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阿司匹林是預防心梗、腦梗的“神器”?

說到阿司匹林,首先要了解一下“血小板”。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血液中都存在一定數量的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如果我們的手指不小心被劃破,可以少量出血,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出血會自然停止,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血小板發揮了作用。正常情況下血小板處於靜止相,不會凝聚成血塊。當血管發生損害時,就會激活血小板,使其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團塊(這就是血栓),發揮止血作用。

這個過程就好像在破潰的堤壩處傾倒大量水泥,把堤壩的缺口堵上。當然,在用水泥堵堤壩的缺口時,也有可能因為傾倒水泥太多而導致河流受阻。

心腦血管疾病最嚴重的表現形式就是心肌梗死與腦梗死。心梗和腦梗的發生有一個共同的病理基礎,就是動脈血管內的粥樣斑塊糜爛或破裂。斑塊糜爛或破裂後,所產生的後果跟前面提到的手指劃破相似,會導致大量血小板被激活並聚集成團塊,我們將之稱為血栓形成(實際上這個過程非常複雜,為了不把大家說糊塗,我只把最基本的原理講給大家)。由於斑塊糜爛或破裂發生在動脈血管腔內,如果大量血小板在短時間內迅速聚集形成血栓,會使動脈管腔閉塞,血流中斷。動脈血管的主要功能是向身體各器官輸送富含氧的新鮮血液。如果動脈血栓形成導致管腔閉塞,就會使這支血管所供應的組織發生缺血缺氧,進而導致組織的缺血壞死。這個過程如果發生在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就會發生心肌梗死;如果發生在供應腦組織血液的動脈,就會發生腦梗死。

阿司匹林最早用於解熱鎮痛,但後來發現小劑量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如果在應用阿司匹林治療過程中動脈粥樣斑塊糜爛或破裂,血小板就難以聚集形成血栓,血管就不會迅速閉塞,發生心梗、腦梗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正因如此,對於已經發生冠心病、心梗,或者腦梗的患者,醫生會建議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雖然沒有發生這些病,但醫生認為發生心梗腦梗風險較大時,也會建議患者服用該藥。作為患者,一定要聽醫生的話,按照醫生的要求長期服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