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非洲的乍得湖稱為“怪湖”?

爽兒251120930


有的內陸國家沙漠多,但石油、天然氣資源多,所以小日子過得不錯,比如中亞的土庫曼斯坦。但有的內陸國家,除了一望無盡的沙漠,剩下的只有絕望了。這樣的國家,乍得就是一個典型。

乍得有一個恐怖的稱號——死亡之心。為何這麼說,看看地圖就明白了。乍得北鄰利比亞、東鄰蘇丹、南鄰中非、西鄰尼日利亞、尼日爾。除了南部與中非接壤地區有草原,剩下的多屬於撒哈拉沙漠地帶。而且,乍得四個方向距離海洋非常遙遠。乍得想去紅海,隔著蘇丹;想去地中海,隔著利比亞。想去大西洋,隔著尼日爾、馬裡、毛里塔尼亞,都是距離遙遠。只有西南角距離幾內亞灣較“近”,也有五百多公里。如果不是南部草原地區有一條沙裡河,乍得的“飢渴”程度看上去會更高。

實際上,面積128萬平方公里的乍得,資源並非沒有。比如有黃金、金剛石、鐵等資源。問題在於,這些資源因各種原因,都無法開採。看到有“飯”吃卻吃不到,你會不會感覺到絕望?乍得就是這樣的心理。乍得倒是有一些石油資源,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加上乍得的交通不發達,即使這些資源開採出來,又如何運到相關港口?何況,即使把這點石油賣了錢,普通老百姓也是享受不到的。

資源無法開採,那就種地吧。可是,乍得的氣候太乾旱了,耕地不斷減少。乍得的耕地越來越少,只剩下7萬平方公里了(當然,可以耕種還沒能耕種的土地,還有45萬平方公里)。剩下的,也就是賣賣畜口,牛、羊、駱、馬之類。乍得有馬20萬匹、駱駝60萬匹、羊500萬頭、牛500萬頭、豬1萬頭、驢25萬頭。這些數量看上去也不算很多,而且也賣不上高價。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乍得生育是沒有節制的,越生越多。現在的乍得人口近1500萬,國家的收入本來就低,再加上這麼多張嘴要吃飯,乍得的日子過得非常緊。乍得的人均GDP竟然還不到100美元,這還只是平均數,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低於這個數字。很多乍得人沒有用過電,想要熱量,只有燒木頭,或者牛糞。

其實,沒有資源,沒有發達的農業,靠畜牧業也是能勉強維持的。但有一個缺陷,嚴重製約著乍得的發展,這就是水源。乍得是地球上嚴重缺水的國家,乍得的鄰國尼日爾也像是個死亡之心,但尼日爾境內至少有大河——尼日爾河經過,水源多少可以保障一些。實際上,乍得不是沒有豐富的水資源,只可惜只是紙面上的水資源。

熟悉非洲地圖的朋友,應該知道非洲中部有一個著名的大湖泊——乍得湖。乍得湖是一個國際性湖泊,由四個國家佔據。乍得湖西北角屬尼日爾,東部屬乍得,西部屬尼日利亞,南部屬喀麥隆。在遙遠的5400年前,乍得湖的面積約有30萬至40萬平方公里,還是尼羅河的水源之一。

因為乍得湖距離撒哈拉沙漠太近,湖水被幹燥的天氣不斷蒸發,面積越來越小。但在幾十年前,乍得湖面積依然不算小,2.5萬平方公里。不過,乍得湖是個季節性湖泊。雨季,隨著雨水的降臨,湖面會大一些。但到了旱季,乍得湖的面積也就剩下1.3萬平方公里。

你覺得1.3萬平方公里的湖面也不小了,咱們國家現在最大的青海湖,也不過4583平方公里。問題在於,青海湖的湖面是基本保持不變的,甚至還在擴大,乍得湖的面積卻不斷減少。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天氣乾旱,水量蒸發過快;二、乍得湖邊的人們(不一定只是乍得人)發現乍得湖能給他們帶來好處,比如可以捕魚、灌溉。

