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東人,老公是陝西人,希望小孩能會粵語,還要會陝西話,過分嗎?

jk羅玲525400


夫妻雙方是不同地域的人,希望自己的小孩分別會說兩個地域的方言,請問過分嗎?

回答:不過分,但有些刻意!

首先要看你們的生活環境!如果夫妻二人帶著孩子在廣東或陝西其中一地定居生活,但就以當地的語言環境為主。畢竟你的孩子除了父母之外,更多時間還是要跟學校的老師同學以及未來社會中的他人協作的。為了方便交流協作,主要學習當地文化使用的語言即可。另一地域的語言,可以自然培養(就是家中交流)。

其次如果你們既不在廣東又不在陝西,而是在其他城市生活定居。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最好要熟悉當地的常用語言環境,就不要刻意要求孩子必須會說廣東話或陝西話了。

另外孩子在小時候的語言學習天賦很高,你和愛人可以潛移默化的在日常(如各自跟家人通話時、以及各種方言影視劇)的對其影響,他自然而然會接受和吸收其中的信息。

關鍵點在於:成長環境,因環境實施不同權重的語言教育。

以上回答僅供提問者參考!


西一安鮮


這不難啊…小孩子成長環境只要有人說陝西話或者粵語,那他也一定會說這兩種話啊,像我是廣西人,但我會說客家話,龍潭話,白話,因為我的成長壞境都有這種話,最牛逼的是啥呢,我一個同學,會廣西7種方言,他笑著用方言罵你你還以為他誇你,給他點贊呢,他小時候爸媽帶他走南闖北的,各種話他都會說,而我身邊大部分人都只會我會的三種話,不像他,會了7種,還是交流無障礙,懂得方言裡的各種生僻話的那種精通型,而且他英語還很好,他說覺得不難啊,😂最最重要的是他會壯話,但是能跟泰國人無障礙交流,我也不知道這種神仙是怎麼來的,現在我估計他會十種方言了,他語言學習能力太強了


御汁貓


小孩子學話快得很,只要有那個語言環境一般都能學會。

我父母都是陝西人,但我們這裡河南人很多,尤其是我上高中後,有幾個要好的同學說河南話,我就跟著溜,也學會了河南話。

我兒子出生後,我父母一直帶的,老人說普通話不標準,就沒強求他們給孩子講普通話,但我一直和兒子講普通話。現在一家人在一起,兒子說話就在普通話和陝西話之間轉換,很自然。

聽說學幾種方言回鍛鍊孩子的大腦反應能力,有這個條件就教孩子說說,多學點沒壞處。


以沫小語


我覺得有難度,我和老公都是四川人,而我女兒不會一句四川話,準確的說是不願意說,因為她從小生活在外地,初學說話我們一直教的方言,然而到兩歲多她就是方言和普通話隨意切換,你跟她說什麼他就用什麼回答,到上幼兒園就不願再說方言了,我估計到現在她都不太會說了,但是她能聽懂,我們在家是從來不說普通話的,現在就是你不管用什麼話跟她交流她都只說普通話,所以你這要求有點高,要娃說三種語言,我估計娃也是崩潰的,順其自然就好


相濡以沫124746066


小孩子語言學習能力都非常強的!

學兩種語言很容易!

關鍵要有語言環境!

比如說我老家天台縣位於台州最北部,東接寧波、北臨紹興、西對金華。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語言種類繁多,表達的意思不盡相同。大家常說的“十里不同音”就是我們這裡的真實寫照。東部就夾雜寧波方言,北部的就夾雜紹興方言,西部的就夾雜金華方言。

在這種環境下,大家就得都學會啊!

要不然交流就會有問題!

比如說:玉米在我們這裡就有好很多種方言稱呼,主要有:苞蘆、苞谷、玉米、腰蘆等等!

不過現在這種方言的語言環境越來越差!

甚至消失了!沒有了!

現在我回老家,碰到的小孩子幾乎全都說普通話,沒有幾個會說方言了!我哥家孩子,我跟她說方言,她有時候都不知道啥意思!





