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生母一直是謎,身為皇帝為什麼不敢公開自己的母親?

秋天的紅葉882


朱棣被稱為"永樂大帝",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其執政期間一直勤勤懇懇,關心國事,改良政治制度,並遷都北京。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被後世稱為永樂盛世。

朱棣改革吏治,消除藩王,保證了皇權的穩固。還曾組織過一場聲勢浩大的大閱兵,讓四海為之震撼,同時朱棣也建立起了與許多西亞國家的長期友好關係。而運河的重新疏浚使得當時南北方的經濟、文化有了頻繁的交流,農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朱棣統治時期,明朝國勢極盛,四海之內,莫不臣服。

但是朱棣在當上皇帝之後卻連自己的親生母親都不承認了。這是為何呢?朱棣雖然出生於天子之家,但是他並不受朱元璋的寵愛。相傳他的母親碽妃出身低下卑微,又不受寵愛。而民間傳說是碽妃懷胎九月便生下了朱棣,因此被朱元璋懷疑朱棣是私通所生,於是長久以來朱元璋都不喜愛朱棣,朱棣也沒能享受到應有的父愛。

而與朱棣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當時的太子朱標了。朱標是李淑妃所生,掛名在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名下,出身高貴,又是長子,十分受朱元璋的喜愛。朱標出生之時,朱元璋興奮地在一座山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無嗣"的字樣,由此便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所寄予的厚望。朱標也沒有辜負朱元璋對他的期待,他奉朱元璋之命常在外遊歷,這些遊歷的經歷讓他深刻了解了百姓的生活狀況和各地的民風民俗,再加上他本人聰明仁厚、虛心向學,做事有始有終,因此太子之位實至名歸。

朱標雖然出生於皇權富貴之家,但從未染上不良的癖好,溫厚敦實,對待父親、老師都恭敬有禮。隨著朱標的年齡逐漸增長,朱元璋對這個兒子也是越發地看重,朱標在朱元璋的指導下開始瞭解每日的政事,練習處理國政。朱元璋還對這個自己寵愛的兒子諄諄教誨:"你要明白辦事的幾個原則,那就是仁、明、勤、斷。"朱元璋還用自己的親生經歷教導著朱標。朱標也刻苦學習,常常處理政事到半夜才能休息。

但不幸的是,這樣一位驚才絕豔的太子卻因風寒英年早逝,死後諡號為"懿文太子",他去世時,朱元璋十分痛心。按照當時的規矩,在太子朱標去世後,應當立嫡長子嫡長孫為繼承人,但是朱標的大兒子早早的夭亡了,而他的次子朱允炆侍奉父親十分盡心盡力,又孝順體貼,朱元璋十分喜愛這個孫子,便將嫡長子嫡次孫朱允炆立為了太孫。朱允炆自幼熟讀儒家經書,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他跟朱標一樣寬厚溫和,溫文爾雅,但這樣的他也有著自己政治上的考量。在他即位的幾個月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削弱藩王的權力來保證自己的權力。燕王的權力受到了侵害,於是發動了靖難之役,當燕師逼進了南京城當夜,宮中大火紛擾,而朱允炆卻不知所蹤。

朱棣登基之後,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改為了馬皇后。他做這一件事是有著他政治上的考量的。在傳言中,他的生母碽妃出身少數民族,身份低下,無法幫助他坐穩皇位。朱棣怎麼能容忍自己的出身這麼低下呢,於是在他當上皇帝之後篡改歷史,改寫了自己的親生母親身份。並且朱棣的皇位並非通過正常渠道得來,而是通過篡位而來,他自然要想方設法地掩飾這一汙點。所以他通過這些"渠道",試圖將自己登上帝位變得名正言順。

但是歷史上還有另外兩種說法,其中一種就是朱棣雖然是碽妃所生,但實際上養母卻是馬皇后,碽妃為賤妾,所以才沒有相關的記錄。傅斯年先生和吳晗先生還曾對這件事情展開過論戰。但是碽妃的相關記載太少了,所以朱棣生母是誰仍然存疑。但是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朱棣的生母絕不可能是馬皇后,若是馬皇后真是朱棣的生母,那麼朱棣也是嫡系出生,他也沒有必要去篡改有關自己母親的記載和資料了。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朱棣是元妃或是高麗妃所生。但是在傅斯年先生和朱希祖先生的一場論爭中,兩人各有偏向,但礙於實際證據不足,這件事也只能就此作罷。

