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水滸傳》中的李逵是一個忠義,豪邁之人。那正史中的李逵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種花帥兔


答:正史裡面確實是有一個李逵,下面,我給大家講述下這個李逵的傳奇故事。

這個李逵原本是密州(今山東諸城)樂將節級,“靖康奇禍”之後,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南渡,世道很亂,李逵有點小野心,想在亂世中做些事業。

李逵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們是密州守衙節級杜彥、小節級吳順。

不過,杜彥的野心比李逵還要大。

當時,康王趙構逃到了應天府稱帝,已派開封人趙野來任密州知州,但杜彥裝作不知道,他對李逵和吳順兩位小弟說:“方今盜賊縱橫,一州生靈,豈可無主,請自為知州。”(語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十四)

李逵早有此意,和吳順舉手贊成。

三人一起到軍營中串聯起一大幫人,準備驅殺趙野。

趙野見機得快,鞋底抹油,溜了。

於是,杜彥就當仁不讓地自稱為知軍州事,接管了密州。

但一日不除趙野,他就一日坐不安心。

他讓李逵和吳順帶人去追捕趙野。

李逵和吳順兩人翻蹄亮掌,追著趙野打,一直追到張倉鎮,才把趙野捉回。

杜彥對著被捆綁在堂下的趙野,倒打一耙,說:“爾為知州,自搬老小,欲向南去,不知一州生靈誰為其主。”(語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十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十)

聽了杜彥的話,趙野內心直罵娘——老子“自搬老小,欲向南去”還不是你給逼的?

但杜彥不容置辯,命人取來木驢,用長鐵釘釘牢固定趙野的手足,推出譙門,一刀斬為了兩段,又取其頭,籤於市,用一竹笠蓋在上面。

可以說,杜彥兇殘得近於滅絕人性。

但這還不算,杜彥又與李逵和吳順一起瓜分了趙野的家產、奴僕、女眷。

杜彥以為,自己和可以李逵和吳順三兄弟一起幸福地慢慢變老。

但是,建炎三年三月,盜賊宮儀圍攻安邱縣。安邱縣的縣令沒辦法了,派人向密州求救,許諾解圍後奉上金銀若干。

杜彥垂涎於金銀,讓李逵和吳順帶兵去救。

李逵和吳順懾於宮儀的威名,搖手不從,推說:“儀眾甚盛,未可與戰。”(語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十四)

杜彥耐心勸說:“見敵不擊,何以威眾?”

李逵和吳順死活不去,一副要去你自己去的屌樣。

沒辦法,看在金銀的份上,杜彥親自出馬。

在一個名為潑石橋的地方,杜彥被宮儀打得屁滾尿流,狼狽不堪地逃了回來。

李逵一點義氣都沒有,看見杜彥敗了,認為實現自己野心的時候到了,殘忍地殺死了杜彥,還學著杜彥殺趙野的手法,把杜彥的腦袋砍了下來,掛在城頭示眾。

拭擦乾淨刀上的血,李逵獰笑著接替了杜彥的位子,也稱知軍州事。

建炎三年五月,金兵繼續南下。

這種情況下,宋高宗趙構大赦天下各路反政府武裝,要他們一致對外,共同抗擊金人。

宋高宗的敕書發給了宮儀,也發給了李逵。

發給李逵敕書是這樣說的:“敕李逵等:朕惟胡虜憑陵,山東震擾,保此數州之地,皆由諸將之功。爾等夙著忠誠,各應委任,宜互傾於肝腑,以同獎於朝廷。速底成功,是為報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二十九、汪藻《浮溪集》卷十六)

宮儀非常忠義,率部與金兵展開多次血戰,事蹟可歌可泣!

但李逵和吳順首鼠兩端,持觀望姿態。

建炎三年閏八月,宮儀退至密州城南八十里的常山王廟,向李逵和吳順哥倆呼救。

隨後,金兵也來了,向李逵和吳順哥倆招降。

幫誰好呢?

李逵對吳順說:“今南有宮儀,北有大金,安敢投拜?若能破宮儀,即日投拜;如不然,或宮儀破大金軍,亦降宮儀。今孤城無援,唯強是從。”

結果,金兵在盤石河和九仙山兩敗宮儀,宮儀兵眾盡潰,逃往海州。

得知宮儀兵敗,李逵、吳順沒有一絲絲顧慮,沒有一絲絲猶豫,高高興興地以密州獻於金人(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一、《宋史》卷二十五),做了可恥的漢奸。

