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貴人治病,貪心害人性命

豎子行醫

明朝成化年間,山東濟南大明湖畔有位名醫,姓劉名大魁。

為貴人治病,貪心害人性命

這天,劉大魁郊遊時,遇到個放牛娃,劉大魁一見,便覺得這孩子聰明伶俐,尋問之下,得知孩子父母雙亡,身世不幸,劉大魁頓時心生憐惜,把孩子帶回了家中,往常讓他幫忙做些雜活兒,偶然教他些醫術。

沒想到,這孩子聰明過人,讀起書來過目不忘,沒兩年時刻,居然把《千金方》、《神農百草經》等背得滾瓜爛熟。劉大魁暗暗吃驚,心想:此子如此體會,將來定能成大器啊。劉大魁本也膝下無兒,便正式將放牛娃收為關門弟子,還給他取名劉中規。

這天,劉大魁見中規讀書有些掉以輕心,便把他叫到跟前,命他背誦剛教的湯頭歌。誰知,劉中規竟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還說:“師父,您就別考我這些了,醫書都是死的,這世上恐怕沒有人會照著醫書患病吧,這些都只能做個參看,看病時還得看風使舵。”

一聽這話,劉大魁的臉就白了:這孩子小小年紀,這才學了幾天,居然就如此傲慢。他當即狠狠地閱歷了中規一通:“謙善成材,不謙善成柴。醫者仁術,你手中可握著他人的性命,千萬大意不得啊。”

話雖如此,但劉大魁心裡卻覺得這孩子不同尋常,便暗暗多留了一份心。打那往後,劉大夫出診時,總要帶上劉中規,目的是要他多看多學,日後能有所作為。

有一回,劉大夫帶著中規出診回來,半路上就被幾個人攔住了。正本這家的婦人難產,請了鄰近最有名的穩婆去,竭盡方法都不能順產,目睹產婦性命難保,便期望劉神醫能去救人。劉大魁匆促帶了劉中規趕到患者家中。

按規矩,男大夫是不能進產房的。劉大魁便在外面隔著窗點撥,由裡邊的穩婆接生。但是,劉大夫治療了半響,胎兒只露出了個腦袋,小臉兒憋得青紫,目睹活不成了。只聽裡邊的穩婆高呼:“產婦又暈了!實在使不上力氣,再躊躇,恐怕兩條命都要丟……”

劉大魁在窗外也急出了一身汗。這時,劉中規悄然對師父說:“學徒有個法子,師父不妨試一試。”說著,附耳如此這般把主意說了,劉大魁聽完不住地答應。

為貴人治病,貪心害人性命

劉大魁叮嚀裡邊將產婦臀高頭低,倒仰著墊起來,又讓穩婆為產婦捏腿捏腳。

俄然,劉中規在宅院裡失聲大叫:“大山君啊,闖進院裡了,救命啊!”

這些日子,村裡正鬧虎災,這柴籬小院,哪能擋得住下山的猛虎!屋裡人傳聞山君進院,頓時慌亂成一團,剛要四處逃匿,就聽“哇—”的一聲啼哭,嬰兒生下來了!

其實哪有什麼山君,都是劉中規急中生智,想出來的方法。他料到產婦昏倒,乃是力氣竭盡,便讓她倒仰著,謊稱山君入院,這當母親的,維護孩子乃是天分,昏倒中聽到有山君,必然會想到維護胎兒,下意識爬起,藉著倒仰的姿態,拼足終究一點力氣,孩子天然就能生出來了!

師徒入宮

這件事不久就傳遍了濟南城,甚至傳到了京城的皇宮裡,皇上降旨,加封劉大魁為六品醫官,隨旨入朝為貴妃看病。

這加官進爵,本是天大的功德,卻把個劉大魁嚇得失魂落魄!

正本成化皇帝朱見深是個奇人,後宮佳麗三千,卻單單看上了比他大十九歲的乳孃萬氏,還將她封為貴妃!不久前,萬貴妃染了沉痾,整日不思飲食。宮中太醫對此都束手無策,皇帝盛怒,山東當地官員為了邀功,就舉薦了劉大魁。

劉大魁心想:朝中那麼多名醫都沒方法,我去了,不是自討苦吃嗎?說不定還要掉腦袋!

可劉中規卻對師父道:“朝中太醫都是有官職之人,怕丟了飯碗,給萬貴妃看病,更是留神翼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哪敢甩手治療?師父只需取來太醫的丹方,反其道而行之,必定有用。”

為貴人治病,貪心害人性命

劉大魁躊躇著說:“一旦治不好貴妃,我豈不是滅門之罪?”

“可師父若是不去,就是抗旨不遵,又能好到哪裡去呢?”劉中規反問道。

劉大魁盤算了良久,終於一咬牙,師徒二人上了京城。到了宮裡,劉大魁拿來太醫們開的藥方,發現上面都是大滋大補之品,只能攝生,不能看病。他又看了看萬貴妃的脈像,覺得劉中規猜得的確有幾分道理,便給開了一劑猛藥。

太醫們一見這個藥方,都嚇壞了,說這藥萬萬不能用,不然必會損傷娘娘的身體。那萬貴妃心想:與其躺在這病榻上遭罪,不如冒一次險,說不定真有用果呢。

萬貴妃服下劉大魁的藥,居然連著幾天狂瀉不止,直把這貴妃弄得危如累卵。此刻,劉大魁才開了幾服保養的丹方,讓她服下,沒過一個月,貴妃竟好了,這下太醫們都啞口無言了。

皇帝龍心大悅,要加封劉大魁為四品御醫。劉大魁忙奏道:“這都是劉中規的勞績,央求聖上恩賜他吧。”

這下,劉中規便從一個放牛娃,一躍成了朝中的六品醫官!從此,師徒倆便一起在京城住了下來。

一轉眼,兩人在京城住了大半年。劉中規在宮中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症,深得皇上與萬貴妃的欣賞。僅僅那劉大魁日漸不安,常常對中規說:“這榮華富貴,都是稍縱即逝,咱爺倆見好就收,回去過往常的日子吧!”

