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老是吼我,我都抑鬱了。我現在也變得暴躁,今天和孩子打起來了,怎麼辦?

靜靜999888


保持一種心態,深化兩點認識,掌握三個原則——青春期孩子教育家長必知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值得珍惜,但青春期,是人生最值得珍惜的回憶,就像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的“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志願,充滿求知和鬥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信心的青春。”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教育難題:對於專業的教師來說,這是一個難題;對於缺少教育專業知識的家長來說,這更是一個難題。而對於即將步入更年期的家長來說,這就變成了一個難上加難的難題!所以,才會出現“孩子青春期,老是吼我,我都抑鬱了。我現在也變得暴躁,今天和孩子打起來”這樣相對比較極端的案例!

那麼,當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是硬碰硬的強力對抗,還是軟言相勸的懷柔政策,亦或是不聞不問的變相放縱呢?

第一,家長要保持一種心態——平和

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叛逆了——以前的乖寶寶現在不聽話了!這個時候,很多的家長,便開始心急火燎起來——孩子不聽,就越要他聽;越要他聽,他就越不聽;時間一長,矛盾累積越來越多,一旦破到一個爆炸點,便炸裂開來,有的甚至讓父子反目成仇。

我以前有一個學生,初二的時候已經1米8,五大三粗。他要去打籃球,父親不讓,要他學習。幾番爭執下來,那傢伙脾氣上來,轉身就走了。這下子,他父親的臉掛不住,提著掃帚追上去,噼裡啪啦一頓揍。

由於是在小區裡面,迅速就有很多人圍觀,其中,不乏女生。孩子被當眾打罵,犟脾氣發作,轉身搶過掃帚,一把折為兩段,再一掌推開父親,揚長而去。

他父親沒有辦法了,只好找我投訴。我就告訴他,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首先是保持心態平和,你越急,越容易導致矛盾升級。而一旦矛盾升級,甚至親子之間反目成仇,教育自然就成了不可能。

而如何保持心態平和呢?我認為,8個字“適度放手,減少控制”。親子之間在清初期產生矛盾,一般都是控制與反控制——家長要控制孩子,孩子要放飛自我,不願意接受控制。

一旦家長對孩子減少了控制,矛盾自然就不會產生,心態也就自然平和了。

第二,家長要有兩點認識——生理和心理

在家庭教育上,家長也是教育者。而作為教育者,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要對教育對象有深刻的瞭解,這就叫做“知己知彼”啊。針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要有兩點基本的認識,那就是生理上趨於成熟,心理上日趨獨立。而這兩個特點,是青春期最顯著的特點,也是一切叛逆表現的根源。

(一)掌握孩子青春期的生理特點,你才能理解孩子的獨特表現。

一般來說,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生理特點呢?

一是身體外形的急劇變化。孩子進入青春期,身高體重幾乎是每天都在變化,有的簡直就是見風長!

二是內部機能的迅速健全。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內部各器官和系統的功能迅速增強並逐漸完善。比如,大腦的內部結構越發複雜,神經元細胞逐漸完善。

三是性器官和性機能的日趨成熟。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的第二性徵開始出現,女孩子有了初潮,男孩子的生殖器官趨近成人。隨之而來的,是對異性的好感。

(二)認識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你才能真正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孩子身理上的急劇變化,會直接導致心理上出現嚴重的不適應感,進而產生青春期獨特的心理現象。

一是認知趨向多元化。我們經常說小孩子很單純,進入青春期之後,因為大腦的變化,閱歷的增加,這些孩子,逐漸擺脫非黑即白的思維,開始多元思考問題。

二是情感發展劇烈化。青春期的情感,愛恨情仇,來得猛烈,消失得也快。就像前面所說,即使遇到至親的過度控制,一旦反抗,就有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

三是個性特點多變性。身體發展變化快,心理發展變化相對遲緩,這就導致青春期孩子的個性特點的多變。而正因為多變,也就為教育改變帶來了機會。

作為家長,只有深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才能採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也才能保持好良好的心態,否則,所有的教育,都將起到負面作用。

第三,家長要把握三個教育原則——批評適度,控制得法,處理戒急

正因為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與其他任何階段都不一樣,所以,家長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避免採取過激的教育措施,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一)批評孩子要把握好分寸、注意場合

不講方式、不分場合地批評孩子,孩子犯了一個錯誤就把他過去的種種不是全都翻出來,隨意地貶低和挖苦孩子,教訓孩子時連同他的人格一起做出批判,這些是許多家長的通病,也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特別是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孩子會覺得家長一點面子都不給自己留,搞的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下出盡了醜丟盡了人,心中的怨氣和憤恨自然就會流於言表。