在做漢奸的日子裡,李逵和吳順爭著向主子獻媚,李逵總是佔上風。

最後,吳順氣不過,一刀就把李逵劈死了。

諾,正史裡的李逵就是這麼樣的一個人,活著是垃圾,死了還汙染空氣。


覃仕勇說史


李逵,乳名鐵牛,手持鬼王斧。人稱黑旋風李逵。出生今山東沂水,梁山好漢,排名第22位。重要的起義人物將領,梁山泊步軍頭領、鎮江潤州都統制。因在老家有了命案逃到江州,做了獄卒,和時任江州兩院押牢節級院長“神行太保”戴宗相熟。後經戴宗介紹結識自己仰慕已久的宋江。

主要公績:鬥張順,江州劫法場,沂嶺殺四虎、元夜鬧東京,李逵負荊,扯詔罵欽差、從徵大遼、王慶、田虎、方臘、怒打殷天錫等。

影視劇中的李逵是的忠義豪邁之人,我想應該分為兩個階段去評論!

1.年少的李逵可以說是性格粗暴,忠義豪邁。那個年代也就需要這種性格,再加上身強力壯,長著一副社會臉。對當時的社會現象不滿,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事他做了不少。

2.和宋江相識後,也就跟著大哥登堂入室了,李逵也算個厚黑學的高手,位置擺的非常正,給自己的定位也特別準,宋江重要的安排李逵都到場,因為李逵總是唱黑臉,讓大哥宋江唱白臉。這樣的部下誰不喜歡?很多個場合都是吆三喝五,而後宋江:鐵牛!休得無禮。一唱一和的,事情就有的談。誰都不聽就聽宋江一人的。所以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李逵。最後和大哥宋江一起飲毒酒而死。







暢響捍東


李逵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其出處是《大宋宣和遺事》中的宋江起義,但是宋江起義一共只有36人,留下姓名事蹟的只有吳加亮(吳用)、史斌(史進)、楊志等人,李逵只提到一個名字,只是為樂湊足36人而已。

所以,正史當中是沒有黑旋風李逵的。但是卻有李逵藝術形象的原型,他就是南宋的密州守將李逵。

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南宋初年,密州獄吏李逵、杜彥以及吳順謀反,殺守將趙野,杜彥自立為守將,但很快杜彥又被李逵所殺,自認知州,隨後李逵向金國獻城投降,最後李逵又被吳順殺死。《宋史》關於這段史實的記載是:“建炎三年(1129年)閏八月,是月,知濟南府宮儀及金人數戰於密州,兵潰,儀及劉洪道俱奔淮南,守將李逵以密州降金”。

由於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也曾做過牢子(獄吏),而史書中的李逵發跡地密州(山東諸城)又與梁山的據點毗鄰,所以,黑旋風李逵的藝術形象的確有一部分來自密州李逵。

只不過,小說中的李逵打抱不平、直率粗魯、重情重義,而密州李逵則是賣國求榮的叛徒形象,兩者差異很大。

最早把創造出藝術李逵的,是南宋龔開所作的《宋江三十六人贊》(這也可以從側面印證密州李逵的確是小說李逵的部分形象來源),對於李逵的描述是:“旋風黑惡,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爾亦兇。“這也成為後世李逵形象的創作藍本。


秦皇漢武


史書記載,宋江起義軍中有三十六個主要頭領。他們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水滸傳》中為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水滸傳》為穆弘)、石秀、徐寧、李英(《水滸傳》中為李應)、花和尚(《水滸傳》有姓名為魯達、魯智深)、武松。所以歷史上有李逵其人。


但是文學史上的李逵更加風光豐滿,《水滸傳》之前,李逵主要以元雜劇中出現為主。


李逵除了“黑旋風”這個綽號外,還有兩個小名。一個叫“山兒”,這個名字在《水滸傳》中沒有見到,倒是多見於元代“李逵戲”。如《李逵負荊》第一折李逵上場自報家門:“吃酒不醉,不如醒也。俺,梁山泊上山兒李逵的便是。龔聖與《宋江三十六人贊》說:“風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爾亦兇。”意思是說旋風颳起來,幾乎難分東南西北。


元雜劇中的李逵故事,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元雜劇中的李逵形象是風流才子型,他瀟灑倜儻,多才多藝,聰明機智;後期元雜劇中的李逵則變得傻里傻氣,憨厚質樸。


前期的“李逵戲”有:《黑旋風詩酒麗春園》、《黑旋風喬教學》、《黑旋風窮風月》、《黑旋風斗雞會》、《黑旋風借屍還魂》、《黑旋風大鬧牡丹園》、《黑旋風敷演劉耍和》、《黑旋風喬斷案》、《黑旋風仗義疏財》、《黑旋風雙獻功》等。雖然這些雜劇大多已經失傳,但從雜劇題目上已經可以看出,這時的李逵會作詩,會斷案,會鬥雞,會“敷衍”人。後期“李逵戲”以康進之的《李逵負荊》為代表,劇中的李逵變成了傻大黑粗的黑大漢。


