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而行的擔當——記民進會員、杜爾伯特融媒體中心記者潘宇

逆風而行的擔當——記民進會員、杜爾伯特融媒體中心記者潘宇

“如果沒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將永遠無法深刻理解使命的真正含義;如果沒有深入前沿一線,我將永遠不能切身體會生死離別的殘酷;如果沒有平凡英雄的艱苦奮戰,我將永遠不能有機會用鏡頭記錄下每個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間!”這是來自大慶民進基層會員潘宇的心聲。

他是一名媒體記者,在這個有些寒冷的春天,他用手中的筆、鏡頭和話筒,在豪情滿滿的出征現場,在充滿風險的醫院病房,在緊張忙碌的建築工地,在防控前沿的社區鄉鎮,記錄現場、捕捉感動、傳遞力量,一篇篇鮮活翔實的新聞報道就這樣被採訪播發。

自1月20日以來,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每個中國人都陷入焦慮與不安之中。媒體人的職業敏感,讓他意識到這次疫情問題的嚴重性,臨近春節,各行各業都已開啟“過年”模式,身為杜爾伯特融媒體中心電視新聞記者的潘宇,卻時刻關注著疫情發展態勢,保持著備戰狀態,並主動同中心領導溝通,隨時準備終止休假返回工作崗位投入戰鬥。

1月27日,集結的號角隨即吹響,融媒體中心緊急通知全員返崗待命。由於事發突然,其他新聞記者均已回到鄉村老家或在外地休假過節,按照上級“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這部分人員無法返回崗位工作,此時潘宇就成為了全單位僅有的一名新聞記者,緊接著《杜爾伯特新聞》推出了《戰“疫”情》特別報道,進醫院、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一時間,他的身影足跡遍及當地各個前沿戰“疫”角落,將新聞視角深入到基層一線。

在抗“疫”特別報道的日子裡,從鄉村到縣城,從普通群眾到公安、醫護工作者、交警隊員,一個個鮮活而感人的抗疫故事不斷湧現,感動著每一個杜爾伯特人的同時,也成為了激勵他一直向前衝的不竭動力。在市裡工作的妻子,每天都細心記錄著他上班下班的時間,有一次他早上不到八點去單位,一直到晚上十點加完新聞才回家,中午沒有熱乎的飯菜,就吃麵包喝礦泉水對付一口,他自己傻笑著說能吃到一盒熱乎的泡麵那就是高配了。他就是這樣一個積極樂觀、陽光向上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坎坷難事,他都能做到苦中作樂,但作為妻子,內心的忐忑不安、坐臥不寧也只有自己知道,夫妻倆每天的通話時間,一分一秒都彌足珍貴,一言一語無不掛念著奮戰在一線採訪報道的愛人,“照顧好自己,平安回來”是每一次通話的結束語。面對妻子的擔心與不捨,他寬慰地對她說:“出去我也會害怕,但不去我更會遺憾。你們共產黨員此刻都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工作衝鋒在戰疫最前線,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那我作為家屬也不能拖你後腿,何況我還是一名記者,報道採訪就是我的本職工作,也是這個特殊時期賦予我的使命!”就這樣大年初二至今,尚在新婚保鮮期的小兩口,一直保持著“牛郎織女”的兩地生活模式。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不同於醫生護士的神聖感,也不同於警察軍人的責任感,作為一名記者,潘宇始終牢記著“鐵肩擔道義”的使命感,走進那些勇敢的最美逆行者,還原一個真實的杜爾伯特,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出去,為歷史留下一份底稿,潘宇撰寫採訪了近40篇新聞稿件,其中:《杜爾伯特:戰“疫”不誤農時 春耕備播保生產》在央視《朝聞天下》、黑龍江衛視《新聞聯播》先後播發,《杜爾伯特全面打響疫情防控宣傳戰》在新華社、學習強國客戶端播發,《隔離不隔愛 關愛入人心》《杜爾伯特:智能政務“網上辦”》在黑龍江衛視《新聞聯播》播發,《大慶新聞》《今晚60分》市級媒體播發稿件10餘篇。

筆耕不輟展風采,同心戰“疫”譜華章。作為一名記者,親臨現場記錄並傳遞出真實的聲音,這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使命已然召喚,唯有迎難而上、不辱使命,這既是媒體的責任,也是記者的光榮。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潘宇正在用手中的筆和鏡頭,書寫著平凡中的堅韌,記錄著逆風而行的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