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吃越瘦的「負卡路里食物」存在嗎?

IPlus吃貨小妹兒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注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減肥市場巨大而且暴力,為了吸引眼球,商家不停炒作減肥的新概念,其中負卡路里食物就是商家炒作出來的。

消化吸收任何食物都要消耗熱量,這就是食物熱效應。如果消化食物消耗的熱量超過食物本身的熱量,那就是所謂的負卡路里食物了。例如某種食物含有100大卡熱量,可是為了消化吸收用掉了120大卡熱量,反而多花了20大卡熱量。現實當中存在這樣的負卡路里食物嗎?


任何一種食物中能夠提供熱量的成分只有三種,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這三種成分吸收都要消耗熱量。脂肪的食物熱效應約佔其熱能的4%-5%,碳水化合物為5%-6%,而蛋白質要高得多,能達到30%-40%。

我們可以發現,哪怕是熱效應最多的蛋白質,消化吸收也只用掉三分之一到熱量。我們的身體根本就不會做虧本買賣,只要吸收有熱量的營養成分,就一定是賺的。也就是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負卡路里食物。最多就是0卡路里食物,也就是不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例如水。只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就一定會給身體帶進去熱量。


雖然不存在越吃越瘦的負卡路里食物,但是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食物的熱效應減少攝入的熱量。我們知道蛋白質的熱效應最大,幾乎佔到三分之一。而且蛋白質飽腹感強,抗餓。所以我們在減肥的時候可以多吃一點蛋白質食物,少吃一點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樣就可以在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食物熱效應,減少實際吸收的熱量。

每天的蛋白質量可以吃到1.2~1.5克/公斤體重,這個量不會給身體帶來負擔。很多節食減肥的人蛋白質攝入不足,餓得難受還傷身體,不如多吃一點蛋白質。


有人擔心吃蛋白質的同時吃進去太多脂肪,其實還是有很多低脂肪的蛋白質食物的,魚蝦、白肉、脫脂牛奶、雞蛋白、豆製品,都是不錯的選擇。


福爸聊營養


記得大學時,有一同學問教授負卡路里食物是否存在。教授似笑非笑的回答:用中文來說就是,不勞而獲的事情並不存在。而大家所想的負卡路里食物,其實更正確應該稱為低卡路里的食物。問出這個問題的同學與我們大多人一樣都有個思維誤區,彷佛卡路里與脂肪之間畫了個等號。但實際上卡路里只是一種能量的計量單位。

食物中,未經加工的蔬果比烹飪過的美食卡路里低。而烹飪美食中,蒸煮的食品要比煎炸的熱量小。換句話說,每種食物品項中都有低卡的選擇,只是個人對於烹飪手法及食物搭配有所不同。

此處要引入一個概念—營養素密度(nutrient density)。有些食物看起來卡路里低,但是它的營養素含量也低,那麼長久來說,增加了營養不良的可能性。所以推薦的飲食方式並不是一味單一攝入低卡路里的蔬果,而是採選新鮮,多樣並多彩的食材,用簡單的烹飪手法來加工。這樣可以減少油脂攝入,同時減少溫度對營養物質的影響。

劉斯雯(加拿大營養在讀本科生, 肯學樂學善學)


眾所周知,所有的「食物」,都儲存著熱量,我們稱之為卡路里,這也是「食物」最基本的意義所在:為了滿足人體每日的能量所需

但是,現如今我們的關注點早已不是攝入足夠的能量,而是怎麼防止「能量攝入過多」,為了滿足越來越多人的需求,商家竟然推出了負卡路里食物,聽說,這種食物可以越吃越瘦!既可以大快朵頤,同時又能燃燒卡路里,聽著匪夷所思,那麼,所謂的負卡路里食物,可行嗎?

什麼是負卡路里食物?

原來,食物所包含的熱量,並不是全部被人體吸收了,這也是常常被忽略的一個環節!

