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生命守護這座城——追記犧牲在防疫一線的好民警喬錦仁


他用生命守護這座城——追記犧牲在防疫一線的好民警喬錦仁

西安市公安灞橋分局57歲民警喬錦仁連續工作28天后,因心源性猝死倒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天——2020年2月23日。喬錦仁走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用生命守護他熱愛的這座城,用忠誠詮釋了人民警察的責任和擔當。

最後的戰“疫”:疫情防控一線,疫情在前警察不退

1月26日,已經連續值班兩天的喬錦仁與公安灞橋分局其他民警一起全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從那天起一直到2月5日,喬錦仁被安排在紡織城公安檢查站開展車輛、人員登記檢查,並配合派出所入社區摸排核查涉疫情人員情況等工作。2月6日,灞橋區疫情防控住宿服務點啟用,有著32年黨齡的喬錦仁第一個報名請戰。自始至終,喬錦仁都信守“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莊嚴承諾!連續28天奮戰在一線,57歲的喬錦仁始終堅守崗位,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紡織城公安檢查站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老喬的最後一個戰場。“老喬雖然只是局裡派到檢查站的支援力量,但是他從來沒有一絲懈怠,有條不紊地引導車輛、人員進入登記檢測區域,並耐心地做著安撫解釋工作。”紡織城公安檢查站站長屈正說,喬錦仁在檢查站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時對於所有進入西安的車輛及人員信息的詢問登記都很翔實,給年輕民警做了很好的示範。後來,喬錦仁被抽調到疫情防控住宿服務點工作。原本還打算等到疫情結束時,把喬錦仁請回來給檢查站的年輕民警分享一下工作經驗,可萬萬沒想到2月23日上午,屈正突然接到了喬錦仁去世的消息。

張勇勤是喬錦仁所在的公安灞橋分局經文保大隊民警,也是喬錦仁在疫情防控住宿服務點的搭檔。2月23日上午,他敲門準備叫喬錦仁吃早飯,卻發現把老喬叫不起來了。“當時我的心瞬間像是被什麼東西揪住了一樣,很難受很難受,我握著拳頭在胸口使勁兒砸了七八下,回到房間趴到床上大哭了一場。”自從喬錦仁的追悼會後,張勇勤就拒絕了所有的採訪,因為他目睹了朝夕相處並肩作戰的同事突然去世,他不願再一遍一遍回憶這苦痛的經歷了。

喬錦仁的犧牲,給疫情防控住宿服務點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帶來了巨大的悲痛,但大家仍然堅守崗位,直到最後一名群眾解除隔離。如今,任務圓滿完成了,喬錦仁卻沒能看到。灞橋區紅旗街道辦事處幹部姜峰立說,“老喬是退伍軍人,我也是。同是退伍軍人,我從他身上看到了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和退伍不忘志的高尚情懷。作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我們要繼續學習發揚這種精神,徹底打贏這場抗疫戰。”

最後一個案子:他是全市辦案尖兵,工作一定做要做到最好

“凡是與老喬接觸過的人都會說,他人不錯,工作起來也非常認真負責,對待工作要麼不幹,要幹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公安灞橋分局國保大隊教導員趙廣宏說,“2009年,老喬剛從灞橋派出所調到國保大隊後,用一個月的時間翻看了局裡以前所有的案卷,期間還經常向同事請教學習相關法律,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從一個基層的社區民警成長為‘全市辦案尖兵’,在國保大隊的10多年裡,光是獲公安部表揚的案件就有50多起。對於這些榮譽,喬錦仁總是說,“這些都是咱的本職工作,沒啥可說的,大家都很辛苦。”

公安灞橋分局紅旗派出所副所長喬煜和喬錦仁一起工作過,他說,“去年我們所裡有一個案子,非常複雜,千頭萬緒,專案組的民警們焦頭爛額,仍找不到案件的突破口。於是,我們就把喬哥請來了,他當時經常駐紮在專案組,和大家一起找破案線索、分析案情,還教大家怎樣尋找突破口,怎樣從繁雜的線索中,找出有用的,一忙就是好幾個小時。最終案子不僅成功告破,還獲得公安部、省公安廳、市公安局的通令嘉獎。”

在國保大隊這些年積累的辦案經驗,喬錦仁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專家,經常被基層派出所請去進行業務指導。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同事們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又想了他。由於當時民警掌握的線索非常少,經過大量摸排走訪,才從監控視頻中發現了一名女子模糊的背影和嫌疑人大概的體貌特徵,但僅靠這點線索根本無法破案。聽同事們說這個案子後,喬錦仁就利用疫情防控中短暫的休息時間,琢磨分析案件的關鍵線索。很快,喬錦仁憑藉僅有的一點線索,將嫌疑人的範圍縮小到兩個人,接著他又提醒辦案民警查一查附近小區的出入記錄。辦案民警終於發現了嫌疑人的蹤跡,涉案人員全部被抓。這個案子從發案到成功偵破,僅僅用了三天。