朱棣當上皇帝之後,自然是要為了自己的政治大局考慮。他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地登上了帝位,自然更加不能容忍無謂的謠言。他不希望一直揹負罵名,於是才想將自己的母親的記錄統統刪改、銷燬,保證自己政治上的利益。最是無情帝王家,在權力面前,就算是親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刀劍相向,更不用說只是修改記錄,抹殺自己生母的記錄罷了。


高會民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的時代被稱為“永樂盛世”,在位期間,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弘揚國威,編纂《永樂大典》,遷都北京,對外掃蕩北元,收復安南,可謂是功成名就,可是就這樣一位歷史上有名的大帝卻有兩件事被後人詬病,一、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侄子的天下,篡位為帝。二、生母之謎。

就題主的問題而言,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到現在也是個迷,數百年來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撲朔迷離。以下有幾種說法可供大家參考討論:

一、生母為朝鮮人

有人說他的生母為朝鮮人,朱棣的這個皇位不是他爹傳給他的,而是他自己搶來的,因為不是正統,所以他上位之後大量的篡改歷史,為的是給自己正名,他自稱是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兒子,自然而然也就是嫡子了,所以嫡子繼承皇位那就是正統,是天經地義,可是他忽略了一點,他的同母弟弟朱橚(su)卻不是馬皇后生的,雖然《明史》有記載是嫡出,但是大家還是不相信,因為很多證據都讓朱棣給銷燬了,碽(gong)妃為周王朱橚的生母,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弟,他們的生母是朝鮮國進攻給朱元璋的女子,後被封為妃子,但是這個說法又不攻自破,因為朱棣出生之時,朱元璋割據江南,還未建立大明王朝,朝鮮國又怎麼會進貢呢,所以此觀點並不符合歷史。

二、朱棣的生母是元順帝的妃子弘吉刺氏,朱棣為元朝遺腹子(是不是驚天大陰謀?)

相傳明軍破城之時,元順帝的一個妃子躲在大缸裡,此時已經懷有3個月的身孕,被明軍搜到後獻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就納為妃子,這個元順帝的遺妃害怕十月懷胎露出破綻,就向天祈禱能夠在延長三個月讓孩子出生,這樣的話朱元璋就會認為這個孩子是自己的骨肉,而不會殺他們母子倆,可能是心誠感動了天地,還真是晚出生了三個月,於是懷胎13個月後分娩之後產下一子,就是朱棣。

三、生母為尋常百姓家女子

傳說朱元璋行軍之時,看到路邊有一美女在河邊洗衣服,這女子長得傾國傾城,於是朱元璋就把這女子帶入軍中,納為小妾,隨軍出征,這名女子在生下朱棣的弟弟朱橚之後,被馬皇后嫉妒,就把她折磨致死,所以還沒等大明王朝建立,這人就死了,相比前面兩種說法,我覺得這個更可信一點。

《明史》記載朱棣為馬皇后嫡出,但是這個觀點在更多的史料之中是自相矛盾的,所以可以否認,但是他的生母到底是誰?至今沒有答案,我想只有天知地知朱棣知了!


鴻涵先生




明成祖朱棣之所以不敢公開自己生母的身份是因為靖難之後他已經公開宣稱自己是孝慈高皇后馬氏所生的嫡子!如果突然又冒出一個生母來,明成祖不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臉嗎?



明成祖隱匿生母身份、認嫡母馬皇后為生母並不是簡單往自己臉上貼金,而且有現實政治意義的!眾所周知,明成祖是中國正統王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藩王身份武裝反叛篡位上臺的皇帝,這和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逼宮是有著本質區別的。表面上唐太宗爭的依然只是儲位,皇位是後來他老子“禪讓”的。而明成祖是篡位,而且篡的不是自己老子的,而是侄子的!換言之,明成祖的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



為了能讓自己的“篡位”變成“合法”,明成祖即位之後進行了一系列“操作”,其中便包括宣稱自己是馬皇后嫡子。為什麼明成祖朱棣要強調嫡子這個身份呢?原因很簡單,明惠帝朱允炆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長子。朱允炆本人雖然是庶出,但是在其生母呂氏扶正之後,勉強也算是半個嫡子,實際上明太祖是直接將其視同嫡孫的。一個庶出的兒子,與嫡長房嫡出的侄子爭家產,無論到哪裡也說不通,在宗法層面上明成祖就是理虧的。