樂藝會


李逵人物形象的形成是經過歷史長期演變而來的。歷史記載;民間戲劇演說;文學書籍傳記等很多版本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李逵。正史上的李逵與民間戲說慢慢脫離了關聯。

歷史記載的李逵《三朝盟會編》上的李逵。是個天生有反骨的敗類,既是內奸又是漢奸。他夥同杜彥、吳順謀反,殺了趙野。又不義殺了同夥杜彥。投敵賣國後又被同夥吳順殺死。這跟《水滸傳》上那個行俠仗義,忠心護主、熱情豪邁的李逵判若兩人。更有甚者;在元代一些雜劇上。李逵還是個才情四射,滿腹經綸,詩情達意的儒尚才子呢!

歷史記載是銘刻;文化傳承是演義、是戲說。這就是很多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逐漸與正史真實身份徹底剝離的原因。二者之間誰也改變不了誰。但誰也防艾不了誰。

學術研究考正史;百姓娛樂看戲說。





方寸地


說實話,看過《水滸傳》這部書還真沒有看出來李逵是一個好人。由一個混吃混喝的賭場無賴被宋江“收買”後變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機器”。所謂“有奶便是娘”,跟著宋江有酒有肉,還有白花花的銀子,全然不顧一切後果。寧可背叛國家“大義”,間接害死生母。縱使有“忠”,也是一廂情願的“愚忠”。

這就是《水滸傳》書中對李逵的正解。


小劉解讀


歷史上真有李逵這個人,但是,不是“水滸傳”那種忠義、豪邁之英雄。他在山東諸城投降後,成為宋朝御林軍一員,在宋朝與北方金國追逐中原中,宋朝敗,李逵後來又向金國投降。他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人。


張哥說歷史


誰說正史沒李逵?

但那個李逵,背信棄義,賣國求榮,與《水滸中》李逵形象截然相反!到底是不是“真李逵”,史家就各抒己見了。


一、一個截然不同、顛覆三觀的李逵——背信棄義,賣國求榮


北宋史學著作《三朝北盟會編》記載了歷史李逵:


南宋初年,密州軍卒李逵、杜彥以及吳順謀反。他們殺死守將趙野,杜彥自立為首領;李逵不義,又殺死兄弟杜彥,自立為知州;再又背叛國家,李逵以密州為貢投降於金國,最後被兄弟吳順殺死。

即這個“李逵”經歷了起義謀反——殺兄弟——被殺的過程。

有沒有毀三觀,不信?請看正史記載:

《宋史·高宗紀》卷二十五中也有記載,“建炎三年閏八月,是月,知濟南府宮儀及金人數戰於密州,兵潰,儀及劉洪道俱奔淮南,守將李逵以密州降金。”

二、李逵為什麼變化大?我在寫五代十國108外號,從創作者的角度談


水滸中的李逵打死村人、小孩,劫法場,鬧江州,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一心追尋宋江,最後被毒酒所殺;他弒殺、憨直、魯莽、富於反抗性,是個譭譽參半的草莽土匪。

而史書中的李逵,論心智,非常狡猾;論殘忍,與演義無異;論節操,碎了一地,更是反面小人。

除了殘忍外,簡直不是一個人!

所以專家又在研究施耐庵為什麼洗白李逵;甚至有人結合“歷史李逵”的活動時間,認為對不上小說,不是一個人……


我不談這些。因為我正創作“五代十國108外號”,裡面內訌、篡位的人物太多,最頭疼的就是怎麼區分,讓108人被人記住,即有不同特點。小說李逵就是一個我可借鑑的例子,真性情沒頭腦的殘暴草莽,穿越千年,至今讓人歷歷在目,施耐庵妙筆生花;而歷史李逵,陰險狡詐貪生怕死兇殘小人,不配多寫,也似乎不配研究,就該被人遺忘。


餘嘉錫《宋江三十六人考實》

徐夢莘《三朝北盟彙編》

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陳松柏《水滸傳源流考論》

亓慶凱《水滸傳中李逵形象生成史》


濤說精彩歷史


李逵在水滸傳中他脾氣暴躁的同時,也成了英雄。但真正的李逵並不是英雄,他在山東諸城投降後,成了宋衛兵的一員,但最終向金國投降。


老黃牛hzl1970


李逵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地皮無賴,小混混。打架鬥毆,殺人放火,兇酒鬧事無惡不做。對黑三郎黑老大,忠心耿耿耿言聽計從,不分青紅皂白,是一個沒思想,沒立場的人,只對他的黑老大宋江死心踏地的賣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