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1980年6月底就在学校宣布散学(五年级毕业)的上午,我与孙健、陈滚泉、“佛祖”、“马骝”等从学校返家,顺便走入我们上、放学必经的红旗路书店门市部,看到两本青色边框,封面绘画着一个妇人抱着婴儿坐在一只大水缸漂浮水中,和一名留有两撇八字胡子(须)骑马抡双锏的武将的书,上写着《岳飞出世》、《牛头山》。“岳飞”一名字,在《臭秦桧》一书,已知是古代民族英雄、将领。“牛头山”则不知何物?但看到是武将厮杀场面,料想不会差到哪里。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连同另外一本绘画着一古代人骑着马手执礼节(仪)的人美王弘力《张骞》,一齐购买。接到书翻看,才知《岳飞出世》、《牛头山》是同属《说岳》的套书,且有十五集之多。这两本《说岳》,开始了我购买大型套书的历程。

  《岳飞出世》、《牛头山》为《岳传》第一、第八集,扉页为出(再)版说明,接着是上集、本集内容概要,和人物绣像,书末尾有下集简述,这些都令我耳目一新,兼之和我看惯的七十年代绘画技法完全不同,即使与《桃园结义》、《凤仪亭》比较,又另一番味道。尤其是故事内容,深深吸引我。岳飞出生贫寒,少儿奋发,周倜授艺,勇夺乡(县)试头魁。牛头山上,岳飞率军反击,牛皋与三英雄结义,掌旗的“三军司令”高宠挑滑车、为国捐躯。故事一如波涛汹涌般迸发,一浪盖过一浪。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人美《岳传》,在湛江市销售的第一次第一本书是《岳飞出世》、《牛头山》(两本一齐的),同时还有人美王弘力《张骞》。我清楚记得,那天是1980年的7月某日上午即我在市一小五年级开完毕业散学礼,和住在红旗北一路尾的孙健(他嘴角下有颗痣、放暑假期间全家搬到市四中对面居住了,他母亲在红旗路菜市场工作的,家中三兄弟,他排第二,弟弟也是在市一小读书)、汉口路的陈滚泉、“马骝”(很遗憾,只记得花名而忘记真名了,和我同桌)、“佛祖”(不好意思,时间久了忘了真名字,和我挺好的,住在汉口路面朝海边〈斜对面是公厕〉的房管局宿舍)三个同学走入上、放学必经的新华书店红旗路门市部,看到有上述三本新书,连翻也未翻,即买下来。买下来,才知《岳飞出世》、《牛头山》是套书。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自从有了《岳飞出世》、《牛头山》两本《岳飞》的书,我每天翻看,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想知道全套书的故事,恨不得能立即买(攒)齐全套书。于是乎,日牵夜挂,一有空就往书店跑。 可惜,放暑假期间,本应在第十中学读初中的我随父母由霞山搬到十几公里外的赤坎居住,转学到第五中学了。现在想来,假如当年我仍住在霞山外婆家,那我手中这两本《说岳》和我的人生道路,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赤坎新华书店位于九二一路和新华路交叉点,对面是红旗电影院,比霞山红旗路书店门市部地方还狭小,只是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屋(当时正在拆建,后又搬过马路对面市二小一间临街房子),离我家住处有三公里远,出去一次挺不容易的。6月的一个晚上,我在此买到中影社出版的《吉鸿昌》、《海之恋》、《铁弓缘》、《九品芝麻官》及沪美《渔牌》等书。 7月中下旬的某个周日上午,我随父亲上街,趁着父亲理发的时间,去书店。经中山一路人民电影院前,恰遇几个待业青年组成的流动书摊服务队,两张长板凳当柜台,一个女营业员开始从纸箱中搬出各种连环画摆放长板凳上。包括我在内仅有几个小孩围观。一本黄红色边框,绘画着迎风猎猎、绣着“岳”字的大旗下,一员武将骑着高头大马,手提沥泉枪,威风凛凛,背后一群士兵精神抖擞,弯弓厉枪,吸引着我。“大战爱华山”,我脱口而出。 而由于我的一句“大战爱华山”,闻迅而来的人倾刻就重重包围着书摊。还好,我站在最近的一个,付款、取书、挤出包围圈,几乎是一气呵成,免于排队挤压拥迫之苦。回头看,整个场面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与后來我在霞山延安路书店购买《三国》时经历的那种混乱、挤迫情况如出一辙。不同是,这一次我是全场第一个买到书的人,而后来霞山购《三国》那次则近乎最末一个,并且饱受挤迫之苦(那是后话了)。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小人书的那些事儿:我的《岳传》故事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