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直面大戰大考

堅定“四個自信”


中共徐州市委書記 周鐵根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的那樣,“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幹出來的。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回顧改革開放40多年的光輝歷程,對我們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奮力奪取“雙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為什麼能夠取得這麼大的發展成就,創造出發展的奇蹟?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我一直在思考,40多年來我國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堅持為人民謀幸福,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強有力的行政推動與市場經濟之間找到了一個最佳結合點,形成了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無縫對接,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效率的最大化,釋放了全社會的創造活力,鑄就了跨越發展的歷史輝煌。


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鄧小平同志曾經講過,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會一盤散沙、一塌糊塗、毫無前途。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和嚴峻挑戰,我們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基礎上,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開創並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事實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戰略格局。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採取的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現的出色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是其他國家做不到的,為世界防疫樹立了典範。


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2、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漫長征途中,我們黨始終堅守初心使命,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深入踐行執政為民理念,與時俱進造福廣大百姓,堅定不移貫徹群眾路線,團結帶領人民朝著全面小康目標不斷邁進,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強大支持。


正是因為我們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才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資本主義國家做不到的,我們做到了;資本主義國家不可能實現的,在我們國家創造了奇蹟、變成了可能。


在疫情防控中,我們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四早”“四集中”原則,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採取積極措施加強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3、改革開放極大地激發了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40多年來,我們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持尊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等客觀規律,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把強有力的行政推動與市場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了“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協同發力的格局,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我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不動搖,通過開放成功將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從全球化中獲得資金、人才、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加速提升經濟競爭力,使我國發展大踏步趕上了時代。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這次疫情發生後,我國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交流、攜手應對疫情,努力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貢獻,展現了負責任大國形象、體現了負責任大國擔當,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


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第二,縱觀這些年來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軌跡,無論是老牌的、發達的、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在不同程度地走下坡路,這是為什麼?


資本主義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起過重要的進步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美國、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是韓國、新加坡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以及拉美等一些發展中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不斷積累和爆發各種矛盾問題,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都呈現相對下滑趨勢。


從經濟層面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不可調和。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無法根本解決的。


由於大量的生產資料和資源被私人佔有,政府能夠掌握和調配的資源受到極大限制,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領域可調節的空間小、效率低,必然造成資源配置出現錯位,形成調控缺位與市場失靈並存的局面。


資本與生俱來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資本家為了逐利就會通過不斷榨取“剩餘價值”來積累資本和擴大再生產,進而導致生產的相對過剩、結構失衡,引發週期性經濟危機。


近些年來,歐美日等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普遍比較緩慢,無論是經濟總量佔比還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度都在下降,其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也在相應發生變化。這除了是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外,還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的侷限性與弊端。


從政治層面看,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正在逐漸陷入困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演化為政治問題。


特別是近年來,民粹主義在歐美國家興起,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民主正在逐漸被民粹主義替代。民粹主義普遍缺乏成型的政治理念,而是一味地反精英、反傳統、反建制甚至反全球化,只會造成政治極化、民主異化和治理弱化,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對立。


在民粹主義浪潮下,公投民主被泛化與濫用,傳統的民主價值被扭曲,一些政客任性妄為、不負責任,有的在國家重大政策上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只會使國家分裂、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也幹不成大事,最終會阻礙經濟社會發展。


從社會層面看,資本主義的社會弊病層出不窮、難以根除。


資本主義私有制決定了其分配製度的不公平,經濟發展的大部分成果被少數富裕階層佔有,結果就是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貧富兩極分化不斷加劇。


在很多資本主義國家,由於經濟增長緩慢、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民生改善乏力,導致社會矛盾不斷累積和爆發,各類暴力犯罪、流血事件、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治安狀況急劇惡化,有的國家甚至長期陷於動盪之中,“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


由於歷史原因,不少國家還存在較為嚴重的種族歧視現象,雖然採取了不少措施,但隱藏式的歧視依然很多,真正實現種族平等的道路還很漫長。


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第三,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繁榮向上的發展,與資本主義國家不斷走下坡路的現實,對我們認識馬克思170多年前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論斷有哪些啟示?


馬克思在170多年前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為人類社會要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六個發展階段。170多年過去了,馬克思的論斷科學不科學、正確不正確?


對此,我們應該有更多理性的認識。


1、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過去一講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優劣,有的人就會說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如資本主義國家。這種看法有失片面。


解放前的中國,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了浴火重生的曙光。


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制度長期較量競爭中,新中國不僅生存下來,還一步步發展壯大,只用了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越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推進,隨著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2、如何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調節、自我改良?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但是170多年過去了,資本主義垂而未死、尚未滅亡,是因為它進行了自我調節、自我改良。


但這種調節和改良只是危機倒逼的結果,並沒有觸動制度根基,因而只能在一定時間內延續資本主義的生命,無法改變資本主義走向滅亡的最終命運。


隨著中國發展快速崛起,西方一些有識之士也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進行反思,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進行總結、甚至學習和借鑑。


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社會主義都具有資本主義不可比擬的巨大優越性,資本主義社會的下一個形態必然就是社會主義。


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3、如何正確認識共產主義實現的必然性和長期性?


馬克思揭示了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認為共產主義只能在發達社會主義社會才能實現。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比如科技智能化和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在未來社會中,智能機器人將會替代人類大量的簡單勞動,人類將從事更為複雜的勞動,勞動不再是生存的需要,而是實現價值、生活的需要,這時社會產品就會極大豐富,按勞分配就會被按需分配替代。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科技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曙光。


當然,實現共產主義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漫長曆史過程,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持續努力、接續奮鬥。


製圖:仲偉佳

直面大戰大考,堅定“四個自信”!市委書記周鐵根發表署名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