山哈寧吖喆


不過分,現在孩子小,可在現居住地學本土語言,如在廣州可先教粵語,閒時可以讓你愛人教陝西話,這不衝突呀!我的母語也是粵語變種,我現居住地講西南官話和壯語,我的孩子也會講粵語和西南官話和壯語,這不衝突的,在家裡講粵語,出門講壯語或西南官話,在我的日子裡習以為常,孩子回老家走親戚也是講粵語,跟長輩溝通在語言上沒障礙,回到現居住地孩子跟同學也是用壯語或西南官話溝通也沒障礙,日常生活也是用西南官話或壯語,在學校就用普通話,外出旅遊用普通話,這都是一樣的。


瑤家花酒香


我以前帶一個潮州女寶寶,一個多月開始帶,一歲多些很會說話,爸媽說潮州話,小寶寶也懂,也能說,大姐二姐上學了回來都說普通話,女寶寶也能說會道,我和一群阿姨都是廣東的,帶寶寶在小區玩,我們阿姨聊的粵語(廣州話),嘿,神了,女寶寶也懂。……二十多年前我們在北京,姐姐教他兒子說的是普通話,那時候小寶寶只會說普通話,後天我媽媽到北京玩,我媽是文盲,不會說普通話,只能說老家的客家話,不知不覺我姐姐兒子就學會了老家的客家話,而且很快速就學會了。所以我認為孩子有無限潛能。


淡然一笑141557085


一點也不過份,在我們廣東省的客家人和潮汕人,從小孩子到長大以後,基本上就都會幾種語言,分別是母語客家話或是潮汕話,然後就是普通話、廣府話,有時客家人靠近潮汕地區的,或者是潮汕人靠近客家地區的,或多或少都學會了潮汕話或者是客家話。這樣算下來,客家地區的孩子或者是潮汕地區的孩子到了成年之後,基本上絕大部分都會講客家話、潮汕話、廣府話、普通話,還有學校學習到的英語。

順帶提醒一下,陝西的長安地方方言,很大一部分是跟廣東的潮汕話接近,潮汕人特別容易聽懂陝西的長安“土話”,至於相隔幾千公里的兩地方言,為什麼會這麼接近,就真的搞不懂了。


家家樂智能科技


我老家河北,老公老家四川,我們在杭州生活。在寶寶沒出生之前,老公就提過想讓寶寶學三種語言,既會河北方言又會四川方言還要說普通話。說實話,我聽到的時候內心是很反感的,因為我聽不懂他們當地話。我可以開玩笑跟老公說聽他們聊天就像做英語閱讀理解一樣連蒙帶猜,但是我不希望我的兒子也要說一嘴我聽不懂的語言,就這麼簡單。即使河北方言我也沒打算去教他,原因一樣,不希望老公聽不懂。但是在後來我和朋友交流中,我同意了老公的做法。

首先我搞明白了我、老公和寶寶我們仨在家時說的是普通話,寶寶學會了四川方言和河北方言也是和爺爺奶奶以及姥姥姥爺聊天時才用得到,不存在讓我自己聽不懂或者老公一人聽不懂的情況。

另外多學一種語言,在說的時候會迫使大腦去識別、調整語義,並且在不同的語言系統中交流,這一過程可以有效鍛鍊大腦的功能,讓大腦越用越靈活,同時此功能也會幫助人們在解決其他問題時懂得調整。能講多種語言的人,尤其是小孩子,會有更強的思維轉換能力。

網上也有很多關於寶寶學習多種語言的好處,其中還有一條是對寶寶大腦結構的改造。人們學習新的語言是對大腦的一次鍛鍊,刺激大腦灰質的神經元和突觸的結構使其更加緻密與活躍,對寶寶未來學習能力很有幫助。

最重要的是寶寶學習語言的能力很強,我們怕他累著,擔心他混亂,其實人家遠比我們想的要優秀的多。技多不壓身,多會一種語言就多一項實用的技能,多會一種方言也可以進一步拉進寶寶和兩地親人的關係,有益無害。


時夏7


不難,我們小時候相鄰幾棟樓的鄰居有寧波人、蘇北人、南京人、蘇州人、無錫人等。雖然平時大家都說上海話,但他們自己家人說話就會用家鄉方言,久而久之我們在一旁也能聽懂,簡單的也會學說。還有我家親戚在北歐,他們家小孩來上海玩,我們發覺十幾歲的小孩會至少4國語言,瑞典語、西班牙語、法語、英語還有能聽說簡單的上海話,廣東話。總之環境是語言的最好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