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買回一個月的肉雞,只喂糧食三個月可趕上土雞的品質嗎?

土家茶專家


從養殖場買回一個月的肉雞,喂三個月糧食能達到土雞的品質嗎?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達到。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從市場上買回來的肉雞,僅憑放羊兩三個月,是不可能跟土雞完全相同的。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在很多農村養殖的土雞都是這麼幹的。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利益使然。



在我們老家有一個人,他就是專門從事這種土雞養殖的工作。先到養殖場,購買已經長大的活雞,回來放在自家的散養場裡養殖3~4個月,然後再送到城市裡面去銷售。說實話,他自己建的養殖場還算不錯,環境也還可以。如果真的用自家品種養殖,兩年左右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好的農村土雞了。但是如果要按照傳統方式養殖,其收益必然受到影響,一方面是養殖週期太長,期間的風險不可控,而且養殖的成本比較高,完全沒有太多的利益可圖。而從市場上購買,半大的雞仔回來養殖幾個月在當做土雞販賣,這中間的利潤就要高出很多。

但是我們要知道,真正的土雞養殖是需要有幾個條件的。並不是說在農村養兩個月就能將肉雞變成土雞,只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講,很多人無法辨認,所以會被一些不法商販矇混過關。對於農村土雞養殖來講,以下這幾個方面非常關鍵。


第一,土雞品種必須是以本地雞為主

土雞之所以土,其的核心就是因為它的品種。只有符合當地養殖的老品種土雞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土雞,而一些外來的培育過的新型品種,在肉質口感方面都跟本地土品種有一定的差距。哪怕是按照本地土雞的養殖方法養殖,也很難達到土雞的真正品質。

第二,土雞養殖需要一定的時間為基礎

土雞養殖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並不是說通過為三四個月的飼料就能夠讓其成型。這種雞不像養殖場裡面的速成養殖方式,必須要讓其通過豐富的食物來源,慢慢的生長,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將其品質和營養價值最大化。過去在農村養殖土雞,哪一個不是要一年以上?所以僅憑三四個月喂一點糧食,是不能將肉雞變成土雞的。


第三,土雞需要以很大的活動量為支撐

過去農村散養土雞,除了晚上將其關在雞棚裡以外,其餘時間都讓其在家門口自由散放,並不會去管它,在這種情況下雞的活動量可以得到保證,所以讓雞肉更加緊結,更加有韌性,而且品質更加。而在養殖場養殖的雞,其活動量是明顯不足的,所以哪怕是放在農村讓其散養三四個月,也沒有辦法完全改變,這種品質肯定是有一定差距的。

第四,土雞的食物來源更加豐富

農村養殖土雞除了喂糧食以外,還要靠其在自由散放的過程中,尋找大量的草籽,蟲子以及其他的食物來源。這樣養殖出來的土雞,由於其食物來源比較豐富,所以營養價值更高更為均衡,品質口感都會比一般的用飼料養殖出來的雞要好得多。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僅僅憑短短三個月是無法改變的。


所以總而言之,如果將養殖場中購買來的土雞在農村放養兩三個月就想達到土雞的品質,這是一種奢望,也是一種空談,根本不可能真正做到。但是確實在市場上有這種做法,而且比較普遍,因為這樣做可以以較低的養殖成本來獲取較高的利潤。在消費者無法辨認是否是土雞的情況下,很容易上當受騙。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您覺得將養殖場的雞放在農村養幾個月,有沒有可能達到土地的品質呢?歡迎您在下面發言,說說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止茶


不可能,我家就有這樣養雞,肉質,味道上跟家裡的純土雞沒得比,不過比飼料雞會有雞的香味,肉吃起來會有甜味肉稍微緊實點,之前有隻飼料雞回來養沒賣出去的養了一年自己吃,還是比不過純土雞,肉就是不脆沒有純土雞的香味就是比不了沒辦法。看看我家的純土雞,那個皮色肉色,飼料雞之後在養多久都比不了。



陌城丶影


我們家是農村人,雖然說如今因為工作生活大多數住在城市裡,但是吃慣了農村的土雞肉,在城市裡買的很多雞肉都是飼料雞,吃起來口感相差很遠,作為農村人出來的媽媽,就想到去禽畜批發市場批發一些成品飼料雞回來自己喂糧食幾個月再自己家殺來吃,具體怎麼樣呢?我分享一下:


