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3+1+2如何選科?

莫寧_Morning


1. 選科有哪些組合?

首選科目為物理的組合裡面專業偏理工類的比較多,比如像傳統物化生的醫學類,比如南開大學 口腔醫學 化/生;而中南大學 臨床醫學:3必選。

除了傳統的理化生外,其他組合也拓展了很多以前文科生學的比較多的專業,比如新聞傳播學類相關專業,比如物化政組合和物地政組合。

當然並不是說我想學臨床醫學,組合就只能選擇理化生,不同院校裡面,對組合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些院校的某些專業只有首選科目要求,有些只有再選科目要求,所以選科之前請務必詳細參照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公佈的《2021年擬來湘招生普通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彙總表》(我們下面簡稱為“選科要求彙總表”),看清楚目標院校和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不要想當然進行選科。

我們再來說說首選科目為歷史的組合,除了傳統文科的經管法專業外,如果想讀醫學類專業,建議在再選科目裡選擇生物或化學,將會比較有利讀到中醫類、藥學類專業。

而有志成為於公務員或者公安政法系統的同學在選科上建議還是要考慮選擇政治,給自己的專業選擇和錄取增加機會。

想要擴大專業的選擇面,需要知道各種選擇下的專業佔比分佈。根據《選科要求彙總表》

2. 選科組合哪些對應的專業多?

首選科目不限的專業在全部專業中佔比達到了49.5%

首選要求選物理的專業47.5%;大家會發現剩下的專業就非常少了,是的

首選要求選歷史的專業2.8%;但這並不意味著歷史的同學只有2.8%的專業能選,還有首選不限的那49.5%的專業,加起來超過50%的專業是可以供選了歷史的同學選擇的。

這裡說明物理確實能擴大專業的選擇面,但是也說明選擇物理的同學多,那麼面臨跟更多的人一起競爭,競爭壓力就大,建議首選科目的選擇要考慮自身優勢情況,不要盲目跟從大流。

再來看看不考慮首選科目的情況下,再選科目不限的專業有80.5%,

但是並不意味著可以隨便選擇再選科目了。再選科目有要求的專業中:必選要求最多的科目是化學,75%;其次是政治12%,必選組合裡面化學和生物這個必選組合佔到有再選必選要求專業數的7%。

如果首選科目選了歷史,那麼再選科目有限制的專業分佈情況:前3名中間歷史僅排第2名,化學和生物的佔比都非常大,所以不是選了歷史就只能學文學方向了,中醫學、藥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方向依然可以選擇。組合裡面佔比比較高的是化學或地理以及政治或地理。佔比比較低的是地理、化學和生物以及政治和地理。

如果首選科目選了物理,再選科目的選擇裡面化學,以及傳統理科的化學或生物組合佔比比較高,這樣也給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如果傳統理科孩子確實競爭不過學霸,可以考慮用一門替代傳統理科裡面的化學或生物,這樣增強孩子的競爭力。

總的來說,傳統文理科的專業佔比還是比較大,如果希望穩妥,那麼傳統文理科的選科將會是一個比較大的趨勢。但是部分院校和專業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這個在我們後續課程裡會一步步展開給大家詳細講解,大家選科之前也必須瞭解清楚。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是選科的方法和思路:

選科常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我不知道應該選自己喜歡的,還是自己擅長的,有些孩子甚至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更加無從談對專業院校的認知、對家庭和中學資源的綜合考慮了。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先明確選科選科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一共有3方面的因素一定要考慮到:

第一,自身,即我所喜歡的、我所擅長的、我所能達到的層次目標;

第二,院校和專業的選科要求;比如臨床醫學這個專業,不是所有院校的臨床醫學都要求物理化學生物必選,想要避開跟學霸之間的競爭,那麼尋求目標院校裡面有其他選科要求的專業進行選科。

第三,還要考慮中學的資源所在。我的中學在哪方面科目比較強,或者那個科目有比較好的師資,這個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各科比較平均的學生來說,師資無疑是影響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總之,選科需要在這3大因素裡面靈活綜合的考慮,不要隨大流、或者用貼標籤的方式給自己選擇未來。


