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今天看了肖戰和高曙光主演的一個短片《家規》,覺得有點驚豔。

畫面一開始,就是父子倆對峙的場面。

高曙光飾演的老爸累得氣喘吁吁,還要故作出心平氣和地說:“你給我過來,我肯定不打你。”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肖戰飾演的兒子對老這套路自然心知肚明,“我不。”

父親立刻變成高八度,吼道:“你給我過來!!!”一隻鞋子啪地砸過去。

接下來一個跑,一個追,掃帚疙瘩亂飛,卻又明明透著一種默契和溫情,莫名覺得喜感。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老爸為什麼要收拾兒子呢?畫面回到20分鐘之前。

肖戰坐在車裡,一臉傲嬌地在電話裡和朋友貧嘴:

“哥們未來兩年就開始還貸款,省吃儉用,日子苦點沒關係,主要是緊緊抓住理想,享受他對我濃濃崇拜的目光,丟掉兩輪自行車,讓他坐上我的四輪大汽車,好好地活出真正的自我。 信不信老頭能把八塊腹肌笑出來,把我舉起來,駝脖兒上驚豔整個小區……”

兒子是個挺好的兒子。自己省吃儉用買車,就是想讓父親活得舒服點;

父親也是個挺好的父親。固守著樸素的老理兒,認為生活就該踏踏實實,不提前消費。

兒子貸款買車違反了家規,那就該打。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但明明不是真打嘛,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用前端掃帚毛去打,打100下也不疼,應該反過來用後邊結實的那部分打對不對。

因為兒子的孝心他是知道的,所以心裡有點生氣,有點高興,有點心疼,還有點......驕傲。

所以打著打著爺倆就對著笑了起來。

這個小短片很有生活氣息,父子情看起來也特別溫情美好。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1、傳統家規的本質,傳承是一種父系精神

短片的主題名叫《家規》。

片中老爸定的家規內容是:“不貸款,不刷卡,有一分,花一分,賺多少,花多少,不自卑、不虛榮,努力工作,善良待人。”傳遞出一種踏實而積極的生活態度。

“家規”這個詞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平時一提起家規,我們往往會想起嚴氏家訓、曾國藩家書之類。

傳統的家規,是治家教子、修身處事的載體,也是一種家族精神的象徵。

弘揚什麼,傳承什麼,禁止什麼,建立家庭秩序,建立行為邊界。你是誰家的後人,做事不能辱沒誰家的門風。

本質上傳承的是一種父系精神。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的大家庭現在都成了核心小家庭,一些家族精神在逐漸淡化,家規也變得可有可無。

但無論何時何地,父親對子女的精神引領,同樣極其重要。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父母之愛都不可或缺。但是因為性別角色的不同,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嶽曉亮老師認為:

“家庭中,母親是孩子親密感和安全感的來源,父親則是孩子規則感和成就感的有力推動者。”

一般來說,

母親代表溫柔、呵護、細膩,會影響到孩子生命的潤澤、飽滿,和以後的親密關係;

而父親代表著陽剛、力量、權威,更多是給子女以人生規劃、社會規則、宏觀格局方面的引領。

同時,也因為男性較為粗放的教育方式,父親通常也是孩子掙脫母親懷抱的重要因素,是幫助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橋樑。

孩子的心胸、格局,以及勇敢、自信、果決的性格,都離不開父親的影響。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2、中國近代史上最牛的爹vs生活中普通的爸

談及父親,就不得不說說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最牛的爹”。

他就是梁啟超。梁啟超知識淵博、學貫中西,被譽為“近代中國的精神之父”。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他不僅是近代中國精神上的父親,也是生活中的“超級牛爸”,教育出來的9個子女個個優秀,人稱“一門三院士,九子皆俊傑”。

其中“三院士”分別是:

長子梁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五子梁思禮,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其他幾位分別是圖書館學專家、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等,在各自領域內大名鼎鼎。

這和梁啟超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梁啟超社會活動繁忙,後來又把子女們送到國外留學,平時聚少離多,主要靠書信聯繫。