為了能吃到媲美農村土雞口感的雞肉,決定去禽類批發市場買三四斤重的成品雞回來喂糧食改造肉質


其實這個計劃最初實行的時候應該是十幾年前了,當初有這個想法,還是因為住在城裡市場旁邊,而且雖然我們家是再城市居住,但是是屬於自己家的自建房,在樓頂有自己的空間,才能實行這個想法,如果是那種商品房,就沒辦法實行了。

也是我們嘴刁,家裡小孩子多,而且我們家比較少吃豬肉,不太喜歡吃豬肉,平時牛肉羊肉太貴,便宜的就是雞鴨鵝魚這些了,雞是在禽類裡最便宜的。但是我們小時候吃慣了農村的土雞,媽媽剛開始在城裡買了飼料雞給我們吃,一直都吃不慣,覺得雞肉太柴了,小孩子都覺得不好吃,大人肯定也覺得難吃。

飼料雞難吃,直接在市場買土雞又太貴了不划算,媽媽看到菜市場賣菜的阿姨每天賣青菜都會剩下不少的老菜葉丟掉,就想著靠近市場,家裡又有地方,不如買些雞回來自己養著,養大了自己家吃,自己養的不喂飼料總好過外面賣的飼料雞的。

想到就做,媽媽叫爸爸在樓頂用東西搭了一個雞棚,再去禽類批發市場批發了十幾只大約三四斤重的成品雞回來,同時也買了一些幾兩重的小雞回來一起混合著養,因為大的雞是要關在大籠子裡的,大的雞吃掉下的糧食,就由小雞來撿起來吃掉,不至於浪費。

我們自己餵養的雞,不買那種商品飼料,買了一些米糠,碎玉米,然後就每天拿點剩飯,混合碎玉米、米糠攪拌來喂,平時還撿一些老菜葉,爛紅薯這些來煮熟來喂。經過這樣喂這種粗糧食的雞,口感雖然不是那種在農村山地放養的土雞的口感,但是比起飼料雞的口感已經是好上很多倍了,自從實行這個樓頂養雞計劃以來,十幾年過去了,每年我們家在樓頂都會養兩三批雞,兩三批雞養好,足夠解決家裡大半的雞肉消耗了。喜歡吃雞的時候就殺一隻,自己養的放心。

養殖場買回一個月的肉雞,只喂糧食三個月,有場地放養的話,可以趕得上一般散養土雞的,不過不是那種純散養一年的土雞

如果說要在養殖場買一個月的肉雞,喂糧食三個月,要趕上市場上銷售的一般土雞,還是可以的,但是這要需要場地給雞散養,不能圈養。

我們家每年在樓頂養的基本也就三批左右,因為是再高樓的樓頂,在夏天的時候天氣太熱了,雞養在樓頂溫度太高受不了,曾經就有夏天雞被熱死的現象,後來只能減少雞的數量再加上裝風扇散熱,才解決。

夏季一般是等到中秋節過後,就開始去買三四斤的肉雞回來,在自己家樓頂餵養,經過幾個月到了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吃了。這幾個月已經足夠改善雞的肉質了。但是由於是再樓頂圈養,肉質還是不太好。

雖然無法和真正的農村土雞比,但是可以和那些市場上大多數標稱的散養土雞一較上下了。

雖然這個辦法可行,但是這個畢竟不是真正的土雞,也不能充當真正的土雞給用戶,要注重口碑,因此在銷售方面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在進行實行這個辦法前,要多方面考慮清楚才決定要不要實行,在此希望你的養殖大計能夠成功。


潯鬱視野


味道會有改良,但是趕不上土雞。如果你一直喂能張到十多斤以上。以前我餵過一隻長到19斤。肉質還是不如老土雞。現在真正老土雞很少了,因為現在的紅公雞都是改良過的雜交雞種。老品種基本見不到了。我都擔心過幾年真正的土雞消失了。

我父母從事專業養雞有二十多年了,起先養的是四十多天得肉食雞,近幾年開始養六個月左右出欄的紅公雞。我想說的是市場上真正意義的土雞很難買到。都是添加飼料養殖。很多老人從我家販雞每次買個十隻八隻,到集市上說是自己養的[捂臉]。現在農村基本沒有自己養雞的單純喂玉米成本高的很,即使有老人喂個三隻五隻的也留著自己家人吃了。


白水鑑心A


去養殖場那,買已經餵養了一個月的肉雞,再買回來自己用糧食,養三個月。是不是可以趕上,土雞的品質?我覺得是可以的,原因我下面和大家講下:

