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區疾控人劉佃亮:晝夜與新冠肺炎病毒“暗戰”

疾風知勁草,疫情映初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臨沂市河東區疾控中心迅速成立四支應急處置隊,其中健康教育科(結防科)劉佃亮科長勇擔一隊隊長,成為應急處置隊伍中年齡最大的一位,與新冠肺炎病毒開展了不分晝夜的“暗戰”!

劉佃亮是防疫戰線上的一位老兵,曾經抗戰在非典一線,負責流調、檢查站值班等工作。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主動申請到一線去,帶領隊員們每天穿梭在疑似病人和病人密切接觸者家裡,流調、採樣、消毒,結合“非典”時期積累下來的寶貴防控經驗認真開展工作。

河東區疾控人劉佃亮:晝夜與新冠肺炎病毒“暗戰”

火車站指導武漢返鄉人員體溫測量及宣傳工作

流調隊除白天出發外,每三天還要值一個夜班,收樣送樣,晚上9點吃晚飯是常有的事。此外,劉佃亮還參與單位的行政夜班,打電話諮詢問題的市民特別多,無論什麼問題,無論幾點,劉佃亮都會認真回答,讓諮詢者滿意為止。

河東區疾控人劉佃亮:晝夜與新冠肺炎病毒“暗戰”

劉佃亮在與病人密切接觸者家中流調

記者瞭解到,在一次流調結束的深夜,河東區疾控中心收到2噸重的消毒酒精,由於沒有裝卸人員,劉佃亮和幾個同事主動幫助從集裝箱車上往下卸,每桶100斤,對一個曾經椎間盤突出的人來說,身體前傾接重物是很危險的動作,劉佃亮當時並沒在意。半夜裡,他腰疼得直不起來了,吃了止痛藥才緩解,早晨走路都困難,勉強開車到了單位。後經河東區醫院磁共震檢查,10多年以前的椎間盤突出老毛病又犯了,而且又加了一道新傷。

河東區疾控人劉佃亮:晝夜與新冠肺炎病毒“暗戰”

深夜,劉佃亮與同事們卸消毒物資

一位1993年參加工作,從事疾病防控工作27年的老兵,牢記自己當初的夢想,為人民健康服務。

記者瞭解到,劉佃亮最初的夢想是當一名臨床醫生。八十年代末,在“農轉非”的年代,劉佃亮進入衛生防疫的行列,從此,在疾病防控的道路上,留下了一路的汗水和印跡。在實習期間,遭遇了一次某縣乙腦疫情暴發,讓劉佃亮切切實實體驗了一次從理論到實踐的實戰過程。1995年8月,參加臨沂市結防中心結核病防治工作培訓,他擔起了河東區結核病的防治工作,從此與結核病戰鬥了20多年。2003年非典發生後,劉佃亮白天出去流調,晚上參與排班,單位夜班和檢查站夜班交替進行。

工作中,劉佃亮始終與時間賽跑,接到任務後,及時迅速出發,主動加班加點,只是為了能提早完成工作任務,好為疫情處置爭取寶貴的時間,為了每一位接觸者早日解除隔離,為了每一位病人早出核酸檢測結果而賽跑。他更加堅信,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早日消滅新冠肺炎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