他一生共寫過400多家書,對子女們的為人、治學、立業,都給了細緻的指導,既是慈父,又是人生導師。

在他看來,人品比學問更重要,國家比個人更重要。因此時常教導子女們,既要開闊眼界、奮發努力,又要熱愛祖國、思報社會。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梁家9個子女個個都成了國家棟梁之才。

梁公境界太高,一般人難以企及。

但,父愛沒有高下,我們生活中的普通父親只要足夠用心,同樣能給孩子力量。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一位網友曾講過自己的經歷。

上小學時,有個大孩子總是欺負他。對方長得又高又胖,他不敢還手,又不敢告訴媽媽,因為只要媽媽找對方家長理論,那孩子就會再打他一回。

後來爸爸出差回來知道了這件事,就帶著他找到那個大孩子,說,“爸在一邊看著,你去打回來,打不過也要打,直到把他打改!

他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衝上去就打,被打倒了再爬起來,不要命似的繼續打。那大孩子最後竟然怯了,狼狽道歉,並保證以後再也不欺負他。

回家後媽媽看到他頭髮凌亂、額頭淤青,忙問怎麼了,他什麼也沒說,和爸爸相視一笑。那一刻,他忽然覺得自己長大了。

他說,“從那以後,我心中生出了一個‘勇’字。後來再遇到什麼困難,我都不再膽怯,我知道我能行。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3、金錢=與母親的關係,事業=與父親的關係

人在嬰幼兒及童年期,對安全感需求更多,所以母愛顯得更重要。隨著年齡增長,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逐漸增加。

尤其是男孩進入青春期後,自我的力量增加、“翅膀”變硬了,母親的力量就相對變弱了。  這時,他們需要父親給他們約束的力量,併為他們指引方向。通常在這一階段,男孩是否會變“壞”,和父親有很大關係。

對此,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希·弗羅姆弗洛姆認為,母愛本質上是無條件的,而與父親的關係則完全不同。他在在《愛的藝術》一書中寫到:

“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親不體現任何一種自然淵源。在最初幾年內孩子同父親幾乎沒有什麼聯繫,在這個階段父親的作用幾乎無法同母親相比。


父親雖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卻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也正是因此,一些理論認為,

一個人與金錢的關係,背後藏著他與母親的鏈接;

一個人與事業的關係,背後藏著他與父親的鏈接。

金錢可以滿足人的各種需求,代表安全感、富足。假如一個人在金錢方面存在很多困惑,比如,

認為需要很辛苦才能掙到錢;看似渴望錢,但又總是把錢推走,或者有了錢也存不住,總是因為各種莫名其妙的原因又失去;不能真正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樂。

這時就需要深入察覺一下自己和母親的關係,及時進行修復。

同樣的,假如你在人生規劃、未來方向、事業方面存在問題,經常迷茫,選擇困難,事業上缺乏價值感、成就感,就需要深入察覺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並進行相應的修復。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4、呼喚父親“歸位”

羅振宇說:父親的角色很重要,不光是賺錢養家,更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帶他一起探索世界,成為他精神上的引領者,更是父親的重要責任。

但,生活中很多父親在這方面是欠缺的。

有的是“缺席”經常不在孩子身邊,缺少陪伴,孩子生活中的參與度較低;
有的是“缺位”:作為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不夠,或者說精神世界的引領不夠。

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爸爸經常不沾家,有的爸爸看似是在陪孩子,其實沒有任何交流互動,拿著手機自顧自。

爸爸的缺位,使得媽媽們在孩子生活和教育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成為金剛不壞女戰士,並對丈夫滿腹牢騷,家庭進一步失衡,並最終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最後,

希望媽媽們適度放手,用愛給孩子託底;爸爸迴歸,成為孩子人生的領航者。


從肖戰、高曙光《家規》,看父親對孩子的“精神引領”


我是洛紅塵,主要分享情感、娛樂、婚姻家庭話題。願你寧靜、喜悅、明亮,心中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