(二)不能隨意控制孩子,給孩子選擇的權力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把握重要的問題,給孩子定個大的框架和原則即可,讓孩子在不違反原則、不超越界限的基礎上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動,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力。

當下,一些家長對孩子管得過寬過死,一切事情都由家長來決定,這樣孩子會覺得很委屈,會覺得家長對自己不信任、不尊重,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自主權被剝奪了,自己老是在受家長的控制,為了擺脫束縛爭取自由,孩子就有可能選擇與家長對著幹。

(三)與孩子保持平等的關係,遇事商量著辦    

有些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較深,認為孩子理所當然地應該聽父母的,所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還美其名曰弘揚傳統文化。事實上,時代變化了,人與人都是平等的,特別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和想法之後,幾乎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了。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家長,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亦或是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必須由主宰者的角色,轉變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參謀。所以,很多事情,要學會和孩子商量著辦。遇到事情時,應當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孩子說的確實有道理,家長應該積極地採納並對孩子做一番表揚,即使孩子的觀點不正確,家長也不能訓斥、貶低或嘲笑孩子,而應當耐心地啟發孩子,給他擺事實講道理,讓他明白為什麼應當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孩子心裡服氣了,他的嘴也就不會那麼硬了。

總之,愛孩子,就要與孩子的情感連在一起,對孩子的期望值暫時放得低一些,對孩子的認可和滿意就會多一些,孩子的動力就會增強起來,之後你再不斷地上升期望值吧。孩子的一些不對的做法難道就沒有我們父母教育失誤的原因嗎?別人的孩子為什麼沒有像你孩子“逆反心理”這樣嚴重?只有剋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減少與孩子愈演愈烈的衝突。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三水三心


你好,我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國際心理諮詢師聯合會催眠臨床導師,有著近30年的心理治療臨床經驗,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一個叛逆期,作為家長首先要知道如何與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從而正確的引導孩子度過青春期。

第一,家長要減少和孩子的正面衝突。

叛逆期的孩子,最喜歡說反話,做反事情。當孩子叛逆的時候,做了壞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立馬山崗上新的開罵,要根據實際情況,問清楚緣由,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第二,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很暴躁,恨鐵不成鋼。但這時候家長的情緒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第三,家長要引導孩子把心裡話給說出來。

孩子這麼做,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家長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瞭解清楚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讓孩子把他自己的想法給說出來。

第四,跟孩子分析事情的利與弊。

如果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家長不要立馬否定,要善於跟孩子分析事情的正確與錯誤,把兩個答案都說出來,讓孩子自己分析事情的對錯,這樣下次,他就不會這樣做了。

第五,家長要正面解決孩子的問題。

當孩子和家長提要求的時候,很多家長為了應付孩子,說“過幾年再處理”,卻把這些事情拋之腦後,這是非常不對的。當孩子提要求,提問題的時候,最好第一時間解決,這樣就不會有隔閡,孩子也會更加願意聽父母的話。

第六,家長要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要求孩子不要沉迷遊戲,那家長自己首先就不能玩遊戲,要多看書,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帶孩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培養孩子一些興趣愛好,這樣孩子就不會沉迷網絡遊戲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祝好!


呂承諭心理諮詢


我是高一學生家長,同感啊要瘋了,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不是咱們有壓力,孩子的壓力也大,每天早早起床到校上課,咱們學生時期是幾節課現在學生學多少是吧,優秀生尖子生很多競爭激烈,早些年除了跳皮筋踢口袋打鬧沒別的,現在面對各種高科技產品的誘惑,孩子也不容易,孩子是自己的只能自己想辦法幫助他們,孩子們成長就像是攀巖,家長和老師就像保護的繩索,繩索要緊緊的保護著攀爬者鬆一鬆他就隨風蕩一蕩,周邊的環境氣氛影響著他,教練是老師講著理論鼓勵他前行。我兒子我打他他手一擋一抓我動不了,打不動了,我拉著他的手眼睛看著他的眼睛和他談心,鼓勵他,幫他分析同學之間老師之間的相處,犯錯誤了不批評他給他找原因為什麼犯錯誤,讓他自己認識到父母是關愛他的是朋友,給他講講他周圍好的例子不好的例子,他會分清對錯會變得很優秀的,不要他煩你更煩他各種挖苦話,那樣他會把你當成敵人,你必須放鬆心情多鼓勵,發現一點好都誇誇他,他會改變的會更優秀更強大的


用戶2881527202926


題主你好!我的孩子也正值青春期,我倆也經歷了從怒吼到心平氣和的轉變,在這裡分享一點經驗給你。

孩子在青春期堪稱“行走的火山”,家長需要改變自己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初一的暑假是我和兒子關係最不好的時候,我感覺兒子很明顯沒有以前聽話了,有時候交流很困難,他會用倔強的眼神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以怒吼的方式拒絕服從。我知道他是進入青春期了,我們倆相處和交流的方式應該改變了。因此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做了改變:

