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865年的汉口


明末清初,汉口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888年,汉口英国租界跑马场里的人群


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咸丰十一年(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890年代,汉口江滩


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这些租界独立于中国政府管辖之外,在界内分别设置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庭)等迥异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管理机构。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清末,汉口市政府外的人群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1年,汉口,刘家庙车站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军政府成立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1年10月,汉口,清军炮兵。这是清军炮兵与革命军在刘家庙车站附近相互炮击。


民国元年(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民国三年(1914年),同属江汉道。据民国九年(1920年)5月16日《日日新闻》:当时汉口人口为40万人,汉阳8万人,武昌31万人。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武昌城外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武昌蛇山城墙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远眺洪山宝塔,洪山上满是坟茔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站在洪山宝塔后面的山上俯瞰武昌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汉口水塔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汉口,火灾后临时搭建的房屋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民居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汉口一条商业街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武昌,坐人力车的洋人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贞洁牌坊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武昌附近一座牌坊门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汉口码头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从武昌城墙远眺长江对面的汉阳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站在蛇山上看长江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武昌城内拥挤的房舍以及城外的农田

.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汉口码头江面上繁忙的景象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汉江码头边上的吊脚楼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3-1915年,武昌北面城墙一段,左侧为筷子湖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汉口的法租界街景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16年,汉口,中国银行。英租界建的围墙挡住了中国银行的大门。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20年代,汉口市政厅


民国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设立市政筹备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厅),夏口县与汉阳县城区并为汉口市。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27年,汉阳钢铁厂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30年代,汉口商业街——六渡桥


1927年4月16日,武汉市政委员会成立,武昌市政厅撤销;三镇首次统一行政建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武汉分治,武昌、汉阳县城划出,汉口仍为特别市。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汉口改为特别市。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30年代,国立大学全景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21日,湖北省政府组建武昌市政委员会。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31年,淹水后的谌家矶车站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31年,汉口水灾


民国二十年(1931年)4月,武昌市政委员会改为武昌市政筹备处。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36年,大学中文系学生


老照片|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武汉

1938年,汉口,扬子江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1日,武昌市政府成立,市区范围东北至任家路,西南至白沙洲,东南至洪山口,西北至长江中线,辖中正、大朝街、宾阳、粮道街、胡林翼、积玉桥、金白洲、徐家棚8个镇公所。12月1日,将镇公所改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汉阳城区划归武昌市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