湖南啟善尚行文化


“3+1+2”模式分析

1.物理+化學+生物

物化生組合選擇是最標準、最傳統、最純淨的“理科生”。物化生這類組合專業覆蓋95.75%,不能選擇的4.25%專業基本為哲學類、歷史類專業。此方案記背內容少,理解內容多。學科之間關聯極大,互相印證、互相促進。

劣勢:學習起來難度大,想得高分也不容易,物理、化學、生物這個組合彙集了全部的理科學霸,競爭會異常激烈。

2.物理+化學+地理

“地理”可以說是文科中的理科。以理科思維去學習地理,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極有優勢。地理是文科三科中難度最大的一科,所以也比較適合理性思維的同學。專業覆蓋率高達95.16%。

劣勢:物理科目拿高分很難,而且物理、化學是理科學霸的首選科目,競爭激烈,同時這個組合也是偏理學生最喜歡選擇組合之一,人數多,高考競爭力就大。

3.物理+化學+政治

物化政這類組合專業覆蓋率95.76%,實際上一些頂尖大學專業可報率達100%。眾所周知,政治是目前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如果高中階段沒學習政治,這2年左右的知識斷檔期,對今後的考研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劣勢:政治與物理、化學的學科關聯性並不大,學習時難以起到聯繫、促進的效果。同時目前這個組合選擇的考生人數最少,競爭力相對較小。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到高分。

4.物理+生物+地理

物生地組合專業覆蓋率86.92%。此組合較適合以下兩個特點的學生:1、物理成績優異,邏輯思維強;2、其他科目成績一般,無明確的未來發展規劃。地理、生物比較容易學,易拿高分。

劣勢:物理較難,得高分不易,學習中上等生人數最多的一個組合,競爭上十分激烈。

5.物理+生物+政治

物生政專業覆蓋率高86.87%

劣勢: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高分,平時學習也比較困難。這個組合的選擇人群較少。對學生的針對面比較窄,難以與同校考生橫向比較,不利於瞭解自身的真實水平。可能師資原因,很難單獨為此組合的學生設計走班課程時間表。

6.物理+地理+政治

物地政此組合專業約覆蓋率81.69%。數學、物理較好,但化學、生物較薄弱的學生建議選擇。

劣勢:物理高考不易拿高分,平時學習難度較大。

7.歷史+政治+生物

歷政生組合如果考生的生物成績較為優秀,記憶性也還不錯,建議選擇這個選科組合。偏文的組合,相對好學,適合文科強理科弱的學生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僅僅50.62%,專業報考受限嚴重。

8.歷史+地理+生物

歷地生組合如果考生的理科思維較薄弱,理性算法成績在中等左右可選。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僅僅50.04%,專業報考很受限制。

9.歷史+化學+生物

歷化生組合在專業選擇上很難有特別的針對性。

劣勢:,選擇了歷史這一科目,就意味著幾乎已經與理工科無緣了,即使是有可以選擇的理工農醫類專業也是非常少的專業也可能冷門。

選擇了歷史,就意味著只能選擇文史類,未來選擇大學專業也是偏向文科。既然註定未來大學選擇文史類,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生物和化學,也就意義不大了,很有可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而且,化學和生物都是採取賦分制,在遭遇到學霸的情況下,很可能賦分出來會更低。

綜述:在此,想提醒各位同學們,選科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要憑喜好,憑感覺,或者隨大流地去選擇科目。在優中選科,從適合自己中選科,從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組合中選科,要依靠選科取勝未來高考。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50.46%,專業報考非常受限制。

10.歷史+地理+政治

歷地政組合比較適合想選藝術專業、傳媒專業的考生;漢語言文學、新聞學、社會學以及國際政治等專業的考生大都會選擇這個傳統的文科綜合。這個純文科組合,適合文科強的學生。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僅僅49.98%,專業報考非常受限制。

11.歷史+地理+化學

歷地化組合對物理不感興趣或成績不理想的,文科成績較優秀的考生來說是最佳選擇。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50.87%,專業報考非常受限制。

