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醫藥電商需要做的更多


疫情期間,眾多在線行業都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但未來他們需要做的更多。


疫情下的醫藥電商需要做的更多


疫情期間,眾多在線行業都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在線醫療也同樣站在了聚光燈下。


由於疫情還處於膠著對壘狀態,居民對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醫療健康產品的需求已經逐漸變成了剛需。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全民自覺禁足在家,各大醫藥電商平臺在疫情之下逆風起航,成為大眾購買疫情防控物資的重要渠道,這些硬通貨往往一上線就被一搶而空。


爆發性的需求使醫藥電商平臺獲得了快速發展的可能。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今年1月24日-1月30日,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峰值達148.21萬人,平均增長5.44%。在政策和市場紅利的推動下,今年醫藥電商的市場規模有望增加至1756億元,同比上漲61%。


疫情讓整個互聯網醫藥的價值愈發凸顯。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疫情之下B2C的醫藥電商企業發展如何?面臨著哪些問題?又有哪些新的方向?


1


疫情之下的醫藥電商


一眾電商平臺因為在疫情期間的及時反應,迎頭而上,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綜合性電商平臺,比如京東健康旗下的京東大藥房發起了慢病關愛計劃,還聯合17家藥企推出慢病用藥福利。阿里健康也在淘寶APP上線了買藥不出門服務,在線上問診開方,並將藥品配送到家。在線醫療行業的屬性,使得這些電商巨頭的跨界變得十分簡單。


垂直醫藥電商平臺這次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比如“一戰成名”的叮噹快藥。

前段時間“叮噹快藥可以買到口罩”的消息不脛而走,叮噹快藥憑藉其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吸粉無數。“每天9點和15點會有一波,基本上每天都蹲點搶。”趙彭(化名)說道,“連續三天了,一眨眼的功夫就沒了,大家的手速都太快了。”叮噹快藥高級副總裁汪獻忠在一次採訪中介紹,叮噹快藥每天的線上訂單量約為同期訂單量的8倍,App日活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0倍,累計為消費者提供的健康到家服務達450萬次以上。


此外,疫情爆發後,率先向武漢地區提供線上免費問診服務的1藥網,目前服務範圍已經擴大至湖北省。不僅如此,公司還向全國各大城市慢病患者提供免費續方服務。1藥網首席運營官祝鵬程在一次採訪中表示,1月24日在線問診上線後問診量相比上線前一週漲了4倍,在AI導診的輔助下,單人最大一天的接診量達到300人。


雲呼科技高級副總裁俞炎軍也對投中健康表示,這段時間對公司剛成立不久的B2C醫藥電商業務有不小的推動作用。


1998年,上海第一醫藥開通了自己的網上商店,這也是國內第一家醫藥電商。2014年、2015年隨著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醫藥電商行業掀起了一波投資熱潮。比如1藥網、叮噹快藥、春雨港灣、七樂康、任性科技等均在這段時間獲得了大筆融資。雖然近兩年醫藥電商的投融資數量不如之前,但是交易規模卻在持續增長。


政策利好是此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力。除了第2次修訂的《藥品管理法》給行業帶來了充分的想象之外,最近關於“互聯網+”醫療服務進醫保的消息,也給了醫藥電商企業帶來了實現彎道超車的希望。近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上海市醫保部門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推出“醫保”12條措施,包括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試行納入醫保支付。不僅上海,杭州市也在近日開通了針對社區衛生服務的互聯網診療醫保在線結算,為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的參保人員提供在簽約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複診及相關圖文、電話諮詢服務的醫保結算。


“這確實是個積極的信號。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線下買藥的時候會以是不是醫保覆蓋的定點藥店為一個重要的選擇標準。不過,從執行層面來說,這個政策應該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中間會涉及到多部門、多地區的協調。”紫牛基金醫療投資項目負責人俞波說道。


多方作用下,醫藥電商股近期走勢強勁。此外,阿里健康還在近日宣佈收購阿里巴巴旗下全資子公司在天貓平臺運營的銷售醫藥產品及服務的電商業務。電商巨頭對醫藥電商業務的持續推進,也是這個行業不斷髮展升級的加速器。


2


醫藥電商的未來


醫藥電商市場主要涉及到市場教育、配送效率和藥品種類限制三方面,這也是大眾意識中阻礙醫藥電商發展的三座大山。不過,目前這所謂的“三座大山”也在被逐漸瓦解。


由於目前所處的特殊時期,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很多人都選擇遠程問診、線上買藥,這為醫藥電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市場教育到位。服務toC端的買藥需求,強大的配送能力是很關鍵的一環,雖然現在仍有一些吐槽的聲音,但是從業者正在迎頭趕上,有的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簽署協議,有的則是採取比較重的模式-自建物流。針對目前一些消費者抱怨半個月都收不到一次性手套、酒精、消毒液等物資的現象,有從業者表示這其中其實還涉及到賣家的責任心問題,配送能力目前並沒有造成多大阻礙。


醫藥電商的藥品種類限制問題,一直是很多人關注的重點。而且國家對網上售藥的政策一直比較模糊。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可能會使得國家在醫藥電商的相關政策方面作出一定調整。不過對於醫藥電商平臺能不能爭奪處方藥這件事也不用抓的太緊,那些需要精準診斷的疾病的相關處方藥或者不能隨意使用的藥物,患者還是會選擇去線下醫院。這些藥品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難放在電商平臺上。不過這些處方藥之外的市場已經足夠大了,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這些慢性病,能把控好這部分市場,也能跑的不錯。

據公開信息顯示,中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排名首位的國家,為1.14億人,人均醫療支出為549美元。


此外,俞波表示未來產業鏈整合一體化是一個大趨勢。醫藥電商不僅僅停留在賣藥,消費者也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全憑個人經驗在線上買藥,越來越多的服務會融合進去,比如在線問診、健康管理等。買藥是和診斷緊密結合的行為,加入在線問診,對平臺的發展有利好作用,用戶粘性會更強,同時也提升了用戶體驗的滿意度。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氫元子立場。

疫情下的醫藥電商需要做的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