翻開喬錦仁放在辦公桌上的工作筆記本,上面寫著這樣的一句話:“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期間,喬錦仁和喬煜還約著等疫情結束後,一起去外地出差,深挖一起案件,沒想到這次公差永遠被取消了。“直到現在,我還是不願相信,老喬走了。曾經多少個日夜,我們一起分析案情、一起找線索、一起辦案的情景,在腦海中不斷浮現。老喬我們捨不得你離開,快回來!”直到現在,趙廣宏再回憶起喬錦仁時仍然泣不成聲。因為經常一起討論案情,有自己辦公室的喬錦仁一直以來都習慣跟趙廣宏擠在一起,倆人共用一個辦公室和一張辦公桌,喬錦仁生前吃的控制血壓的藥,經常用的血壓計、工作筆記本、茶杯等,現在都還在桌上放著。

最珍貴的回憶:他平凡極了,但失去後才發覺如此偉大

喬錦仁犧牲當晚,公安灞橋分局就為他設立了靈堂。因為正處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不能舉行大規模的追思活動,前來弔唁的領導、親朋、戰友、抗疫一線的防控人員只能依次有間隔地進入靈堂內為喬錦仁送別,甚至跟喬錦仁沒有打過交道的防疫一線工作人員也特意趕來為他送別。

據悉,1982年10月,喬錦仁入伍,1994年,因表現突出,由戰士提幹為上尉正連職軍士長。1996年,任軍需科副營職助理員,從基層步入機關因工作成績突出榮立個人三等功。2000年,喬錦仁任空軍工程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學員二隊隊長,從一名普通的炊事員到營級幹部,他始終如一,踐行著軍人無私赤誠和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2002年從軍20年的喬錦仁轉業了,脫下軍裝穿上警服,成為公安灞橋分局基層派出所的一名民警,此後工作就成了他的重要部分。剛進入派出所工作時,喬錦仁被分到核鍛社區管片,那時社區警務室還沒成立,但他就自己的電話向轄區群眾公佈,而且確保隨叫隨到。回憶起喬錦仁,核鍛社區的主任劉西勤有些悵然若失,“如果能知道老喬今天會成為英雄,我當時肯定會多留意一些他的點點滴滴。可有時英雄在自己身邊,自己不知道,只是覺得他人特別好,到今天才知道當時的疏忽和不夠珍惜。說到這裡,劉西勤難過地說不下去了,停頓一下又說道:“我現在想,如果喬警官不是把工作看得那麼認真,能把自己稍微給心上放一下,不是那麼忘我工作,如果他心疼一下自己,是不是這種事就不會發生。”

喬錦仁就是這樣,普通極了,也平凡極了,但總能在別人需要他的時候無私地將自己捨出去給每個人。有的時候,誰也不覺得這種人多珍貴,可一旦抽離了這樣的生命,不管是家庭,還是單位,留下的空洞竟然這麼大。

“2月22日,喬錦仁還在戰友群裡發了一張他身穿防護服、帶護目鏡、戴口罩的工作自拍照,跟戰友們互道平安,相互叮囑疫情期間做好防護。可是誰也沒想到,這竟是他跟戰友們最後一次聊天,這張看不清樣貌的照片也成了大家最後的回憶。”喬錦仁的戰友何漢軍哽咽著說。

最虧欠的家人:說好的團圓飯永遠都補不上了

正月初八是喬錦仁母親的祭日,他不會忘記這一天。而疫情形勢的嚴峻,讓他不得不把這一天藏在心裡,他答應弟弟妹妹,等到疫情過去,他會專門回去,給母親上墳,但如今,他永遠不能回去在已經泛起春意的墳頭捧一抔土給母親了。

2月23日上午,喬錦仁的妻子胡良琴一早起來把房間打掃趕緊後,想起老喬之前提過自己晚上會抽空回來給她和女兒炒臘肉,剛準備到廚房淘米泡臘肉,家門被敲響了,聲音很沉悶,打開門三個身穿制服的警察站在家門口,是喬錦仁的戰友。胡良琴在他們陪同下來到了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喬錦仁靜靜地躺在那裡,她跑過去,拉起他的手,撫摸他的臉,他已經渾身冰涼,任憑怎麼喊都沒有反應。胡良琴一下哭昏過去了,她不能接受老喬的離開。說好的一家人等疫情結束後一定補上一頓團圓飯,說好的會疫情結束他平平安安的回來,喬錦仁對妻子和女兒食言了。

送走了喬錦仁,戰友們把他的遺物整理好帶給胡良琴,裡面有一摞子榮譽證書,很多獎牌。胡良琴這時才知道,喬錦仁榮立過7次個人三等功,12次個人嘉獎,還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先後榮獲“優秀士兵”、“優秀共產黨員”……這一切榮譽,都是她第一次看到聽到,工作中的曲折跋涉、困難艱辛更是一個字都沒和她提過。甚至他還未曾對妻子、女兒留下一句話,就這樣離開了。

如今,喬錦仁已經離開十多天了,胡良琴守在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裡,感覺整個屋子空蕩蕩的,房間裡喬錦仁在遺像中帶著微笑,而妻子和女兒卻總是忍不住眼淚就下來了。

喬錦仁犧牲後,西安市追授他“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陝西省軍區政治工作局聯合追授喬錦仁為“陝西最美退役軍人”。

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龔偉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