12.歷史+政治+化學

歷政化組合優勢是文科思維比較強的同學,以一門化學拓廣了專業選擇面。同時三門學科之間沒有太強的割裂感。但是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由於學科間差別比較大,需要學生在各種思維中靈活切換現象

劣勢:全國院校專業覆蓋率51.91%,專業報考非常受限制。

關於選科給學生的建議:大膽選自己最喜歡擅長的科目,因為這樣的科目才容易取得好成績。如果有明確的職業規劃,那就選對應學科,沒有就選專業覆蓋面廣的學科。儘量別選學霸們一定選的選科,除非你也是學霸,不然你不會有優勢。

關於選科給家長的建議: 尊重孩子的選擇,只給建議不強制,多分析善疏導,放手選擇權,充分相信孩子。



高考新概念


孩子,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恰好,我家小孩剛剛經歷過這個過程,我來回答你,期望對你有所幫助。

3+1+2,給了考生更多的選擇,是高考改革的很好的嘗試。

一、3必選

這個3沒得選,沒辦法,誰也左右不了,你只能想辦法,加強每一科的成績,越是成績差的科目,提高越相對容易,得分越相對排前。

二、1首選

對於1,物理/歷史之選擇:

物理是一個難度不斷加深的課程,一環扣一環,前面沒學好,後面難度大,除非你徹底想辦法,重新把前面的所有物理課程整理一遍,否則在後面很難提高成績,而且,還不知道你的數學成績如何,數學與物理關聯度很高的。

對於理科,只是喜歡是不夠的,確實人的思維模式不同,有人適合偏理科方向,也有人適合偏文科方向。

歷史相對容易一些,因為你只要下功夫,加力量,歷史提高起來比物理容易一些,有的時候,刻苦這個詞用於歷史,可能勝於用在物理課程上。

三、2自由選

解決了1的問題,2的問題就相對容易了。剩下的4科,地理、政治,生物、化學看你如何選。如果你喜歡理科,可以在生物和化學上比較一下,如果是歷史+生物+化學的選擇,也是偏向於理科方向的。在這樣的選擇中,不要只看自己的成績,重要的是,一定要看相對成績,具體方法,建議你把每次考試的成績和班排名、校排名,最好還有區域內的排名(一般的多校聯考,都會有這樣的排名)。

建議你使用excel做一個數據分析,你已經讀高中,做這樣的一個分析並不難。(以下是我家小孩的指標分析,供你參考)從中可以看出,我家小孩的物理、化學生物,在校排名中比較靠前,所以他的選擇是純理的選擇。(注,所在班為實驗班)

結論:

難過科學認真的分析後,得出你的結論,並和你的家長、老師討論後,確保在賦分的過程中不吃虧,這可能是你的最佳選擇。


行學組


“3”:語文數學英語,必考科目,沒得選。每門科滿分150分。


“1”:物理或者歷史,二選一,每門科滿分100分。

選物理,基本屬於選理科,高考填報志願可以選擇的高校、專業比較多。

選歷史,基本屬於選文科,高考填報志願可以選擇的高校、專業比理科少很多。

物理成績好或者一般,建議選物理。

物理成績特別不好,特別爛,而歷史成績好的,選歷史。

“2”: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四選二。

成績採用等級賦分制,根據每門科在省排名的等級,進行賦分。

選擇原則:

理科的省重點高中強化班、基地班、“清北班”等選:物理+化學生物。

理科的省重點高中普通班選:物理+生物+另外一門課。

理科的普通高中重點班:物理+生物+另外一門課。

理科的普通高中普通班:物理+二門自己最好的課。

文科選:歷史+二門自己最好的課。

選科也要根據高中開課的科目,一般都不會12種組合類型的班全開。


考爸考媽幫幫幫


不轉圈子湊字數。直接回答問題吧!面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個以前上高中學文的老師,建議你的選擇是“歷政地”。原因如下:

(1)你個人說過自己偏文科,也就是說自己的理科不好,那物理肯定要排除,高中物理對許多理科生都是個坎,學不會的話,實在太難。歷史必選,政治和地理是可以通過背誦來解決問題的。你偏向文科,那背誦應該沒問題了。

