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上市公司“蹭熱點”上癮,遭監管層當頭“棒喝”

本文首發自新華日報社369融媒創新工作室旗下微信公眾號: 江蘇1號 (ID:gh_3b06d4825686)


A股自節後開市以來,“蹭熱點”之風再起。

包括個別江蘇上市公司在內,一些公司頻頻通過發佈公告、在互動平臺回覆等方式蹭新冠肺炎、新能源汽車等熱點。

不過,這些舉動很快得到監管層“回應”,2月份至今,交易所已經下發多份問詢函、關注函及監管函。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新《證券法》於3月1日起正式實施,今後,借不實信息“蹭熱點”進而誤導投資者,將不再容易,相反,還會遭到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以及投資者的索賠。

“抗疫神藥”豈是想蹭就蹭

3月1日,2020年科創板0001號監管關注函,落在了蘇州醫藥公司博瑞醫藥的頭上。究其因,是因為公司蹭了正在進行“雙盲”試驗的新藥瑞德西韋的熱點。

此前,瑞德西韋被一些媒體報道為“抗疫神藥”,因此受到市場追捧。2月12日,博瑞醫藥發佈公告稱“公司成功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和製劑技術,並已經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正在進行中”。不僅如此,公告後,公司董秘王徵野還公開表態:“公司研發生產的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肯定不是實驗室的那種樣品,而是可以批量生產的”。

節後上市公司“蹭熱點”上癮,遭監管層當頭“棒喝”

受此利好消息的刺激,博瑞醫藥的股價連續2天一字漲停,3天之內最高上漲幅度高達67%。然而,很快,博瑞醫藥就成為了科創板加強監管舉措下的典型案例。

3月1日,上交所發文對博瑞醫藥予以監管關注,並對博瑞醫藥董秘王徵野予以通報批評。在公告中,上交所針對公司提出的申辯,強調“公司理應知悉相關專業用詞含義與通常理解存在較大差異、容易導致混淆,但未在公告中就其差異進行說明,相關信息披露存在不清晰、不準確的情形”,從而對公司提出的申辯理由不予採納。

無獨有偶,在博瑞醫藥發佈可批量生產瑞德西韋消息後僅兩天,2月14日,海南海藥也發佈公告稱,公司及國內外合作伙伴成功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技術和製劑技術,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該公司也因而收穫多個漲停。

然而,深交所的處罰也“如影隨形”。深交所認為,海南海藥未對抗病毒藥物研製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權利義務等重要信息進行披露,構成對投資者投資決策的誤導性陳述,給予公司及公司董秘通報批評的處分。

“利用模糊的言辭,讓投資者和市場對公司充滿‘無限遐想’,是此前A股公司的慣用‘套路’,但新《證券法》下監管的趨嚴,顯然讓有些公司難以適應。”招商證券分析師金晶認為。

“蹭”的背後是利益驅動

實際上,春節過後,A股的“疫情防控”等概念板塊輪番上漲,除了上述兩家公司,還有更多上市公司同樣因“蹭熱點”遭到交易所發函。1號君據同花順iFinD數據不完全統計,鼠年以來,針對“蹭熱點”等炒作概念行為,兩大交易所共發出近20份問詢函或關注函,並對超過5家公司發出了監管函。

節後上市公司“蹭熱點”上癮,遭監管層當頭“棒喝”

資料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來源:視覺中國

因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量產帶火的“特斯拉概念股”就成為“重災區”,很多A股上市公司使盡渾身解數,希望能和特斯拉攀上“親戚”。

2月26日,蘇州斯萊克在深交所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調試用於特斯拉圓柱電池21700的電池殼自動生產線,該生產線調試成功後,公司將正式向特斯拉以及其他國內外的主流圓柱電池製造商提供大批量自動化生產線。”

消息一出,斯萊克股價就連收三個漲停。而深交所也立即發函,要求公司說明是否“迎合市場熱點,炒作股價配合控股股東減持”。

1號君瞭解到,早在1月17日,斯萊克就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科萊思的減持計劃,後者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減持不超3347.5萬股。而斯萊克也在後來的回覆中承認,公司與特斯拉還沒有建立正式合作關係,能否促成最終合作存在不確定性,即使該產品順利推向市場,預計對公司2020年的業績貢獻也較小。

江蘇一位券商人士則告訴1號君,上市公司“蹭熱點”的一個主要目的還是市值管理,大多數都是出於推高公司股價的目的,“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還是要理清公司主營業務與所蹭熱點之間的關聯,並且對公司經營情況有基本瞭解,不要輕易就被公司所“套路”。

金晶也認為,投資者在發現有上市公司發佈與當前熱點有關的信息時,尤其要留意公司的一些關鍵指標,如大股東是否有減持計劃、股權質押率是多少、股票是否面臨解禁等。

被“蹭”傷的投資者可起訴

對於如何杜絕A股“蹭熱點”的現象,僅憑投資者加強自我保護還遠遠不夠,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隨著3月1日起新《證券法》實施,對上市公司“蹭熱點”行為的處罰力度將大幅提高。而在此前,上市公司“蹭熱點”即使被認定為虛假陳述,對其的頂格處罰也僅為罰款60萬元。

“新《證券法》顯著提高了證券違法違規成本。”上述券商人士認為,一方面,對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最高可罰款1000萬元,是從前的16倍以上。另一方面,新《證券法》還完善了投資者保護制度,規定投資者保護機構可以作為訴訟代表人,按照“明示退出”“默示加入”的訴訟原則,依法為受損投資者提起民事損害賠償訴訟。

實際上,針對博瑞醫藥“蹭熱點”遭監管“棒喝”,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就向1號君表示:“根據監管關注內容,博瑞醫藥涉嫌證券虛假陳述,受損投資者可以提前辦理索賠預登記。”

他同時認為,博瑞醫藥的違法違規行為,已構成新《證券法》規定的重大性特徵,受損投資者可以考慮直接提起訴訟,也可以等待證監會的行政處罰結果作為前置程序,“一旦證監會認定博瑞醫藥信息披露違規並作出行政處罰,我們將率先代理投資者向上海金融法院索賠。”

節後上市公司“蹭熱點”上癮,遭監管層當頭“棒喝”

宋一欣還提出,此案很有可能成為2019年科創板創設以來,以及新《證券法》實施以來的證券欺詐民事賠償第一案,信息披露義務人博瑞醫藥及其董秘有可能成為連帶責任的民事賠償責任主體。

“雖然公司質地依然優秀,但博瑞醫藥並不冤枉。”金晶告訴1號君,根據博瑞醫藥最新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其當期實現營業總收入5.03億元,同比增長23.47%;實現規模淨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51.88%。而此次剛蹭上“熱點”就碰到嚴格監管,可見監管層確實在一視同仁“立規矩”。

金晶還表示,從事前監管角度來看,新《證券法》已經設專章規定信息披露制度,系統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以後如果還有公司想強蹭“熱點”,可能就是在主動請求新《證券法》給它們“上課”了。

記者:陳澄

策劃:杭春燕

頭條號關注“江蘇1號”,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