人體在咀嚼、吞嚥和消化吸收食物時也要消耗卡路里,這被稱為食物的熱效應。

如果某種食物本身所含的熱量小於食物熱效應,而導致熱量的吸收成為負數,這樣的食物就叫做負卡路里食物。

舉個栗子:一個蘋果的熱量大約為50卡路里的,如果需要75卡路里來消耗,相當於吃了之後,不僅沒有增加自身熱量,還幫助耗掉了25卡路里。

是不是很驚訝,這是因為我們一直接受的卡路里平衡理論(由美國化學家Wilbur Atwater發明,也叫阿特沃特法),是完全沒考慮攝入與消化過程本身的能量開銷的,而現實並非如此。

所以,食物熱量值應該是,食物帶給人體的能量淨攝入即:食物包含的化學自由能,減去消化過程中所耗能量,和殘留在排洩物中的自由能,剩下的才是真正被人體利用或儲存起來的淨值。實際上,消化過程的能量開銷,即食物熱效應可以非常高。

食物的熱效應,有多高?

→ 熱效應之一,咀嚼

黑猩猩每天花6小時咀嚼食物,每小時耗能300卡,6小時消耗的卡路里就超過一個人類成年男性的基礎代謝率。但是,人類跟黑猩猩不同,比起黑猩猩,我們能快速獲得能量,而不需要長時間攝入和咀嚼食物。

說白了,幾分鐘內嚼幾根芹菜或者吃個蘋果,所消耗的能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啊!不過,也有例外,有研究表明,嚼口香糖每小時會消耗11卡路里的能量,這個倒可以試一下,前提是不擔心臉越嚼越大。

→ 熱效應之二,消化

消化過程的能量開銷,除了跟咀嚼有關,還跟食物種類有關,不同營養素的熱效應也不同:蛋白質的熱效應最高,為30%,其次是碳水化合物,5-10%,最後是脂肪,為3%

(圖中曲線從上到依次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油脂)

現在比較公認的觀點是,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人體提供能量,而食物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的功能為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這一過程比脂肪、碳水單純轉化為熱量消耗的能量更多。同時,高蛋白食物所產生的熱效應時間也更長,據測算,最長可達到12小時之久,這也是因為合成蛋白質的過程更為複雜。

而我們吃的食物大多是富含澱粉和脂肪的,且纖維量較低,且大多數經過烹飪和加工,很容易咬斷吞嚥和消化,食物的熱效應會大大減少。

有研究發現,與原始食物相比,加工過的食物的熱效應降低了50%。以至於進化到現在,我們所吃的任何一種食物,消耗的熱效應都不會超過30%,所以,網上宣稱的負卡路里食物,基本上都是…唬人的。

其實簡單想想,如果吃這些食物消耗的比事物本身的熱量還多,合著人餓到了極點,給他個蘋果,然後他就因為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來消耗蘋果,之後就餓死了?

零卡路里食物怎麼樣?

看到這,有人可能會說,不存在負卡路里的食物,但零卡路里是有的呀!比如冷水,聽說還能提高新陳代謝

確實,一些研究結果證明飲用冷水後,短時間內能使新陳代謝小幅度增加,但是,這種增加幅度不大,從一小時3-24卡路里不等。

與咀嚼類似,喝冷水確實會消耗一些熱量,然而,這樣的微小影響不會顯著增加你身體燃燒的卡路里!喝涼水減肥,可能需要喝很多很多,而水喝太多,可能有致命的危害

“負卡路里”就一無是處嗎?

那麼,負卡路里食物就真的一無是處嗎?當然不!

作為負卡路里推廣的食物,通常纖維和含水量都很高,卡路里低,同時含有豐富的營養素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吃到飽,也不會攝入太多的卡路里。

這些食物有且不限於以下幾種:

蛋白質的熱效應最高,你可以挑選這些:

另外,由於脂肪比蛋白質和淡水化合物含有更多的能量,因此富含優質脂肪的食物卡路里並不低,儘管如此,脂肪也是健康飲食重要的組成部分。況且,僅僅吃這些食物,未免太虧待自己了吧!此路不通,那就另闢蹊徑,既然負卡路里的食物原理,是大大增加了食物熱效應。那麼,是否有一種神操作能增加食物的熱效應呢?

