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金城江」金城江的顏色和光亮

  這個地方,有醉人的山水之綠,位於桂西北邊陲,山嶺之中,有32條河流,27個民族,17種有色金屬,160多種喬木。

  這個地方,有崇高的理想之紅。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曾三次在此宿營。

  這個地方,有最古老的歷史根脈。存有罕見的遠古生物化石,秦代已有規制,宋代建縣,宋以來的寺廟、古寨、摩崖造像、墓葬、石橋、關隘遺址大量存在。

  這個地方,有深沉的文化書寫。20世紀初期戰亂歲月,民風質樸又相對繁榮的河池金城江是巴金的驛站,曾經兩次來到並在家書中留下他對亂世的感嘆、對小城的讚美和與邊民的親近。跟本名李堯棠的巴金相似,五十年後,本名田代琳、廖潤柏的青年在這一帶,將寫在小說標題下的名字改為東西、鬼子,與凡一平、潘紅日等人逐漸讓“河池作家群”成為影響全國的文學桂軍的大本營。

  這些,是尚未到達河池金城江之前就知道了的。

「河池市金城江」金城江的顏色和光亮

大美側嶺似盆景-楊國星 攝

  2017年4月 “世界讀書日”那天,我終於來到了這裡——

  拜謁紅軍標語樓,感受初心的表達。牆上的歷史是精神的記述:天下擔當和百姓意願在紅軍的承諾上,軍民、戰友情義和戰鬥、奮鬥情緒在紅軍的描畫裡,而仔細分辨,在未被完全覆蓋的國軍塗鴉中,則幾乎都是消磨、享樂、頹廢與反動的內容。這一切,刻錄的是共產黨人為人民打天下謀福祉的初心,是一部理想信念形象化、立體化的教科書。在紅軍第七、第八軍整編閱兵廣場,頓覺提振士氣,在春天的陽光下我們彷彿聽到了堅定的步伐和響亮的號角,催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金城江新時代的氣象,展現在走上

「河池市金城江」金城江的顏色和光亮

◎拉會大橋-莫錦銳 攝

拉會大橋的剎那——與山峰比高的橋墩和讓天塹變通途的寬闊蜿蜒的橋面,給人震撼。之後我們參觀新機場,這個在山頂懸崖邊造就的半空中的平川,更令人讚歎不已。這個曾經相對偏遠封閉的地方,與豐富開闊的遠方的聯繫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升級。

  走進瑤族新村,新建的小樓後面是鬱鬱蔥蔥的山嶺,瑤族兄弟們逐步告別相對原始的耕作、狩獵的生活方式,進入現代新農村建設的時代中。在樓梯上遇到一位微笑的小青年,他剛剛結束了廣州打工生涯,因為可以跟工人一樣在家門口的生態農業園裡上班,他說了一句話:“在家有發展,那就在家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發展精準農業的實惠,正讓在外辛苦打工的民族兄弟紛紛迴歸自己日漸美麗的家鄉。

  儘管糖料蔗是他們的傳統優勢作物,沙田柚現在也是他們的名產,可我沒有選擇去實地探看,卻在他們新近引種成功的獼猴桃園走了很久。拉合六卡瑤族新村的負責人指著剛剛在枝頭綻出的新芽,點數金粒子一樣地說每棵樹的產量和可獲得的收益,尤其是安置農村勞力、培育技術農民上的規模和效果,一下子讓“一個也不能少”的“精準脫貧”和可持續的“生態農業”的概念活了起來。

  這個地方——綠水青山中的金城江——有大歷史、紅土地的雄厚積澱,更有新時代、綠家園的絢爛光照。

「河池市金城江」金城江的顏色和光亮

◎綠水青山伴金城-林捍球 攝

  【作者】施戰軍

【作者簡介】施戰軍,《人民文學》雜誌主編,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山東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曾任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副院長。著有《世紀末夜晚的手寫》《愛與痛惜》《活文學之魅》等,主編有《新活力作家文叢》《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大地之魂書系》《自然文學書系》等大型書系10種,一百餘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入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本文摘編自《想·往金城江》

主 編:東 西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河池市金城江」金城江的顏色和光亮

《想·往金城江》,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以科技+人文的方式

解讀美麗廣西

發現廣西價值

展示廣西形象

認識不一樣的廣西,請關注“美麗廣西網”!

歡迎訂閱《美麗廣西》雜誌:0771-5825243

「河池市金城江」金城江的顏色和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