3臺滅菌櫃中的兩臺讓出來保障防護服生產,從而大大充實了一線需求。

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疫情防控專班  為戰“疫”一線保障物資供應

牽頭產品質量監管的曹志偉、孫斌等同志同樣把監管挺在前面。他們先後對轄區採購的防護產品開展抽檢7個批次,將質量不合格的2萬隻口罩堅決退回;指導基層所大力查處假冒防控物資,查處“三無”口罩1000餘隻。在推進轄區口罩廠生產時,他們先後送檢產品12批次,幫助企業及時改進生產方案、培訓業務骨幹、編寫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加快了產品上市的速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轄區疫情防控形勢得到較好扭轉,在確保防護物資保障的同時,專班同志又投入到推進轄區市場主體復工復產的工作中……

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疫情防控專班  為戰“疫”一線保障物資供應


Ai石景山——可隨身攜帶的石景山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