少吃加工食品,提高食物熱效應

一項研究發現,未經加工的食物的熱效應為20%,而加工食品僅為10%。

且未加工的食物含有更多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有益成分。

→ 生吃食物,能幫助減肥

2006年BBC曾組織了一次為期12天的拍攝實驗,9位志願者,被安置在一個動物園裡,說是動物園,不如說是一個大型野外超市,盛滿了各式各樣的食物。

志願者們好開森,唯一不完美的是…這些食物中沒有一樣是加工食品,全部都要生吃!

不過,志願者們仍覺得很滿足,因為他們可以敞開了吃,每天至少可以吃2300卡路里。

結果是,即使他們吃了睡,睡了吃,實驗結束時,他們每個人的體重都大幅下降,平均減重4.4公斤。當然,舉這個例子,我並不是要大家全都吃生食,實際上,有些食物不蒸不煮,根本不能吃啊!我們又跟動物園中的動物不一樣!

→避免加工食品,提高食品質量

2018年2月20日,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減少添加糖,精製穀物和高度加工食品,專注於使用大量蔬菜和非加工食品,即使完全不關注卡路里,在一年內,也能減掉相當多的體重!

本次實驗中招募的年輕人都參加了營養師的課程,以便讓他們儘可能在家中烹飪營養密集、非加工或低加工的天然食物。

12個月後,他們的體重平均減少了11斤,還有參與者減去了54斤,這還是在完全不計算卡路里的情況下。

這項實驗的負責人塔夫茨大學、弗裡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心臟病專家兼院長Dariush博士表明,這項研究有力的支持了這一觀點:

飲食的質量,而不是數量,是幫助人們控制體重的重要原因

他還表明,衛生當局應該告訴公眾不要過度沉迷卡路里,而應該鼓勵美國人避免加工食品,比如由精製碳水製成的百吉餅、白麵包,含糖的飲料和零食。

這項研究發表在在知名雜誌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由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主辦)上,並且耗資巨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營養科學計劃和其他組織總共為其投資了800萬美元。

總之,網上傳的「負卡路里食物」,是不存在的,而且,卡路里就那麼罪大惡極嗎?

能量之於身體是必需的,沒有那麼可怕。正常人每天至少要攝取1500卡路里,來維持身體所需,就算躺那兒不動,什麼也不做,呼吸、心跳、消化、思考也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能量。過度關注卡路里,只會導致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比如節食,暴飲暴食。

與其關注卡路里,不如練就一身用不發胖的絕招,只有八個字:

不餓不吃,吃好就停

做到上面這兩點,誰都不會發胖。

另外,許多營養標籤,並不能準確報告食物的卡路里含量,據美國CNN統計,至少20%菜單的營養標籤,有大於100大卡的誤差!健康的減脂,攝取正確的食物才是關鍵。

100大卡的麵包和100大卡的椰子油對身體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

麵包會引起血糖急劇升高,胰島素飆升,很有可能儲存脂肪。但是椰子油就不會引起胰島素飆升,椰子油吃下去之後會直接燃燒,產生酮體,還有抑制食慾的作用。

而且,椰子油的飽腹感也是精製碳水和蔬菜等低卡食物不能比的。

這裡要說一句題外話,永遠不要試圖吃低卡的食物來減肥,它會讓你見什麼都想吃,不過也有一個優點,能治好你的挑食。

最後,我要說,負卡食物這麼不切實際的東西,就算哪天科技發達了,真正生產出來了,吃下去之後就不斷的消耗卡路里,也基本上屬於藥物範疇。想要通過健康飲食減脂,就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少吃加工食品和精製碳水,多吃蔬菜和優質脂肪,適量的蛋白質,你會發現自己生活狀態會越來越好,不用費多大勁而也能輕鬆變成燃脂機器。

同時,也能幫助你做到,不餓不吃,吃好就停,吃多了的結果只有一個:整個身心都不舒服,何必呢?


