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乐观主义者!为啥成功的总是他们

最近被比尔·盖茨关于慈善的一次发言感动到了。


当被问到什么事情让他生气,他说,是人们“认为我是有史以来最慷慨的慈善家”。

该死的乐观主义者!为啥成功的总是他们


他认为自己给的,就是自己正好有的,所以谈不上牺牲。

要看谁的贡献更大,不在于捐款的绝对值,而应该看出发点是不是正直,是不是尽了力。


对比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鼓吹牺牲的“慈善”行为,三观简直不要太正。


自07年卸任微软CEO之后,比尔盖茨在中国轻易不出现,出现就是个小清新读书博主。

而近期,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给武汉捐了500万美金后,又追加了5000万美元,还助力开发家庭试剂盒。

2月29日,盖茨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呼吁全球领导人联合抗疫,扎扎实实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盖茨做慈善是认真的吗?关于他做慈善是为了避税的议论,有根据吗?

本文就来八一八盖茨和慈善的那些事儿。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37度2。爱坂本龙一,爱可口可乐,爱做梦。用文字开启另一个平行世界。


做慈善也需要决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是有钱就可以

2019年,Netflix拍摄了一部豆瓣评分9.2的纪录片《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


片子的英文名很有意思,叫Inside Bill’s Brain,比尔脑子里有啥。


事实证明,比尔盖茨脑子里有很多东西:傲慢,贪婪,魔鬼,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极高的智商,缺乏耐心的乐观主义……


这样顶尖的大脑,给了他一眼看穿复杂事物本质的能力。


这使得他在慈善领域最浓墨重彩地出手,就选中了一个非凡的领域:厕所。


为什么是厕所?


《纽约时报》指出,大约有45亿人——超过世界人口的半数——生活里用不上安全的卫生设施。


而这直接影响饮用水的安全。


1997年,比尔盖茨翻到了一篇文章。



那是一篇关于全球儿童因为水源污染正在不断死去的报道。


生活在条件优越国家的人大多没想过,水和环境造成的腹泻每年会导致43.2万人死亡,其中近30万是五岁以下的儿童。


面对卫生问题,很多人和片中这位工程师的反应一样:

“在我看来,卫生问题早就已经解决了呀!”

而事实是,在地球上的很多国家,有人因此而丧命。这也导致,来自发达国家的慈善机构鲜少注意到,喝水也是会杀人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会成立了。


除了一些基金会常规会做的事情,比尔把在微软时“用技术革新解决问题”的风格也带到了基金会。


2011 年 7 月,基金会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宣布,投入 4200 万美元研发厕所。


因为,经过考证,引起水污染的根源之一是:当地的厕所太差了。


在这些贫困和偏远地区,由于水资源和城市管网系统缺乏,穷人们使用的厕所,通常只是地上的一个洞。


而坑式厕所由于长时间无人清理,会变得恶臭难当。于是更多人干脆直接把粪便倒在排水沟里。


但倾倒粪便的水沟,同时也是很多人的取水源。于是病原体就通过河流感染了大量居民。

要从根本上改变染病问题,一是解决厕所问题,二是提供清洁的水源。


所以,比尔和团队想到,如果能发明一种可以自净的厕所,同时解决水处理的问题,自然能得到清洁的水源。


但是,设计厕所,理论上有解决方案,但要在从技术层面实现存在障碍。


没有多少人愿意投入精力,参与研发:比尔亲自给顶尖大学知名教授写信,没人搭理。


很多人走到这一步,发现所有路都堵死了,干脆直接放弃。


但比尔盖茨的思维方式是:


我离胜利还差几步?


如何去解决问题?


在他的词典里,“不可能”是不存在的。


1975年比尔盖茨创立微软时,愿景是:“让每个家庭的书桌上都有一台电脑。并且都用windows系统。”


那时他20岁,以1975年的视角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但看看今天的我们,谁的工作和生活离得开电脑系统呢。


比尔盖茨很快给出了解决方案,拿出700万美金作为奖金,吸引到8所大学,办了一场厕所创新PK赛,从优胜者中找到了厕所的设计师。


与此同时,他邀请专家尽快发明“万能处理器”,集中处理这些地区的粪便污秽,这项技术现已经能成功帮助当地城市处理1/3的生活污水。

(位于非洲达喀尔的Omni-Processor)


在纪录片里,盖茨面对镜头,先是略微犹豫了一下,而后便喝下了工厂从粪便中生成的纯净水。


如果真是伪善的作秀,那他可真是够拼的。



几年后,经过工程师们不断改进设计,设想中可以“自我净化”的马桶终于研发成功。



但是新问题又来了,单个马桶的造价都在5万美元左右,发展中国家根本用不起。怎么推广普及?


