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最近天天閒在家裡,發現一部高分下飯美劇——《良醫》,由賽斯·戈登和麥克·里斯託執導,弗萊迪·海默主演的醫療題材電視劇。對,就是那個畢業於劍橋大學的高材生——童星弗萊迪·海默。劇集講述了由海默扮演的,一個年輕的患有自閉症以及學者症候群的外科醫生肖恩·墨菲加入一間著名醫院的故事。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患有自閉症的肖恩·墨菲雖然不擅長交際,但是誠實、善良且率直。因為自閉症的原因,他經歷了一個悲慘的童年。從小不被父親所喜,一直陪伴自己的小兔子也被父親摔死,我很難想象這對一個自閉症患者來說意味著什麼。但是,還好,他有一個溫暖的弟弟,在被父親嫌棄時,毫不猶豫的過去擋住;哥哥心愛的兔子死掉了,又堅定地帶著他離家出走;悄悄給哥哥準備禮物然後摸摸他的頭告訴他“我為你感到驕傲”。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溫暖又美好的弟弟


可是,這麼溫暖又美好的弟弟卻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肖恩失去了他生命中唯一可以交流的朋友,從此,他便下決心要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幸好,肖恩再次遇見了貴人——院長格拉斯曼。看著他長大的院長,力排重難讓肖恩成為了大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肖恩也憑藉自己高超的記憶力、空間能力以及冷靜客觀的行醫態度,獲得了同事的認可。在和同事、病患的相處中肖恩漸漸學會了如何和人交流、接納他人,也學會了愛和被愛。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沒有金手指,也沒有個人英雄主義。

這是我看這部美劇最大的感悟,整部劇裡沒有美國電影常出現的個人英雄主義,也不像清宮劇裡的主角一樣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榮登寶座。只是從肖恩的視角出發,闡述了整個醫院醫生的專業和協作。雖然有對病人不同治法的矛盾,但都是以非常專業的角度為病人分析病情,尋找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手段。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克萊爾和梅倫德斯


裡面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善於溝通、認真努力又感性的實習醫生克萊爾·布朗;立志為自己理想而活,即使在醫院受委屈也不回家繼承公司的富二代醫生,傑瑞德·盧卡;高學歷、有點功利,但並不惡毒,也不綠婊的美女醫生,摩根·雷茲尼克;還有我最喜歡,也最有人格魅力的外科主治醫生梅倫德斯,他醫術高超,雖然開始拒絕肖恩的加入,但後來慢慢了解肖恩後,放下了偏見,和肖恩成為了好搭檔,還有點護犢子。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前兩集的時候,彈幕裡出現和猜測最多的便是“他是壞人嗎?”、“到底哪個是反派?”,結果一直到快結局都沒有發現一個所謂的壞人,反派角色。每個人都很專業,只要是為了病患好的,都會以非常專業的態度面對,不會背後使絆子,更沒有勾心鬥角。

所以,“良醫”與其說是指主角肖恩·墨菲,不如說是整個醫院的醫生。裡面沒有狗血的劇情,沒有亂七八糟的關係,每一集、每一個人都在顯示他們的專業和人性化的治療手段。

病患與醫生互相治癒。

如果說整個醫院醫生的故事是一個連續劇,那麼每集的病患則是一個單元劇。肖恩每接觸一個病患都可以從病患的故事中自我思考,找到自我,這對一個自閉症患者是很重要的。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在之前肖恩把院長格拉斯曼當作唯一的朋友,院長也認為肖恩是一個“患者”,時刻都需要自己的幫助,幫肖恩找房子、找工作,處處管束著他。可是發生了一件事,讓肖恩和院長的相處模式改變了,這也是肖恩走向獨立、找到自我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在一個很平常的早上,肖恩在便利店時卻發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碰到了持槍搶劫的歹徒。肖恩不願意配合,結果歹徒失手把另一個女孩打傷。因為這件事,院長格拉斯曼固執己見要肖恩去看心理醫生,肖恩多次拒絕無用,正茫然的時候,人生導師一樣的人物出現了。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世界頂級的電競選手鮑勃,在醫院看韌帶損傷,卻被肖恩發現他身體內有腫瘤。雖然可以經過手術摘除,但是會導致半邊癱瘓,從此再也不能參加電競比賽。這位年輕的男孩很樂觀,也欣然接受了事實。男孩告訴肖恩,做事情要跟隨自己的心,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於是肖恩跟院長髮生了第一次大爭吵,我能理解院長的擔心與做法,也能理解肖恩的抵抗。這不正說明,肖恩小可愛正在長大嗎。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良醫不止醫疾病,也能讓醫生在和病患的相處過程中,領悟生命,體會人生。肖恩正是在一次一次的和病人接觸中,慢慢成長起來,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學會了拒絕,也學會了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潛在小規則。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愛好自由爬山的小姑娘,在一次爬山時不小心從半途中摔了下來。醫生有兩種手術方案,一種是保守治療,不過康復後小姑娘不能再進行諸如爬山等極限運動;另一種手術有風險,但是如果手術成功可以恢復如初。父母當然選擇保守治療,畢竟除了不能再從事爬山等刺激運動,其他的基本上沒什麼影響。可小姑娘卻認為,以後不能再爬山,和殺了她沒區別。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由於小姑娘未滿18歲,所以手術方案還是由父母做決定。父母情願小姑娘以後不認他們,也只想要她活著。看到這裡彈幕裡都在說這對父母真自私,就這樣剝奪了女孩的夢想。

我自己也在想,如果我碰到這種事會怎麼選擇,大概率也是選擇保守手術吧。即使他恨我,我也不願意拿生命去冒險。我不知道夢想在生命面前是不是該讓步,可我知道“他”活著,才有希望。我想,發那些彈幕的應該是作為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也許等他們當父母了就能體會這種心情。

可是,靜下來也好會反思,我們平時對孩子說的“為你好”,和這對父母做出這種決定的“為你好”,本質上是一樣的嗎?即使是關乎生命。

《良醫》,豆瓣9.2分:自閉症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治癒的故事


劇中,每個人物的刻畫以及對病患的人性關懷,都是這部劇最大的亮點。電視劇裡的劇情不狗血,沒有亂七八糟的感情線,只有專業和互相尊敬,裡面各個角色也都隨著劇情而成長,完了還能引發觀眾思考,我想這就是一部好劇吧。

最後,肖恩和院長的關係發展為互相陪伴和相互鼓勵,不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不放心和事事包辦。就像我們和孩子,小時候他的世界裡只有你,所以依賴你,把你當成心目中的超人。後來,有了青春期的叛逆,讓你們暫時產生了矛盾,但那不正是孩子長大的標誌嗎。最後的結局,肯定也是孩子長大了,但不妨礙你們繼續陪伴和相愛,這種陪伴是一種更成熟的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