瘦龍健康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我是賽普健身導師解鵬。

這種食物不存在,沒有負卡路里食物。

所謂的,負卡路里食物應該指的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腹感,這樣你攝入的熱量就會比較低,達到減肥的作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紅薯,玉米,麥片,金針菇,韭菜,魔芋等。它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粗糧。

要是想減肥,還是要算好攝入的熱量。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補充30千卡熱量,如果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用目標體重計算,一般目標體重可以是5-10公斤。例如,一個人是80公斤,想減到70公斤,他每天攝入的熱量就是70公斤*30千卡=2100千卡。然後把熱量分配到早餐午餐和晚餐。分別佔總熱量的30%,40%,30%。然後分配每一餐的三大營養素,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比例是50%:25%:25%。再計算出補充的營養素的克數。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米食,麵食,豆類,水果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瘦肉類,魚類,蛋類,蛋白粉等。關於脂肪呢,儘量選擇植物性的脂肪更好一些。

計算好了食物後,再配合著運動,這樣會取得好的效果。

更多健身乾貨,請大家關注我們!


賽普健身學院官方賬號


說句實話,“負卡路里食物”是幾乎不存在的。

卡路里是一種熱量單位,1克水在1個大氣壓下升高1攝氏度所需要的熱量是1卡路里。身體在消化吸收食物的過程中需要消耗熱量,這個現象稱為食物熱效應。理論上,如果食物本身的熱量小於消化吸收所消耗的熱量,就會出現所謂的“負卡路里食物”。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食物幾乎不存在!這是因為食物熱效應一般不會超過食物自身熱量的30%,所以仍有70%的熱量會被人體吸收,怎麼吃都不可能導致熱量的吸收值為負數。

如果非要找出一種“負卡路里食物”,那就是涼白開,其熱量為零,飲用時還得消耗一些熱量讓它的溫度與體溫相同。但這點熱量消耗太少了,1升水升高20攝氏度,不過需要20000卡路里,吃半個蘋果就又回來了,所以這點熱量消耗所起到的減肥效果很小。

不過想減肥的話還是有希望的!雖然芹菜、蘋果、青椒、黃瓜等被脫去了“負卡路里食物”的外衣,但是它們的低熱量優勢還是有利用價值的,特別是在減肥方面。另外,這些食物對減肥也是有一定益處的,可以嘗試一下。

第一類:綠茶、菊花茶、黑咖啡等飲料。如果既不加糖,也不加奶精等油脂類配料,那麼這些飲料的確有助於減肥。例如,綠茶和菊花茶富含多酚類物質,能降低包括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種消化酶的活性,增加大腸中脂肪類物質的排洩量,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食物的消化吸收率,減少熱量的吸收。而咖啡和濃茶的作用比較類似,能使基礎代謝率輕度上升,使身體的能量消耗增加。

第二類:各種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較少,其中很大比例的“乾貨”是人體所不能消化吸收的膳食纖維或者低聚糖,飽腹感較強,可以從整體上減少從膳食中攝入的總熱量。從這個角度來說,多吃蔬菜和水果,的確有利於預防肥胖。

第三類:燕麥、黑芝麻和巴旦木。這類食物的熱量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它們的熱量是緩慢釋放在身體內的,身體能得到長時間、較穩定的營養供應,飽腹感比較強。要注意的是,巴旦木這些堅果,每天的食用量不要超過一小把,並且要相應減少其他菜餚的用油量。


大洋網


這個真心不存在,不要幻想了,快點醒過來吧,減肥還是要管住嘴,邁開腿才是王道。沒有什麼特定的時候能夠幫助減肥,當然啦,如果你吃某種食物,相應的減少主食,肉類攝入量降低,每日總能量減少,當然也會起到減肥的作用。



食物都會產生熱量

晚上請我們吃的食物都會產生熱量,為身體功能,常見的三大產能,營養素是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產能比為一克產生4千卡的熱量,而脂肪作為產能大戶一克產生9千卡的熱量,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減肥的時候,建議大家少吃一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選擇蛋白質的食物。