但是,明成祖這一改,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洪武三十一年,晉恭王朱棡去世之後,明太祖的三位嫡子已經全部作古。明成祖獲得了嫡子身份之後,他就是明太祖彼時唯一活著的嫡子,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中國的“嫡長子繼承製”總結起來實際上就是四個字“嫡子優先”!雖然明成祖此舉並不能讓自己篡位變成為“理所當然”,但是起碼自己這位“唯一活著的嫡子”當皇帝也是“合理合法”的!不是嗎?這就是明成祖換媽想要得到的結果。



但是,親媽終究是自己的親媽,血濃於水。明成祖在政治上可以換媽,血緣上卻不能。因此,明成祖即位之後,雖然奉嫡母馬皇后為生母,但是在偏殿仍然給自己的生母單獨設立了神主牌位並單獨祭祀。據部分史料記載,這位被祭祀的女性就是明太祖的碽妃。後來由鄭和在南京牛首山主持修建的報恩寺據說也是明成祖為了報答生母碽妃的養育之恩而敕令修建的。當然,名義上肯定不是這個理由。


農民工歪說歷史


其實朱棣對於自己的母親是完全公開的,但是朱棣所說的生母馬皇后卻並不是朱棣真正意義上的生母。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迄今為止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說法和證據,在《明史.成祖本紀》以及《明太宗實錄》中都記載了朱棣的生母為孝慈高皇后,也就是朱元璋嫡妻馬皇后,但是《南京太常寺志》等史料中則記載了朱棣的生母為碽妃。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朱棣絕非馬皇后所生,但是生母是不是碽妃還存疑,因為歷史中關於碽妃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而朱棣繼位後篡改了大量史書,也讓朱棣的出身變得疑雲密佈。

那麼朱棣為什麼不能公開自己的生母呢?無外乎以下原因

要給皇位一個合理的解釋

在封建社會,雖然都是皇帝的兒子,但是嫡子和庶子在身份和地位上有本質的區別,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嫡子有繼承權,這就是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這是封建總髮制度的基本原則。

如果朱棣是庶出,那麼本來就沒有繼承權,加上又是篡位,朱棣這個皇位能不能坐穩還真不好說。如果朱棣是馬皇后的兒子,那麼就確定了他的正統身份,對於搶來的皇位也就有一個更合理的解釋。

當然關於朱棣生母的猜測並不是只有碽妃一人,還有元妃和高麗妃之說,我們假設如果朱棣的生母是元妃,那麼就說明朱棣帶有蒙古人的血統,這對於朱棣來說是致命的弱點,明朝從蒙古人手中奪得天下,坐在皇位上的怎麼可以是一個帶有蒙古人血統的大明天子,天下的輿論也能將朱棣壓垮。

在《三垣筆記》中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記載,錢謙益(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曾在1645年拜謁明孝陵,發現孝陵神位的擺放順序《南京太常寺志》中所記載的那樣,碽妃的靈位在右手邊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碽妃本身有著很高的地位。

朱棣隱瞞生母的真實身份在我們看來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從政治角度來看,朱棣這樣做有著太多的無奈。


一點點歷史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年號是永樂,所以後人也稱他為永樂大帝。

朱棣在位期間,明朝是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可以說朱棣還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而他統治的時期也被稱為永樂盛世。

但是在歷史上,在朱棣的身上卻發生了一起令人覺得大逆不道的事情。那就是朱棣在“靖難之役”後登基稱帝,卻連自己的親媽都不認,反而將她的事蹟從歷史上徹底抹殺,讓後人幾乎感覺不到這個人的存在。

那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

一、朱棣的生母是碽妃

在《明史》和《明太宗實錄》的記載中,朱棣是馬皇后的兒子。但這兩部史書都是經過朱棣下令進行了修改的,以前的版本全部銷燬,所以說這個實錄是不能完全相信的。

而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誰,真的就是馬皇后?這在明末期的時候得到了證實,原來朱棣的母親不是馬皇后而是碽妃。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明朝實行兩京制度,遷都北京後,朱棣在北京建了一個太常寺,而在南京也建了一個太常寺。太常寺是什麼 ?它就是管祭祀禮儀的一個機構。

