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陪學,老母親如何hold住多重角色?

居家陪學,老母親如何hold住多重角色?

防疫居家期間,我身兼數職,多重角色隨時切換——

早上起床,我是鐘點工。打掃衛生,收拾昨晚娃們大鬧天宮留下的殘局。

然後,變身保姆。喊娃起床,催促大寶刷牙洗臉上網課,幫助二寶穿衣梳頭哄早飯。

接著,兼職班主任。檢測上課軟件,監督課堂作業,隨時關注群消息,時不時還要河東獅吼幾聲:

“你怎麼上課不認真!”

居家陪学,老母亲如何hold住多重角色?
居家陪学,老母亲如何hold住多重角色?

穿插著,切換成幼兒園老師。帶著二寶做遊戲,唱兒歌,扮小動物過家家。

偶爾偷個空追求職業夢,鎖在房間裡和夥伴連個線,討論疫情下如何轉型做線上培訓師

打開門秒變調解員,因為此時兩隻“神獸”早已打成一團。

居家陪学,老母亲如何hold住多重角色?

更多的,是全職煮婦。一日三餐,網上搶菜,跟著APP學做大廚。

晚上,“隊友”回來,我早已全面崩潰,然後哀嚎一聲:“天哪,疫情早點過去吧,娃們快點開學吧!”

居家陪学,老母亲如何hold住多重角色?

更讓我這個中年老母不能接受的是,這一天我的情緒猶如過山車,一會兒因為孩子生氣怒吼,一會兒因為自責而母性大發。深深懊惱自己即使苦修多年,學當教練,學習正面管教,可一次疫情就把我打回原形!

思考混亂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疫情之前,一切都很和諧,而疫情之後,家中卻是一片混亂?

我痛定思痛,總結出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疫情前,彼此都有規律的作息。孩子每天按時上學,大人正常上班,互不交叉。

其次,白天,彼此都有獨立的空間。正因為空間獨立,晚上回家後大家相處時更有愛,溝通時更有心。所謂空間產生距離,距離產生美,千古不變的道理啊。

畢竟人的內在需求都十分相似,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自由,掌控,連接。

因為需要自由,五年級的兒子,難以在老師不在場的情況下,還能按時上課以及完成作業;因為需要連接,4歲的女兒總是拉著我或哥哥陪她玩;因為需要掌控,我希望家裡整潔有序,倆娃自主玩耍,我能有自己的空間。

而疫情期間,這些需求共同擠在一個狹小的時空裡,因為得不到滿足,混亂自然產生。

混亂的背後,其實是全家對秩序的需求。秩序能帶來安全感和歸屬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

創建有秩序感的生活

怎樣才能創建有秩序的家庭生活呢?思來想去,得先想辦法搞定這些神獸們!

於是,我拿出備課的認真和動力,為創造有序的家庭生活設計了幾個妙招,並且嘗試了幾天,發現頗有成效——

1 Hold住自己,做一個自律有序的自己

企業中,學習如何管理他人之前,都是先學會如何管理好自己。家庭中更是如此。

兩娃總是晚起,究其原因,是睡得遲;睡得遲,是因為我沒管他們;我不管他們,是因為我很疲累;我忙碌了一天,晚上只想葛優躺,任由他們自行玩耍,更沒精力堅持讓他們按時作息。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們的混亂狀態,是因為我內心對自律的“放棄”,由著自己的情緒掌控了我的行為,被動地應對各種情況,焦慮也由此而生。

因此,改變,也必須從自己做起。從現在起,先讓自己變的有序,有律,並堅持。

不要問為什麼,身為父母,以身作則是王道。

2 制定家庭“每日計劃表”