當然還有一些食物也會產生熱量,比如說酒精,一克酒精會產生7千卡的熱量,這也是為什麼說啤酒肚的原因經常喝酒的人就會變胖,因為酒精也是有熱量的。



那最新的研究認為呢,膳食纖維也會產生熱量,膳食纖維雖然不會被小腸吸收,被大腸腸道菌群利用而,腸道又稱為我們的第二大腦第二免疫系統,有研究認為一克的膳食纖維可能會產生2千卡的熱量。

所以像一些宣傳零卡的食物,比如飲料中,它是放入了一些膳食纖維的,其實嚴謹的來說,也並不是零卡路里的食物,而應該叫做低卡路里的食物,因為膳食纖維也會產生能量。

膳食纖維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促進腸道菌群增殖,促進腸道蠕動,所以可以加速排便,緩解便秘。

在減肥期間經常食用一些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不僅有很強的飽腹感而且可以加速排便,緩解便秘,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當然如果單純只是增加了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量,而其他的食物的量並沒有減少,能量總量沒有降低的話,那也達不到減肥的效果。

作者筱赧

高級營養保健師

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食物普遍都是有熱量的,沒有能量的尋思也只能想到白水。哪怕是我們平時覺得能量較低的魔芋、蔬菜、水果,它們也都是有能量的,理論上來說,其實沒有什麼負卡路里食物。因為能量的形式也就三種,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而無論是動物、植物中,這三種物質都是存在的,不然它們也無法在自然界生存。

所謂的負卡路里食物可能是指那種本身熱量並不多,但消化吸收都比較費事的食物,要消化這些食物所用的熱量甚至要比它本身的熱量還多,因此,相比起來,也可以把它當做是一種負卡食物了。其實如果仔細來說,人每天消耗的能量大概有三個部分,一個是自身的基礎代謝耗能,這部分可以說是最大的部分,第二個自然就是我們活動的耗能,另外還有一部分,是食物消化的耗能,所以,其實食物消耗的能量也是不可忽視的,它大概佔1/10。負卡食物其實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其實只要不去碰多了高脂高熱,高糖的食物,對減肥並沒有什麼太大影響。並不用去追求負卡食物。

一些吃了之後消化起來慢,能量不高的食物多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還有適當的堅果,都是值得推薦,能夠輔助減肥,保持體型的食物。


只有營養師知道


這個是真的存在的,認真臉,🙄

沒有油和肉的脆骨,沒有撥殼的籽類

好吧我都在調皮,其實只要這個食物可以被消化吸收,就會有熱量

經常被誤導為負熱量的食物,大多數是飽腹性強,不容易被完全吸收消化,或者加快腸胃蠕動的食物。

熱量低飽腹性強,可以讓人少吃,不容易消化,使實際吸收熱量比面板數值低,加快腸胃蠕動可以讓其他食物的實際被攝入熱量數降低,

所以多吃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是有可能通過降低其他食物的吸收率,從而達到"負熱量"。

綜上所述,"負熱量"不是指食物本身熱量為負,而是某一食物,直接消化吸收提供的熱量,小於,它促進腸胃蠕動讓其他食物減少的被吸收的能量。


匣客健身


誠實地說,沒有越吃越瘦的負卡路里食物,所有的食物都會含有熱量,也就是說,只要是吃,就會攝入更多的熱量。雖然沒有負卡路里的食物,但是不同食物的等質量熱值和纖維素含量卻是不一樣的,人體不含有纖維素酶不能夠消化纖維。如果想吃的多,卻不長肉的話,可以挑選一些熱值比較低、纖維素含量比較高的食物,例如芹菜、韭菜、木耳、金針菇。

注意:熱量再低,吃多了熱量總量也會很高。建議還是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撒卡


準確的說是沒有負卡路里的食物的,不過如果我們這樣理解的話倒也可以這麼認為:人體每天是有基礎代謝的,每日肯定都會有消耗的,我們吃這些所謂的負卡路里食物其實也是含有熱量的,但是我們攝入的食物所含的熱量小於每天的基礎代謝的消耗,那麼我們每天就會處於消耗的狀態,也就是需要我們體內自行分解脂肪來提供正常活動所需的能量,從而達到減脂的目的,這樣看來這些食物稱之為負卡路里食物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