  1. 現在農村很多地方養的土雞,也多數不像是以前自己家老母雞孵化出來的,很多人都是直接去集上買的雞苗。像是在我們那這幾年比較流行養黑五雞,剛開始雞苗也是來源市場,不過雞苗較貴一隻需要16元。一些人不捨得花錢,就自己用其他的黑公雞與黑五雞雜交,生出的蛋去孵化。這樣育出來的雞一些都變得不純了,品質改變了。而其他的肉雞也是和這差不多的情況,本有的土雞品種,基本上都被肉雞所替代了。

  2. 這也是為何,現在一些人覺得自己家養的土雞,在味道上沒有以前香的一個原因,品種都改變了,自然不會是原來的味道了。而你買回來的肉雞隻是大了一個月,再買回來如果是散養的話。

  3. 雞除了吃你喂的糧食,也會在周邊旁邊尋食。經過三個月的生長環境,及吃的不同的糧食,而雞長肉的速度,也就變慢了,雞的肉質也是會向家養土雞的品質上改變。


那將這種雞拿去當農家養的土雞賣,消費者能分辨出來嗎?

  • 我認為是不能的,不光是城市的人,就是農村50歲以下的人,他們多數的人也是分辨不出來。他們只會從燉的湯的油花黃不黃,或者是雞的腳等方面,去做簡單的分辨。並且這些人也就多數沒在家中養過雞,吃的都是老一輩人養的。以前土雞與現在土雞的差別,多數人也是說不出來的。

  • 最後就是,其實在市面上不少養土雞的人,他們也並不是全部都是用糧食餵雞,特別是養的數量多的人。如果只是喂糧食不吃別的,雞的生長是很緩慢的。並且要很長時間才能出售,而多數養的人也沒有好的銷路。自然不會像以前85年代前,那時自己都吃不飽,哪有什麼糧食去餵雞,都是讓雞自己找吃的,再給些野菜什麼的。那時的雞生長週期才叫個慢,而長得越慢,肉也就越緊實。


綜上所述,現在雞的品種和以前比起來,純正的土雞是很少了。就是農民家中很多都是購買肉雞的苗子,回家再養。也有不少人並不是都是將土雞散放著養,很多都是圈起來養,土雞的活動範圍早就沒有像以前那麼廣了。

至於為何要圈養,最大的原因就是怕被偷。農村現在本來青壯年就少,都是些老婦幼在家,平常也是要做農活的,村裡都人較少。因此多數人,是不敢將雞放任在院子外面養。如果你買回來是散養,這樣經過三個月時間,雞的品質與那些圈養的土雞,是不會相差太大的。當然你要是也是買回去圈養,這就很難說了。

大家好, 我是果鄉農人。以上是我對題主的問題,進行的解答。歡迎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指出,一起進行探討,謝謝大家!

果鄉農人


養殖場買回一個月的肉雞,只喂糧食三個月可趕上土雞的品質嗎?

在農村裡,經常看到一些村民從肉雞養殖場裡,以便宜的價格買來肉雞。然後再用糧食喂上幾個月,等到有客人來的時候或者解饞的時候殺了肉雞吃。而這肉雞在經過農民們的飼養後,一般可以長到10斤左右,我見到最大的一隻肉雞漲到13斤。對此有人也是比較納悶,肉雞和土雞餵養的方式一樣了,那麼農民飼養用糧食的肉雞能否趕上土雞的品質呢?李子來回答。


李子認為,縱使肉雞和土雞的餵養方法一樣,但是因為品種、發育、習性等原因,肉雞的品質是不能喝土雞相比的,其味道也是差了好多。具體原因我們一起分析:

品種決定雞肉的品質

就品種而言,雞分為很多品種的,這其中包括肉雞品種、蛋雞品種,以及農村裡的土雞等品種。就品種而言,人們普遍認為由於農村裡的土雞因為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因此土雞的品質就超過了蛋雞和肉雞,而在土雞品種中,國內的蘆花雞更是土雞中的上品。

因此來看雖然雞餵養的糧食是一樣的,但是因為品種的關係決定了土雞、肉雞以及蛋雞的品質。所以在覺得在雞的肉質選擇上:本地土雞>蛋雞>麻雞>肉雞。

雞的習性決定了雞肉的品質

土雞的習性:就習性而言,本地土雞是屬於活潑好動類型。從土雞小的時候,在母雞的帶領下就尋找著各類的蟲子和野菜等。等到土雞長大一些,就到處的跑,有時候還會飛到樹枝上,屋頂上。再到長大以後小土雞因為各種打架又是忙的不亦樂乎。而這土雞在經常的鍛鍊下,因為經常的活動一些體內的垃圾也是排了出去,而留下精華,所以這樣的土雞品質是非常的好的。