2018年11月,新世代厕所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比尔盖茨亲自带着一罐人类粪便走上主席台,预备寻找一位生产商合伙人来降低生产成本。

如果找不到生产商,那么7年的努力和2亿美金的投入都将付诸东流。


最终,世界最大制造商郦住集团接下了以低价生产新世代厕所的艰巨任务,为全球普及共同努力。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只是有钱有资源,没有决心、毅力和一颗认真做慈善的心,是做不成这些事的。


重要的不是你给予了什么

而是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比尔盖茨受到母亲的影响颇多,从小就被教育要回馈社区,帮助他人。


他母亲说过一段话:


那么,比尔盖茨到底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的这段话,可以成为这个问题的回答:


每当我们觉得负面新闻让我们应接不暇时,我们就提醒自己,我们没有权利袖手旁观,坐等世界变好。我们有责任竭尽全力。


2000年,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高达1200万。仅仅是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一种疾病,就会带来数十万的死亡。


有一次比尔盖茨和女儿在家看小儿麻痹症的纪录片,女儿指着屏幕问他:你们为这个女孩做了什么?


这让比尔盖茨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让有限的资源效果最大化?


控制感染人数,预防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也不难,打疫苗。


但事实是,截至2000年,全球仍有3000万孩子无法接种各种疫苗,他们分布在全球最贫困的80个国家。


为什么?


以小儿麻痹症的现实情况为例:


一方面,宗教领袖在传播谣言,说疫苗是西方国家的阴谋,打了会让儿童绝育。


另一方面,无法跟踪疫苗的实施情况,造成对付疾病就像打地鼠一样,你以为它已经被消灭的时候,又会在其他地方发现正在肆虐。


比尔盖茨于是动身来到索科托苏丹,和当地领袖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想法,解答他们的问题,几个小时后,领袖们同意帮忙。


现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儿麻痹症全球病例已下降至2位数,极有望成为自天花之后,人类成功消灭的第二种病毒。

(2000年9月14日,盖茨在印度新德里的一家妇幼保健院帮助一名儿童口服小儿麻痹症疫苗)


成为一个行动者,是比尔盖茨给母亲交出的答卷。


悲观者往往正确

乐观者往往成功


作为一举一动都被关注的名人,围绕盖茨到底是真慈善还是伪慈善的争议从来没有断过。


之前有网友说,希望国内网友能看到像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夫妻这些世界级的企业家,在医学、科研等关乎全人类利益的领域,做出的伟大公益。


没想到键盘侠连连开炮,声称比尔盖茨做公益是因为遗产税高,做公益就是为了避税和赚口碑。


其实私以为,避税的手段太多了,如果是为了避税,大可不必像他一样把戏演得如此卖力。


退一步说,即使是伪慈善,谁又能否认这些项目给世界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呢?


几十年来,盖茨基金会投入了几十上百亿美元帮助消灭世界上的疾病。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全球3000万儿童无法接种疫苗的问题,2000年基金会捐款支持成立了GAV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

截至2019年,已为全球7.6亿孩子接种疫苗,避免了估计1300万儿童的死亡。


2002年,基金会又资助成立了“全球基金”,共同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向低收入国家引入能够挽救生命的药品、技术和项目。


仅2018年,就有将近1900万人因它的存在获得抗艾滋病毒治疗。


此外,他们还将目光投向了教育不公平问题、性别平等问题,等等。


总要和世界的阴暗面正面刚,是一种多么积极、入世的态度啊,这和纪录片里提到的盖茨“缺乏耐心的乐观主义”不谋而合。


对于疾病,没有耐心袖手旁观。


对于灾难,没有耐心坐视不理。


只好该出手时就出手。


正如扎克伯格说过: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在2019年的公开信里,盖茨和妻子说:


最近常有人问我们对未来是否仍然乐观。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发现乐观主义是最嘹亮的号角,召唤我们行动起来;乐观主义还具有放大效应——为美好未来奋斗的乐观主义者越多,我们就有越有理由感到乐观。


也许,改变世界是乐观主义者被天赐的一项特权。而这,也是我们喜欢盖茨的原因吧。

Netflix纪录片,Inside Bill’s Brain:Decoding Bill Gates.

微博@盖茨基金会,《我们为什么非要和便便过不去?》

《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18期NO.985,《富人的药方》,脊髓灰质炎的灭绝。

https://www.gatesnotes.com/2020-Annual-Letter

https://www.unicef.org/chinese/infobycountry/index_53598.html

你最敬佩的慈善家是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