尤其是捕魚,乍得湖的水質非常好,盛產各種魚類,像美味的尼羅河鱸魚、鯰魚、虎形魚。種地太累,不如捕魚來錢快。於是乎,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哄而上,無節制開發乍得湖。至於子孫無水可用,誰還管那麼多?眼前快活就是。由於開度過度,乍得湖每年都在不停“瘦身”。注入乍得湖最重要的河流是沙裡河,但由於乍得湖的生態保護被嚴重破壞,沙裡河供應給乍得湖的水源越來越小。

圖-乍得小姐

乍得湖現在的面積有多大?2500平方公里,比青海湖小了近一半。之前的乍得湖是四國共有,而尼日利亞、尼日爾現在已很難算是乍得湖所屬國了。而且,乍得湖的面積還在不停的減少,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措施進行拯救,也許用不了多久,乍得湖就會完全消失。以後,人們只能從以前的地圖上來感覺到乍得湖曾經美麗的存在了。


地圖帝



乍得湖是一個沙漠湖泊,與撒哈拉沙漠接壤。它是生活在這個地區的人們的重要水源。它被四個國家包圍,包括乍得、喀麥隆、尼日爾和尼日利亞。



乍得湖是一個非常淺的湖,根據乾旱條件,它的大小可以有很大的不同。這個湖經歷了非常高的蒸發量。由於這種高蒸發率,乍得湖幾乎主要是沼澤地。



“乍得”這個詞當地語言本身的意思是大片水域。從地質學角度來說,它是前內陸海的一部分。在其地質歷史的某個時期,它比位於亞洲的裡海還要大。

巨型乍得湖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1000年前覆蓋了中部非洲360000平方公里,然後迅速縮小到現在355平方公里的規模。



古大乍得湖湖水位歷史研究表明,北非潮溼期隨著撒哈拉地區降水量的增加,在大約5000年前突然結束,現在是大氣塵埃的主要來源的博德萊盆地可能要到大約1000年前才會乾涸。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變化僅僅在幾百年內就發生了,比以前認為的要快得多。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乾旱酷熱的全球最大荒漠撒哈拉旁邊,居然有個超大湖泊;湖水只有流入沒有流出,居然幾乎都是淡水;這樣的乍得湖,不“怪”嗎?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僅次於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與馬拉維湖。與其他三個處於熱帶草原或者熱帶雨林地區的大湖不同,乍得湖所在地區,相當乾燥炎熱,終年高溫少雨,降水量極少蒸發量極高。


作為內流湖,乍得湖的水主要來自於周圍幾條內流河的匯入,其中發源於中非的沙裡河提供了乍得湖水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按道理來說,只有流入沒有流出的內流湖幾乎都是鹹水湖,比如羅布泊、納木錯、大鹽湖等,可乍得湖卻是個例外——湖水含鹽量只有千分之零點幾,大部分的湖水絲毫沒有鹹味,正兒八經的淡水湖。

對於乍得湖這個怪異之處,曾經也是個“未解之謎”,後來才發現乍得湖的湖北有個巨大的盆地,乍得湖湖水雖然地表沒有流出,卻從地底向北方大盆地不斷滲透,水中的鹽分與礦物質隨著水流沖刷與沙土過濾所剩無幾。

乍得湖是遠古時期的“古乍得海”的一部分,形成大型內陸淡水湖後,曾經是尼羅河與西非大河尼日爾河的源頭之一。乍得湖最大時期,面積在30萬到40萬平方公里之間,不小於如今的裡海,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淡水湖。

如今的乍得湖,在氣候比較溼潤的時期,湖水面積能夠短暫達到2萬平方公里,而氣候乾燥時期,會銳減到5000平方公里不到,水面變化相當劇烈。

除了氣候變化,乍得湖流域內的人類活動對乍得湖也造成了巨大影響——隨著棉花種植業、採礦等發展,乍得湖的湖水以及其主要補給水源沙裡河河水都被大規模消耗,溼地被大量破壞以後,乍得湖湖岸地區也開始迅速鹽鹼化。



澹奕


乍得得名於西部的同名淡水湖,土著語原意為“大片的水”(國內以成語“一片汪洋”稱之)。在一個沙漠、半沙漠為主的地區,西陲乍得湖和南部的幾條河流成為當地人的生命源泉,也是人口聚居和農業富庶的地區。