肉雞的習性:但是肉雞的習性就不同了,因為肉雞是經過科學家培育的,所以肉雞在習性上就變得非常懶惰了。特別是農民們在餵食的時候,肉雞除了吃糧食以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趴著不動的,更不用說肉雞到處的亂跑了。因為活動量不同,肉雞體內的脂肪在體內非常的多,因此肉雞相對於土雞品質也是大打折扣。

生長髮育阻礙了肉雞的品質

肉雞的發育:農民從養雞場裡買回肉雞以後,飼餵糧食的情況下,肉雞的發育也是相當快的。我曾經做過實驗,在肉雞生長髮育階段,30來天的肉雞一天消耗2兩飼料,就可以生長1兩多的肉,而這生長速度和料肉比是任何動物都不能相比的,彷彿和“吹氣球”一樣。正因為如此,肉雞因為生長過快才出現了肉質的品質嚴重下滑的情況。

土雞的發育:“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的”這句話一點也不錯。在生長過程中,由於土雞的發育非常緩慢,純正的土雞在一年的生長過程中,只有3.5斤左右。但是這3.5斤的土雞卻是精華的所在。這和10斤左右肉雞相比,因為生長髮育不同,因此雞肉的品質也是不同。

總上來說

從上面的幾點可以看出,肉雞在飼餵上和土雞飼餵一樣糧食,但是由於兩者之間的品種不同、生長習性不一樣、還有發育不同、體重不同、日齡不同等原因,則導致了在雞肉的品質上也是不同的。而人們在習慣了土雞的味道後,就不願意在接觸肉雞的味道了。


李子說農


對於肉食雞的養殖主要是靠飼料、激素進行養殖,養殖的生長速度非常的快,平均42天就可以出欄,肉食雞生長速度像吹了氣一樣的膨脹,從只小小的雞苗經過42天的時間就長成了六七斤的大雞。對於營養專家而言,他們感覺的,這種雞肉是不能夠吃的,也是不可思議的,但是肉食雞的生長速度快直接解決了人類對於接受的依賴性的需求量。如果說沒有這麼快的生長速度的話,就像農村家裡餵養的土雞那麼生長的話,是遠遠的不能夠滿足人類對雞肉的消費需求的。所以一個問題必須從兩方面來看,一個問題有利的一面也有有不利的一面,但總體上來說這個事物的存在,至少有利的方面在不斷的發展。當然對於像非洲豬瘟病毒這種情況來說是不利的方面,從達爾文的進化論方面來分析,非洲豬瘟病毒對生豬起到了品種的優化,也就是說適者生存。

對於肉食雞餵養一個月以後,這個肉食雞的體重就能達到3~4斤,然後把它買回家像土雞一樣的餵養它。其實這種做法也是很好的能改變,呃肉食雞的肉質的味道,至少比42天出來的肉食雞的味道要好很多,雞肉要香很多。在這一點我父親已經做過多次的經驗,因為肉食雞的生長速度非常的快。在一些養肉食雞的養殖戶的家裡,他們經常有一些因為肉食雞的體重達不到標準,而把這些小肉食雞放在家裡面養,或者是賣給周圍的農民。我父親就會買這些體質比較弱的,個頭比較小的肉食雞拿回家來養上一段時間。

我父親一般每次買三四隻這樣的肉食雞,然後放在一個地方攔起來,用小麥、玉米和一些青菜或者青草來喂這些肉食雞。一般餵養上三四個月的時間由三四斤的這樣的肉食雞能長到20斤左右這麼大的雞。的確肉食雞經過這種方式慢慢的餵養,個頭長得非常的大,而且肉也非常的多,肉吃起來比那些肉食雞的雞肉要好一些,比土家裡餵養的土雞味道要差一些,可是吃起來還是非常好吃的,就是說沒有那麼香的味道,但比豬肉的味道要好吃很多,只是餵養的時間比較長一些。

