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凝藥物

在臨床中常見並且常用的阿司匹林,或許在大多數眼中這便是抗凝藥物,然而抗凝藥物並非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並非抗凝藥物,而是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雖然其最終效果都為抑制血液凝固,但其藥理機制卻截然不同!

眾所周知,抗凝藥物包括以下幾大類:

  1. 肝素類:肝素、低分子肝素;
  2. 維生素K拮抗劑:華法林;
  3. 凝血酶抑制劑:達比加群酯,水蛭素,阿加曲班等;
  4. 凝血因子Xa抑制劑:磺達肝葵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抗血小板藥物主要有:

(1)抑制血栓素A2(TXA2)途徑:阿司匹林;

(2)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噻吩吡啶類;

(3)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等。

一、藥理機制不同

阿司匹林藥理機制:阿司匹林能與環加氧酶活性部分絲氨酸發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應,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減少對血小板有強大促聚集作用的血栓烷A2(TXA2)的產生,使血小板功能抑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液凝固。抗凝藥物藥理機制:通過影響凝血過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過程,在體內、體外均有強大抗凝作用,從而防治血管內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預防中風或其他血栓性疾病。

二、臨床應用不同

阿司匹林:臨床可用於抗血栓,預防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心房顫動、人工心臟瓣膜、動靜脈瘻或其他手術後的血栓形成。也可用於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阿司匹林主要用於動脈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對於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腔內血栓的形成抑制作用較弱,明顯低於抗凝藥物。抗凝血藥物:(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與擴大,如深靜脈血栓、肺栓塞、腦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2)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應早期應用,防止因纖維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發生繼發性出血。(3)心血管手術、心導管、血液透析等抗凝。(4)也用於風溼性心臟病、髖關節固定術、人工置換心臟瓣膜等手術後防止靜脈血栓發生,也可用於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長期抗凝治療和預防,如華法林。

三、臨床注意事項不同

阿司匹林注意事項

(1)以下情況禁用:活動性潰瘍病或其他原因引起地消化道出血;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症;有阿司匹林過敏者,尤其出現哮喘等。

(2)與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癥、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腸道潰瘍出血的藥物同用時,可有加重凝血障礙及引起出血的危險;

(3)與抗凝藥 (雙香豆素、肝素等) 、溶栓藥 (鏈激酶、尿激酶) 同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險。

(4)可加強和加速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的降糖效果。

抗凝藥物

(1)肝素

起效迅速,在體內外都有抗凝作用,可作為防止急性血栓形成而成為對抗血栓的首選。連續應用肝素3~6月,可引起骨質疏鬆,產生自發性骨折。肝素也可引起皮疹、藥熱等過敏反應。肝、腎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質、消化性潰瘍、嚴重高血壓患者、孕婦都禁用。

(2)華法林

作用強且穩定可靠,口服有效,價格便宜且作用持久。華法林劑量應根據凝血酶原時間控制在25~30秒(正常值12秒)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進行調節來決定華法林的劑量。

可以降低華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菠菜、白菜、胡蘿蔔、西紅柿、西蘭花、豆類、海藻類、牛油果、動物肝臟類、綠葉蔬菜(包心菜,生菜 等)、肥肉、綠茶等。可以增強華法林抗凝作用的有:柚子、魚肝油、丹參、銀杏、人參和甘草。

四、臨床上,阿司匹林應用廣泛,甚至被當作“神藥”,終身服用

然而,阿司匹林的濫用以及誤用常常被忽略,那麼,哪類人群適合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抗凝藥物

符合下列三項及以下危險因素者,建議服用:

(1)男性超過50歲或女性絕經後;高血壓;早發心腦血管病家族史;吸菸者。

(2)高血壓合併糖尿病。

(3)高血壓合併慢性腎功能不全。

(4)經醫生評估10年內心血管疾病風險大於 20%。

阿司匹林與抗凝藥物同樣起著抗血栓形成作用,但卻大相徑庭,掌握其與常見抗凝藥物的作用特點,對臨床應用中避免混淆應用、偷換概念,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