(2)為以後的專業發展打基礎。你以後考大學肯定也是選擇文科的專業,如果高中學過政治和地理,那你在大學裡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文科專業都會有幫助。再說無論是讀大學還是以後考研,都要學政治,考政治,如果高中學過政治,那你會有一個很好的基礎,省事不少。

(3)選地理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地理在以前屬於文科,也是可以通過背誦解決問題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很有用。地理很有用。老話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處很大,你對我們的世界、氣候、環境都會有一個很好的認識。

所以,綜合來看建議你選歷政地,如果生物特別好的話,可以把地理換成生物。


海島教育人


高中選課,每個學校的情況其實是不一樣的。有的學校屬於當地重點高中學校,而大部分的學校則是當地普通高中的學校。

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對於學校裡面的同學選課來講影響也不一樣。這一點對很多同學和家長來講可能不太關注。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專門提到了,即使是學霸,如果選科不慎也會成為炮灰。說的就是這些普通學校的所謂學霸,那究竟這些普通高中學校的學生應該怎麼選科比較好呢?

一、重點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別

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無論是在教學硬件設施還是在老師的師資配備上是不一樣的。一般是重點高中的學校師資力量比較強大,教學條件比較齊備。因此在組織選課走班方面,不會有太多的顧慮。

我舉個例子來說。很多普通高中學校的學生紛紛跟我反應,說他們學校提供給學生可以選擇的組合很少,有的提供三到五個組合,而有的學校乾脆就直接由學校規定兩個組合,物化生和政史地。

新高考改革本來就是尊重學生的選擇權的,儘可能放給學生更多的選擇自由權,但是,有些學校為了減少改革之後帶來的麻煩,還是人為地規定學生選科情況。

一般市重點高中學校,都可以開足開齊所有的學科組合,這一點普通高中學校往往有時候比較困難。

二、究竟普通高中裡面的學霸如何選科?

同樣是學霸,普通高中學校的學霸和重點高中,學校的學霸層次絕對是不一樣的。

之前,山東省17所高中舉行了一次聯考,成績出來之後,很多普通高中學校的學霸們傻眼了,他們拿到手的賦分成績十分慘淡,尤其是選物化生的同學幾乎崩潰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普通高中的學霸實力相較於重點高中學校學霸差遠了。說白了,這些所謂的學霸都是偽學霸。學校裡幾乎選物理,化學和生物三個學科的同學沒有拿A的。

所以,李老師建議,如果你是普通高中學校的學霸,在選擇物化生組合的時候務必要小心謹慎,除非你真的是學霸。

我建議普通高中學校的學霸們可以考慮除化學之外的物理加其他組合。

三、在普通學校的普通學生如何選課

普通高中學校的普通學生和重點高中學校的普通學生,其實都是比較難辦的,高不成低不就,就如同一些大學生畢業之後找工作。

那這些普通學生到底應該如何選課比較好呢?

1、普通生一定要注意一點,說一千道一萬選課究竟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普通的同學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一定要選出適合自己,並且最擅長的學科。

2、儘量避開學霸們選的組合,比如物化生。除此之外,要同時避免選擇物理和化學兩個學科,物理能選儘量選,然後可以搭配其它如地理,歷史,或者生物學科。

3、大部分的普通生其實比較適合選偏文的組合。但是很多家長和學生偏偏不怎麼喜歡文科組合,我這裡所說的文科組合不僅指政史地,政史生也是文科組合。

總之,選課組合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跟風盲目選擇。


教師老李


呼籲:暫停高考3十模式😥

☺高考改革應遵循①不同個體發展差異性及共性,②教學規律及學科關聯性、③國家需要及國情,④個體就業和公平競爭要求!本人反對只遷就個性、不尊重專業人才成長規律的高考改革!

😒3十高考模式缺點:高考設計者,把該主考的學科改成選考,把可以選考的學科設計成主考,這對高校教育無益。學歷史(文科)要學理科生一樣的數學,化學與歷史搭配(笑話),生物與歷史的組合(笑料),選物理學理工而不學化學,學歷史不選政治(政史不分家),基礎數學稍差與高考無緣(判死刑),化學(難)政治(高分難)無人選是不重要嗎?科任教師也不好配。文理科不分,如同陰陽不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成長不易,化學家、哲學家等要相應基礎學科。工程師紅利不容揮霍,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事關改革持續發展大好局面!