總之,想購買養殖場養的一個月的肉雞放在家裡用糧食和青菜去餵養的話,這樣生長的速度比較慢一些,但是漲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一般在三四個月以後能長到十五六斤到20斤的樣子,吃起來的肉肉味道非常的好,比肉食雞的味道要強很多很多,當然比家裡的土雞的,肉質的味道稍微差一些,但是肉的柔軟度比較軟,還這一點比家裡的土雞好吃一些,對於老年人和孩子特別喜歡。如果是你在農村牙口不好的話,可以買幾隻這樣的肉食雞放在家裡餵養,開始的時候必須用飼料和糧食慢慢的馴化,不要開始只為此糧食,這樣吃飼料的一些肉食雞接受不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我是拖拉基斯基


有很多投機分子,把養殖場的淘汰雞買回來,進行放養並改喂玉米等糧食作物,飼養一段時間後當土雞出售,欺騙消費者賣高價謀利,這是一種短視行為,更是欺詐!絕不能姑息。

至於你說的從養殖場買回一個月齡的肉雞,再用糧食飼養三個月,其肉質肯定比肉雞要好,但還不足以和純土雞媲美。

肉雞是人工選育,生長速度快,飼養週期短,脫溫雞苗三個月左右出欄,體重達5-8斤,也被稱為“速成雞”。採取室內限動規模養殖,以合成飼料為主食。肉質細嫩肥碩,肉色呈淡白,但口感如嚼蠟,淡而無味。

土雞是當地傳統品種,以農戶家庭零散養殖居多,生長速度緩慢,6-8個月長成,體重一般3-5斤之間。一般採取放養或區域圈養的方式,主要以糧食作物為主食,蔬菜和瓜果為輔。肉質略粗糙,肉色淡紅,口感柔韌筋道,香醇濃厚。

肉雞和土雞都是雞,由於先天“基因”有差異,後天生長環境不同,餵養方式各異,所以很難達到同質目標。正如黑色人種在白色人種聚集區生活,也無法成為白色人種一樣。

如果把從養殖場買回的肉雞與本地土雞混養,進行雜交選育改良,孵化出二代三代,再採取放養,並以喂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經過6-12月的時間,或許肉質會趨於一致,有興趣不妨試試。但是這樣的成本會比較高。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想吃土雞沒有捷徑可走,想賺錢謀利誠信為本。肉好吃錢好花,但昧良心的事咱別做。


紅姐說鄉村


養雞場買回一個的肉雞,三月敢不上土雞,養殖場一般都是以混合飼料為主,而土雞以主糧為主飼料自己配製。師付你家母雞多少錢一隻在。妹子,你買雞我送給你一隻。麼是在?那裡人換一隻雞挺好的嗎。





邢東紅農家樂編劇


這個答案很簡單,肯定不能和土雞的肉質比。現在很多消費者對肉質口感有要求,但是到底什麼是影響肉質口感的因素並不清楚,所以會有很多的誤解。



影響肉質口感的因素很多,大概分四類:

1 品種。

品種是先天條件。有的品種肉質好吃,有的品種肉質不好吃。例如白羽肉雞,這個品種的育種體系就是為了讓雞長肉,但是肉質比較柴。窯雞飼養週期比較長,外觀也很漂亮,但是它的肉質跟同樣日齡的其他土雞比,肉質就要差些。這也是肉雞回家養兩個月,肉質不能跟土雞比的主要原因。



2 日齡。

影響肉質口感的主要成分是風味氨基酸。風味氨基酸在雞體內的沉積需要時間。前期雞主要是長身體,等體重固定,風味氨基酸開始沉積速度加快,一般是從3-4月以後,沉積速度開始加快。因此,雞飼養久了口感才會更好。

3 活動量。

雞的活動量,會影響雞的脂肪沉澱,脂肪沉澱慢,蛋白質含量高,肉質更緊緻,因此口感更好。這種情況,在養殖場就可以很明顯對比出來。同樣日齡的雞,雞販子收網養雞一斤價格的價格要比籠養雞價格高0.2-0.3元。就因為網養雞可以有少量的活動,更不要說散養雞大量的活動範圍。



4 食物。

雞吃的東西,會直接影響到雞的肉質口感,例如雞吃的飼料中有魚粉,肉質就會比較腥,從而影響到肉質品質。有的養殖戶結合自己的地方特色,給雞飼料中加入木薯粉,這樣雞的肉質會有一股甜味。這就是食物攝入來源對雞的肉質影響。

因此,對於養雞來說,並不是單純吃玉米的雞,肉質就好。它跟雞的飼養時間,攝入食物的豐富性,品種等都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