一、孩子嫌棄媽媽太嘮叨,好!那就解決嘮叨的問題;

和孩子商量想要媽媽結束嘮叨,唯一的方法就是照她說的做,這裡的要求要合理,要在孩子能接受的範圍之內。這個辦法實施的前提是孩子已經有比較完整的規則意識,他知道拒絕服從的後果。

那時正逢暑假,因為孩子不用上培訓班,每天的學習任務結束後就是看課外書,玩電子遊戲。遊戲的規定時間是每天兩個小時,至於什麼時候玩由自己決定。兩個小時之內家長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包括嘮叨,讓孩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兩個小時之後必須停止遊戲,否則以後每一天的遊戲時間都會被取消。雙方都必須遵守承諾。自從這個規則開始實行後,我和孩子再也沒有因為玩電腦遊戲而吵架了。

二、青春期的孩子有點自傲,孤芳自賞是他常有的狀態,為了正常溝通不要打擊他,這樣順著他,他會和你有講不完的話;

兒子上六年級時,他的作業我就很少簽字檢查了,初一時更沒有看過他的作業,大概就是因為這個,所以兒子覺得媽媽不看大概是因為看不懂,不可能像小時候那樣輔導他做作業了,再加上他從小看了很多書,歷史、地理、科普各方面知識比較廣。

我會時不時假裝不經意地問他一些問題,因為他看過的大多數書是精心挑選的,所以大概包含了哪些知識面我都是知道的。孩子比較喜歡錶現自己,他會主動打開話匣子滔滔不絕講下去,想要了解他的學校生活,時不時在中間插上幾句簡單問話就好。沒有爭吵,孩子主動開心暢聊。

三、當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不要打擾他,允許他沉默;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太穩定,可能他進門就一臉的不高興,家長千萬不要說:“又怎麼了?誰又惹著你了?吃得飽穿得暖有什麼值得不開心的”之類話語,這時家長的沉默就是給孩子自我消化情緒的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正是讓孩子自己學會控制情緒的機會。


四、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決定

不得不承認,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就長大了,不再是那個時刻需要精心呵護的小babyb了。今天他穿了一件你認為不那麼耐看的衣服,但是他自己又覺得有個性非穿不可,那就隨他去吧;不想被強迫著洗澡,那就不要強迫他,他會感覺到沒有洗澡不那麼舒服,於是趁你不在或者睡著偷偷去洗,怕你笑話還不肯告訴你。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讓他有機會自己決定一些事情,也是青春期課堂必須學習的。

我是瑋禕愛閱讀,以上是我的經歷和觀點,歡迎討論!


瑋禕愛閱讀


看到題主問題時,我想起孩子小時候的事。

那一年,他才六歲,因為去少年宮快趕不及了,想讓他走快點,結果他不走,反而賴在原地不動。

氣不過來,就給了他一下,打在手臂上。然後他把手遞上來,對我說:“你打啊,打死我啊!”

那一下我愣住了,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幸好這時老公將我拉開對我說了一句話,他說:“教孩子要心平氣和,如果你常動手,等孩子再大一點,他就可能離家出走的。到時候就後悔莫及了。”

這事對我觸動很大。我就慢慢減少了動手打人的習慣,但還時會在一時衝動之下打一下孩子。

孩子很快進入青春期,情況突然發生,孩子不上學了。

我從焦慮迷茫恐懼擔憂中,從新認識自我,我才發現:孩子就是我的鏡子,我怎麼樣她就怎麼樣了。

所以,我才下定決定從自我改變開始,終於孩子走出來了。


從我的經歷,我想告這位題主,你想孩子改變,首先改變必須是你。

  • 第一步:

學會沉默,學會傾聽,學會包容。

這個做起來很難很難,尤其對一個抑鬱加暴躁的家長。

可你要學會用心傾聽孩子的需求。

孩子對你大吼大叫,那是他在向你說出他的需求,可做家長的你,聽到他說什麼了嗎?你只覺得他在大聲吼叫。

想想,什麼人會大聲吼叫呢?因為他說的話,沒人聽,沒人聽懂,所以他才不得不大聲吼叫。

我在這感受到孩子的無奈,痛苦,以及傷心。

而且你還與孩子對打,通常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大人的力氣大,所以他是被動接受被打。當他長大了,他有能力了,當然會與你對打,因為誰都不願意捱打,是吧?