作為國家,乍得因地處非洲大陸中心,全境128.4萬平方公里大漠漫漫,終年炎熱,被稱作“非洲死亡之心”。

全國人口1445萬(2016),GDP96億美元,貧困率46.7%,預期壽命51.8歲,2/3以上的居民得不到醫療保健,沒有衛生設備和安全的飲用水。

乍得共和國位於非洲中北部內陸、撒哈拉沙漠南緣,北連利比亞,東接蘇丹,南鄰中非,西毗尼日爾,西南交尼日利亞、喀麥隆,作為中部非洲最北面的國家,它地處西非與東非、阿拉伯北非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的交匯點上,其宗主國法國曾留下“佔領乍得就等於佔領了非洲”的名言。


乍得地域廣袤,資源尚可。農業集中在南部和乍得湖一帶,糧食產量在好年景離自給尚有一步之遙,殖民時代至今的棉花出口已每況愈下,畜牧業稍好,漁業因乍得湖面積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縮減9/10而失去生機。礦產有天然鹼和一干有色金屬,但因運輸及市場價值等因素大多沒有開採。1974年發現石油,2005年日產20萬桶,幾乎全部被外資控制,政府所得只有1/10,其用途被嚴格限制,必須將絕大部分用於基礎建設、農村和文教。現有一條1070公里從乍得油田通往喀麥隆港口的輸油管道,日輸送能力22.5萬桶。近年來,政府不斷將新油田區塊發標至多國油氣公司,以期走出受制於人的窘境。

GDP很大程度來自石油的貢獻,國家和百姓得利並不多。2015年,“非洲之心”為承辦年度非盟峰會大興土木之後,恩賈梅納期待“安靜地休養生息”。

這何嘗不是非洲大陸的一個縮影?在它的心臟,“大片的水”無情逝去,可乍得人向死而生的意志從未泯滅!

乍得湖非乍得獨有,它跨尼日爾、尼日利亞、喀麥隆與乍得4國,它在一般非洲地圖上小的可伶,多半屬乍得,一部在尼日利亞,另外兩國估計只在豐水期能得到滋潤。

所謂“怪湖”,無非在三個特別之處:

一、它由大變小令人吃驚,地質考察證實,距今5000多年前,乍得湖面積約30萬-40萬平方公里,堪稱僅次於裡海的全球第二大淡水湖,並有與尼羅河(上游)、尼日爾河相通的歷史。

滄海桑田,由於地處半乾旱地區,湖水補給的9/10來自南部季節變化頗大的沙裡河,其豐水期與枯水期面積變化從2.6萬縮小至1萬平方公里,如今的約在2.2萬-1萬以內。

二、湖面不深,約在1米-12米之間,均深1.5米。湖底地形多樣,中部有道隆崗,乾旱年份露出水面,隆崗以南多小島,不少是紙莎草的漂浮島,形似“迷宮”。

三、乍得湖為典型淡水湖,含鹽量極低,尤以南部為代表,其鹽度為40克/立方米,北部70克。


ruixuezhaofeng


  乍得湖首先怪在它的面積隨季節的變換大小不同。由於湖區主要處於熱帶氣候統轄區域內,全年分為明顯的旱、雨兩季,每逢雨季湖水猛漲,湖水面積迅速擴展,差不多相當於青海湖的5倍;而當旱季來臨時,湖面則逐日退縮,同往日碧波萬里的景色相比大為遜色。因此,一年中,乍得湖就像天際上飄落到人間的一片淘氣的白雲,一點也不平靜,要麼一天一天長大,要麼一天一天變小,但卻從不消失,每天都給人以全新的感覺。

  在地圖上,可以看到乍得湖夾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和世界上酷熱地帶之一的蘇丹熱帶稀樹草原之間。處在這種位置下,富含礦物質的湖水竟然是淡的,這第二“怪”常令前來觀光遊覽的遊客驚歎不已。關於這一自然界奇妙現象的產生也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乍得湖整個湖水都是苦澀的。有一位年輕的國王經先知指點,離開家鄉去尋找能讓湖水變甜的石頭。很多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天降大雨,乍得湖水的苦澀瞬間消失,人們認為一定是賢明勇敢的國王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那塊神奇的石頭。