劉中規感到很古怪:“師父何出此言?”

為貴人治病,貪心害人性命

劉大魁嘆了口氣道:“你年輕氣盛,只知道大展宏圖,卻不瞭解伴君如伴虎啊。此刻不激流勇退,恐怕悔恨就來不及了。”

劉中規想了想,說:“師傅教訓,學徒記下了。可咱爺倆一起退隱,恐會招人猜忌。這樣吧,師父您先走,徒兒在這兒唐塞一陣,自會去找師父。”

“那好吧,”劉大魁深思剎那,嘆了口氣,“我早年遇到過高人,他算定我是無子之命。自從收留了你,我就一向視為己出,你可要萬事留神啊。”

劉中規握住了師父的手,說:“師父只管定心,學徒自會留神。”

劉大魁便告病返鄉去了。

難逃一劫

但是,劉中規並沒把師父的提示當回事。他覺得師父是不如自己受器重,失了面子,才想要拉他回家,而此刻正是自己揚名天下的好時分。

這天,劉中規正在家中休憩,俄然,宮中來人招他馬上入宮看病。正本,前幾日萬貴妃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隻鳥兒飛入懷中,醒來後,仍然覺得肚中有東西在動。本認為這是佳兆,預示著可能懷上了龍種。但是,太醫確診並沒有喜脈的跡像。這下,萬貴妃覺得肚子裡整天有個東西在動,吃什麼都會吐出來。成化皇帝著急了,忙傳劉中規入宮。

劉中規聽了萬貴妃的病況,當下現已瞭解了幾分。他暗暗叮嚀宦官們照他的話行事。接著,劉中規命人煎好藥,讓萬貴妃服下。過了一盞茶的時刻,萬貴妃只覺得喉頭髮緊,接著就哇哇大吐!正吐著,只聽宦官們喊道:“捉住它,捉住它,哎呀,它逃了!”這時,就聽劉中規說:“你們不必捉了,娘娘心善,就放了它吧。”

接著,宦官們紛亂奏道,方才娘娘嘔吐出一隻小鳥,入缽即飛,世人捕捉不成,被它逃走了。你一句,我一句,說得有鼻子有眼的。貴妃一聽,頓時覺得胸口酣暢,病好了!

其實,萬貴妃肚子中哪會真的有鳥?這不過是她的心病。劉中規知道,這萬氏妒忌心極重,總想著有朝一日能生下子嗣,母憑子貴,攫取後位,但自己的肚子總不爭氣。時刻長了,就積下了心病,借那夢一嚇,便發作了。劉中規讓宦官們這麼一咋呼,便去了萬氏的病根。

劉中規得了許多恩賜,派人帶回老家給師父。劉大魁捎來家書,不提恩賜,僅僅勸他及早回鄉。劉中規想:再過幾年吧,待我做到朝中層次最高的太醫,那時再衣錦返鄉也不遲。

沒過幾年,萬貴妃又染了沉痾,急召劉中規診治。劉中規一搭脈,眉頭馬上就皺了起來,貴妃這是死脈,再也無藥可醫!但他仍是強作笑臉安慰萬氏:“娘娘,只需安心靜養,待到來年春天,這病天然就會好起來的。”

為貴人治病,貪心害人性命

萬貴妃擺擺手,讓宮女用玉盤託上一盞茶來,說道:“這幾年,先生為哀家奔波,功德無量,讓哀家敬你一杯茶吧。”

劉中規忙跪地謝恩,把茶喝了。萬貴妃又道:“先生一向隨從哀家,可曾有怨言?”

劉中規叩頭有聲:“微臣不敢,微臣肝腦塗地,也不能酬謝娘娘的大恩。”

“那就好,你不必回去了……”

劉中規心中一驚,覺得萬貴妃這話裡有話。只見萬貴妃纖指一揮:“你不必再操心讓我喝苦水啦,我自己也知道,大去之日已到。哀家身後,入了鬼門關,如再有病痛,有誰能為我分憂呢?你既然如此忠心,不妨隨我一起去吧。”

“娘娘!”劉中規緊張起來,“微臣還有恩師在鄉間,無依無靠……”

“大膽,你那小小恩師怎能跟我比,”萬貴妃冷笑一聲,道,“忠孝不能兩全,我看你仍是隨我去了,儘儘忠吧……”

劉中規還要說什麼,只覺腹中痛苦,嘴角流出一縷血絲,他知道,娘娘在那盞茶裡下了毒……

幾天後,一騎快馬奔跑濟南,向劉大魁報喪。劉大魁呆了半晌,哆嗦著雙手,從裡屋捧出一個黑綢布包裹的東西,翻開,裡邊裹著一塊刻好的靈位。白叟將靈位供在桌上,聲淚俱下:“中規啊,貪心害人性命哪。你若是仍在放牛,現在該娶媳婦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