☺高考是選人才,更是指揮棒。高中是人才的孵化訓練場,非學子進大學的賭場!

☺有人認為:反覆折騰難為老師,苦了家長,也害苦學生。20種3+模式,資源有限,搞得師生無所適從,有老師不足,教室不夠,學生上課找不著東西南北。


南人988


首先介紹一下新高考3+1+2模式的含義:“3”為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1”是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2”是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中選擇2門,學生可以選擇的組合為12種。目前實施的地區有: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

至於高中生應該如何選擇科目,我認為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有明確的自我想法,比如就是喜歡歷史,那無疑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因為只有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孩子才會更加認真的去學習,這樣也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績。

如果學生本身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愛好哪個科目,那我覺得可以參考一些高校的招生要求進行選擇,因為選擇某些科目,等將來高考報考志願會有更多的選擇。相關記者梳理了《2021年在粵招生本科高校選考科目要求》,統計了國內多所名校和廣東省內多所高校的擬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統計結果顯示,大多數高校的專業中,首選科目為“僅物理”與“物理或歷史均可”佔了絕大多數,首選科目為“僅歷史”的專業屈指可數。



從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結論,選擇物理科目,報考志願的範圍更廣,而選擇歷史科目,報考範圍相對略小。其實學生也不能因此對選擇歷史科目有任何偏見,因為雖然選擇物理報考的方向更多,但考生數也會較多。所以,我覺得,還是儘量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科目。


慢城123


不請自來。我是穆瓣草籽,教育領域創作者,關注我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高考改革新規下3+1+2模式下如何選科?本來高考是分文理科班的。文科班學語、數、外、歷、地、政;理科班學語、數、外、物、化、生、政。20幾年前的高考理科是要考7們的。隨意教育改革地不斷深入,很多人都反對文理分科,有些學科也確實是文理科都可以學的,比如:金融、生物、地理之類的。而且文理兼備的專業也越來越多了,需要大量的複合型人才。

才出現了3+3,3+1+2之類的分科。

3+1+2中3是指語、數、外,這三們是必選項;1是指物理或歷史中2選一,這基本上就區分了偏理還是偏文,但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選物理的高考時選專業面很大,基本上80%都可以選擇。而選歷史就會專業選擇少。2是指生、化、地、政四們4選2。

不好的一點是如果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了歷史,那麼後面再選擇化學。就不能選擇化學、化工、食品、醫學專業。所以選擇歷史後面4選2時最好不要選擇化學,生物、地理、政治都是很好的選擇。3+1+2這種選擇法最大的好處是比較適合物理、化學成績有一們不好的學生。而對理科好的學生就可以有多種選擇。不一定非要選擇難的科目而可以選擇容易得分的地理、生物、政治等。

這種分類後要充分考慮將來的興趣和就業方向來權衡利弊。如果要從醫就必選物、化,而背功好就選歷、政。

總之,一切都要以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明白自己的長處和興趣,選擇後有哪些可以考慮的專業?怎樣才能趨利避害?往自己善長的科目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下方留言點評。





穆瓣草籽


江蘇省2021年開始施行新高考制度:3+1+2

3是語數英必修

1是物理或歷史(理科必選物理,文科必選歷史)

2是其他科目選擇2個科目

選修的2門科目,原則是任選的,但是在實際學校的教學中會進行一定的要求(部分學校無法做到全科都開的情況),部分學校會進行走班制

至於如何確定選擇科目,對學生家長來說就畢竟困難了,在於每年高校專業要求去考慮,所以要提前和學生去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點,以後希望的專業方向需要那些選擇那些科目,以免後期出現問題,教育局文件規定會在選科時候出來對應高考年份高校專業對應科目要求,但是目前沒能實現,所以還是要提前瞭解畢竟好!

興趣結合實際,進行選科,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