  神話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經過科學研究,乍得湖在這種地理環境下沒有成為鹹水湖的原因終於被解開了。原來,處於乍得湖東北的博德累盆地,海拔155米,遠遠低於乍得湖的位置,這就使得大量的湖水以地下水的形式滔滔不絕地流入盆地;帶走了水中包括各種鹽類在內的大量礦物質,從而使得廣闊的乍得湖中僅存有淡水。而且也正因為這個特殊的地理現象,在旱季來臨時,湖水得不到及時補充才使得湖水區域的日益變小的現象加劇。


一知


其實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很。打井吧


旅行小偷er


乍得湖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內陸淡水湖 ,位於非洲中北部 ,乍得、喀麥隆、尼日爾和尼日利亞4國交界處,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陸局部凹陷而成,為第四紀古乍得海的殘餘;湖面積隨季節變化,雨季時可達2.2萬平方千米,旱季時可縮小一半以上,湖的海拔281米;西部深,東部淺,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水位年變幅0.6~0.9米。 中文名稱 乍得湖 地理位置 非洲中北部 氣候類型 熱帶草原氣候 佔地面積 2.2萬平方千米(溼季) 湖面海拔 281米 簡介 乍得在當地語言中意譯為水,用作湖泊的名稱,有“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共和國的國名就是以這個湖名命名的。



乍得湖是一個國際湖泊,與它接壤的有四個國家,包括:尼日利亞,乍得,尼日爾和喀麥隆。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 乍得湖衛星攝像 水源主要補給者為沙裡河,佔總補給量的2/3;其次有科馬杜古約貝河、恩加達河、姆布利河和富爾貝韋爾河等注入。 湖東部被水道隔成許多島嶼,較大的有庫裡島、布都馬島等。湖濱多沼澤,長蘆葦。 湖中水產資源豐富,產河豚、鯰、虎形魚等。沿岸多鳥類。沿湖為重要灌溉農業區。 由於氣候持續乾旱,蒸發強烈,湖面正不斷縮小。 今日乍得湖形狀多變,淺平寬廣。 湖泊東部有很多島嶼,島嶼四周蘆葦叢生,魚兒穿梭不停。 肥沃的土壤、廣佈的沼澤、茂盛的蘆葦,使湖區成為重要的農業區。

歷史 衛星圖片 乍得湖是由大陸局部凹陷形成的,為第四紀古乍得海的殘餘,據地質學家們提供的研究報告指出,乍得湖發育在古老大陸上的一個原始盆地裡。 大約1萬多年以前,乍得湖湖區是一個很大的內海地區。 據考證,在過去的12000-5000年間,乍得湖曾三度擴大,最後一次發生在5400年前,當時的乍得湖水深160多米,最大面積為30~40萬平方公里,除了裡海以外,比世界上所有的湖泊都要大。 後來,地殼運動,滄桑變遷,內海悄悄地消失了,留下了今日的乍得湖。 考古學家們還發現,在三四千年以前,乍得湖曾經同尼羅河是連在一起的,是尼羅河的河源之一。



在盛水季節,湖水經常漫溢到尼日爾河的最大支流貝努埃河,一直通向大西洋。 乍得湖同尼羅河、尼日爾河本來是相通的,後來由於地形變化,天長日久,出口河道泥沙淤塞,乍得湖與尼羅河、尼日爾河漸漸失去聯繫,尼日爾河同尼羅河分道揚鑣,各奔前程,才使乍得湖演變成今天的“內陸湖泊”。 在地質史上,乍得湖也經歷過比現代還要乾旱的時期,今天深入到湖裡的沙丘島弧,可以看到過去古乍得湖湖岸的遺址。 資源狀況 水質 湖水的含鹽度只有千分之零點幾,比東非各大湖泊的含鹽度都低,湖區的西部和南部全是淡水,東部和北部也只是略帶一點鹹味。

乍得湖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對這種現象感到迷惑不解,因而被傳成許多神話或奇談。 後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才慢慢揭開其中的奧妙。 原來,在乍得湖的東北部,有一個比它低得多的地面,這就是非洲大地上著名的博得累盆地。 盆地最低處海拔是155米,大量湖水通過地下路徑源源不絕地往盆地滲流過去,水中的大量礦物質,包括各種鹽類,在流動過程中,經過沙層的過濾,到達博得累盆地時已所剩無幾了。


許胖的故事


乍得,所以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