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縣:“雙零”背後的堅守


博愛縣:“雙零”背後的堅守

“雖然零確診、零疑似,我們也絕不能放鬆警惕,越是‘零’,壓力越大。”晚上從隔離點回來的路上,縣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原有東還在和工作人員研究疫情防控工作。

聞令而動赴“疫”線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帶領1200餘名衛健人與時間賽跑,風雪之中追“三快”。

快速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全省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後,他立即彙報,建議升級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啟動我縣一級響應,建立“日報告”“零報告”、重大情況立即報告制度,確保第一時間應急響應、規範操作、科學處置。

快速改建隔離病房。在工廠停工、市場關門、工人放假的情況下,他親自聯繫生產廠家,協調建築工人日夜趕工,僅用10天時間就在定點醫院7間病房的基礎上增至18間標準化隔離病房,在後備醫院2間隔離病房的基礎上增至11間,協調學苑賓館由80個標間合理劃分為工作人員16間、醫護人員8間、發熱病人66間隔離房間,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隔離需要。

博愛縣:“雙零”背後的堅守

快速儲備防護物資。面臨一次性口罩、護目鏡等防護用品異常緊張的狀況,他積極向上級協調、聯絡供貨商、接受社會捐贈,已累計發放口罩26萬餘隻,一次性手套1萬餘隻,酒精10.5噸,消毒液20噸,全力保障醫療物資供應。

不破疫情誓不還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防控形勢複雜嚴峻,他帶領全體衛健人與疫魔較量,攻堅之中破“三難”。

破解防範意識難。疫情初期,大部分群眾對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和潛伏期認識不足,自我防護意識不強,聚集現象屢禁不止,尤其是正值傳統佳節,走街串巷、走親訪友的情況還時常發生。為有效解決群眾“思想”上的不重視和“行走”中的高風險,他提出“宣傳鋪天蓋地,信息家喻戶曉,路口層層把關”的工作理念,通過“線上線下同步走,村裡村外全覆蓋”,全縣設置487個監測點,現已製作發放知識手冊1.2萬冊、宣傳單21萬份,群眾自我防護意識顯著增強。

破解隔離監管難。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隔離群眾容易出現心理恐慌、心情焦慮、心態失常等現象,加上生活受限難保障、生產暫停無班上等客觀實際,隔離監管難度很大。為有效解決“監管難、難監管”問題,他提出了“三包一”責任制,鄉幹部、村幹部、村醫“三位一體”負責一戶家庭,當好生活服務員、心理疏導員和健康守護員,堅持隔離到位、服務到位、人文關懷到位,做到隔離不隔心,隔離不隔愛。

博愛縣:“雙零”背後的堅守

破解防疫復工難。當下,企業復工仍然存在著輸入性、流動性和聚集性等疊加風險。為動態、精準、有效防範疫情傳播風險,最大限度防範復工後的聚集性隱患,他堅持“集中資源、分類施策、精準有序、一線服務”的原則,組織22名專業人員分9批指導企業做好疫情防控、返崗人員健康監測、防護物資準備等工作,先後發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業返崗返工指導手冊》1000餘份,公眾防護指南,防控知識手冊及各類宣傳頁共計10000餘份。

截至目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到93%,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復工率達到100%。

公而忘私顯大愛

連續40多個日夜的工作讓他忘記了家庭、忘記了時間,面對家人,原有東心裡充滿了愧疚,但面對隔離對象,他卻是全身心的投入和無保留的關愛。經過細緻摸排,全縣有20餘名重點人員需要密切跟進,但考慮到人員情況的特殊性和多樣性,他多方瞭解、因人施策,有的以化解壓力和恐慌情緒為主,有的以關心關懷和溫暖問候為切入,還有的重點解決實際困難,凡此種種,只要能幫助到隔離對象的,他都會竭盡全力。原有東常說:“隔離對象不是‘一關了之’、‘一隔了之’,而是用心、用情、用愛去對待”,但面對家庭,他卻只給妻子留下一句話:“我最近回不了家,你和兒子保重。”全然不顧妻子術後虛弱的身體和孩子難得的假期。一個是溫馨暖人的小家,一個是疫情防控的大家,他毅然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排查返(來)博人員5302名,累計解除居家隔離醫學觀察4484名,794名居家留觀人員保持穩定,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圖文/崔勝利 任昱穎 報道/常靜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