  • 第二步:

學會接納。

孩子在青春期,也就是俗稱的“叛逆期”。

在這個時候,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得到認同。

如果家長不認同,如果老師同學不認同,他就可能走向社會,找被人認同的感覺。

在青春期,孩子不但要承受身體上帶來的變化,還有心理上的變化。

這個時候的孩子,衝動,自大,愛表現。

做家長就要學會接受孩子這些的不完美。不要動不動就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

  • 第三步:

學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不要動不動就說自己抑鬱了,動不動就說自己暴躁。

這是一種心理暗示,很可能在對待孩子的問題時,就會有抑鬱的情緒去想問題,打著暴躁的行為去處理問題。最終受到傷害的不單是你,還有你的孩子和你的家人。

孩子也會在你這種狀態下,更加深陷其中。這樣可能會形成死循環。

  • 第四步:

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問題。

想事情要積極,做事情要積。

平時多互動,說些正能量的話,傳達正能量的信息,不斷地加強親子關係,這樣兩人才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最後,祝天下所有父母都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有效溝通。

(我是沐沐,關注@沐沐芝道。與您一起探索孩子教育之道,陪孩子走過成長之路!)

沐沐教育芝道


我家的男孩子今年大二,從小跟我們長大的,他青春期沒有怎麼叛逆的表現,脾氣一直不錯,從他小時候開始,有什麼事情就跟他商量的,上幼兒園大班時候,好些家長都給孩子報了畫畫班,我們問他你願不願意去,他說不喜歡,我們也沒有勉強。他要買玩具,也是跟我們先說。孩子錯了,也要教訓,跟他說錯在哪裡。如果我們不對,也要跟他道歉,承認錯誤。初中時,我們夫妻工作忙,晚上經常不在家。怕他在家玩電腦,就讓他住在親戚老師家裡。過了一個學期,他說不想去了,在別人家不自在,我們就跟他說,不去可以,但在家裡,你不能玩電腦,不能看電視。除星期六星期天外。如果你違背了約定,下個學期還得去。他說好。後來他到挺守約的。中考時,考的挺出色。其實孩子從小就就跟他平等的相處,不要無緣無故的打罵,也不要寵溺他,總是以他為中心。更不要把,對他的養育和付出,來道德綁架他,我最不喜歡就是家長說這句:我們為你付出了多少的金錢和精力,你一定要用心好好學習。真想不通養育孩子本來就是你的責任。他感不感恩,那是他的事情。孩子走在他的人生路上,有時候蹦蹦跳跳很正常的,只要不逆行,不超速,不跑偏,你何必那麼緊張。把他從頭管到腳,把他整成你想要的樣子。可是他是活生生的人,你想過他的感受嗎?


落葉漂走了


媽媽教育兒子的時候,其實有時候示弱也蠻有效果。我兒子有一次跟我發脾氣,我那幾天正好病毒感冒剛好,喉嚨又疼,平時都是我吼他,那天我想想一個人帶他,就哭了,他看見我哭了,情緒立刻就變了,倒過來安慰我,問我怎麼了。我就邊哭邊說帶他怎麼辛苦,我是女的力氣小,他是男生力氣大,也不照顧我。哈哈,他承認錯誤還安慰我。後來我就發現,孩子情緒上來的時候,不能跟他硬碰硬,還是智取比較好。不過不能多用,多用他就會發現的。天哪,生個孩子,天天鬥智鬥勇的。


墨晨古箏


唉!我也是一個單親媽媽,我女兒從十三歲到現在十六歲,我就像孫子一樣,過著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不過這半年好像好點了,她有一次主動發信息給我說,媽媽你不要每天低聲下氣的對我,我做錯什麼你可以說我,罵我,和以前一樣的相處,當時我好欣慰呀,我這幾年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誰也不知道我這幾年經歷了什麼,這幾年我只有一個觀念,只要她活著就行,別的一切都不重要,終於挺過來了



張春姑


我也在經歷著,我兒子十五歲,上高中一年級,剛剛輟學,已經第三次回家反醒,好說呆說就是不去上學,我老公和我有一萬個不甘心,因為他學習一直名列前茅,班級第四名,因為和一個留首孩子同桌商量一起混學,學習一下啦到倒數,自己沒有信心感覺沒希望了,上也是白上,現在出去打工去了,我幾夜沒有睡覺,想想是我疏忽大意了,可又能怎麼辦,他在學校我也不知道那個孩子好賴,交的朋友圈是什麼樣,我感覺自己太失敗了!唉。


四丫頭1974


我現在也正在經歷,14歲的男孩,和我就是仇人一樣,動手打我,罵我,我都要鬱郁症了,感覺自己生了個牲口,傷心💔死了,有時真想放棄他,在要一個,告訴我你死了更好我更樂,沒媽多好沒人管我,我有時在想,我死了得了,讓他知道沒媽啥樣,看看他後不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