既然要朝夕相處,那麼,制定家庭“每日計劃表”就非常重要,這是讓一切變得有序的工具。

“每日計劃表”是指一個家庭每天要共同面對的事情。這需要全家一起來制定,計劃表包括3個步驟。

第一步:事無鉅細,全都列下來。

我的工作安排。比如,課程研討,每週寫作等。

兒子的日常活動。比如,每天上網課,寫作業,閱讀。

女兒的日常活動。比如,早教學習,親子游戲等。

還有各種家務。

我在帶領家人做計劃表時,用的是便籤紙,方便粘貼拿取。有趣的是,四歲的女兒也用畫畫的方式,表達了她要做的事,圖中粉色的便籤就是她的“功課”。

第二步:按照“想做/必須做”矩陣分類。

這樣就分成了四個象限,如下圖所示:

居家陪学,老母亲如何hold住多重角色?

第一象限:必須做的,同時也是想要做的。我們列出了:一起閱讀,一起遊戲。

第二象限:必須做的,未必是想要做的。如哥哥上網課,妹妹收拾玩具,我做飯洗碗等等。

第三象限:不是必須做的,也不是想要做的。如監督哥哥作業,整理床鋪,每日買菜等。

第四象限:想要做的,但不是必須做的。如哥哥玩電子遊戲,大人刷手機、看電視等等。

用“想做/必須做”矩陣分類,有個好處是能夠很直觀地區分出:哪些事重要,哪些事緊急,哪些事不重要不緊急。比如,我很快發現,像買菜、整理床鋪、拖地都不是必須每天要做的。將這些事平攤到一週內去完成,大大節省了時間,可以把時間用在那些第一象限的事上。

第三步:補充第一象限裡的事件。

我們做完這個矩陣之後,發現第一象限“想做/必須做”裡的事件似乎很少,於是我們加入了這些:家庭時光,互動遊戲,睡覺儀式,一起大笑,一起吃晚飯等。

這一步很重要,是連接彼此關係的需求。同時,因為這些事被放在了第一象限,就具有了儀式感,給整個家庭增添了很多樂趣。

比如,當我兒子寫上“一起大笑”時,我們全家笑成一團,一向嚴厲的爸爸也笑得無比開懷,非常歡樂,親子關係也拉近了許多。

3 明確分工和規劃時間

當家庭“每日計劃表”完成後,將必須做的那一象限單獨列出來,明確分工和完成時間,時間每天可按實際情況有微調。

所謂責任到人,就是這個道理。公司團隊管理如此,家庭中更是如此,這是老母親創造獨立空間的獨門秘籍。

我們後來將這些事情單獨列在了一張大白紙上,掛在了家裡的牆上,頗有點包乾到戶的感覺。兒子很高興地領了幾件活:曬衣服,中午洗碗,帶妹妹玩,並且標註了具體時間。

4 堅持執行,每週召開慶功會

堅持,這個道理誰都懂,貴在父母以身作則。

每天可以睡覺前簡單回顧,以認可和鼓勵為主,每週再召開慶功大會,讓孩子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時刻,慶祝大家取得的任何成績,同時每天的計劃執行也有了很大的動力。

我們目前的慶功大會的方式是,全家一起吃一個冰激淋。

這裡,我特別想分享一下,制定完計劃後的那天,大家開始各司其職:女兒在她房間裡收拾玩具,慢騰騰的,多次央求我幫她收拾,我忍住了;老公吃完飯,卻遲遲不動,不去收拾桌子上的飯碗,,我也忍住了;兒子打著遊戲,過了9點也沒去洗澡,我還是忍住了……

過了幾天,我就忍習慣了,因為我發現,當我真的“撒手不管”時,大家就會自覺履行自己的職責了。

俗語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各位中年老母親,請懂得hold住自己,做一個自律有序的自己。同時,也要Hold住自己的“不忍”,方可成就自己的“大謀”。

居家陪学,老母亲如何hold住多重角色?

來源|深學客戶端

感謝瀏覽

深圳少年派

在這裡,我們

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居家陪学,老母亲如何hold住多重角色?

合作電話:0755-835217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