而在南京太常寺,有一本《南京太常寺志》,它有一個特殊的記載。“高皇配在天,御幄神所棲,眾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成祖重所生,嬪德莫敢齊,一見異千聞,實錄安可稽。”

就是說在紀念他們祖先的這些享殿裡,太祖高皇帝是正座,左邊是李淑妃和一群妃子,而右邊只有一個碽妃。也就是說,妃子的牌位擺放很特殊,碽妃是單獨在一面的,從這可以看出碽妃的地位不一般。

後兩句也表明了,碽妃就是朱棣的母親。從擺放的牌位來看,明成祖也是非常重視他的生母,其他的妃嬪沒有能夠跟他生母相比的。

為了證實這個牌位擺放的真偽,在明末時期當時的禮部尚書錢謙益和大理寺的左丞李清,出於好奇一起進入這個祠堂去一探究竟。他們打開門一看果然如此,就是左邊是李淑妃和一群妃子,右邊是碽妃一個人。

那這個真相就大白了,原來《太常寺志》的記載是正確的,那麼它裡面的內容也就是真實的了。碽妃就是朱棣的生母。

二、朱棣為什麼不敢公開自己的生母碽妃

1、朱棣為了證明自己的皇位是名正言順

大家都知道朱棣是篡了朱允炆的帝位,當上了皇帝的。這個篡位總是讓朱棣感覺自己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為了保住皇位,他就得拼命掩蓋篡位的惡名,想盡辦法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

那麼怎麼才能讓自己的身份名正言順呢?

按照當時明朝選拔太子的規定,要麼是長子,要麼是嫡子,要麼必須是賢子。而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他的生母是碽妃。所以說他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他若當上皇帝,他的身份真是讓人不能信服。

為了讓自己的篡位不成為自己的汙點,也為了讓自己的皇位更名正言順,朱棣動起了腦筋。

因為當年他的母親碽妃死後,還很小,他是被馬皇后給收養的。所以如果說自己是馬皇后的親兒子,那他的身份肯定是正統的了,這可是嫡子的身份。這樣就比太子妃生的朱允炆的地位來的更正統了。

就這樣朱棣就修改史書,宣稱自己的生母是馬皇后。

這樣一來,他還可以為自己的奪權找到了藉口,說是當初朱元璋和馬皇后本來就是把皇位傳給他的,是有人在背後使壞,才讓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炆。

就這樣,為了皇位的正統,朱棣把自己真正生母的信息給抹掉了,而成了馬皇后的嫡子。

2、碽妃因為不足月生下朱棣,而讓朱元璋懷疑朱棣的身份

碽妃是元朝皇帝的妃子,她是朱元璋攻下元大都後,納入自己後宮的。從這可以看出朱棣的生母碽妃長得非常漂亮。

當然漂亮的碽妃也是深得朱元璋喜愛的,沒過多久碽妃就懷孕了。

可是碽妃的悲劇就在於,她懷孕僅僅七個月,就生下了兒子朱棣。雖然這一胎是個男孩,但是朱元璋卻很不高興,因為碽妃生產不足月,他懷疑朱棣不是自己的親骨肉。

就因為這個碽妃也被關進了獄中進行嚴刑拷打,而且朱元璋還在碽妃身上用了一個酷刑,那就是“鐵裙之刑”。

就是將鐵片做成的裙子穿在碽妃的身上,然後放火上烤,這樣碽妃身上和鐵片挨著的地方就被慢慢烤焦。

後來碽妃哀號了數日後就一命嗚呼了,可以說死的很慘。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朱棣也不能承認自己的生母。他也害怕別人質疑他的身份,質疑他是不是流著皇家的血液。

3、碽妃的身份是蒙古人

大家都知道碽妃是朱元璋從元大都收入的妃子,她是蒙古族的。雖然碽妃長得漂亮,當時也很得寵,但是大明王朝是絕對不會立一個有蒙古血統的人來當皇帝的。

因為朱元璋是從蒙古族統治者手中搶奪的天下,當時元朝的殘餘勢力雖然已經退到了大漠以北,但是他們仍然懷有野心,仍然與明朝對峙著,雙方還是時不時地會打仗。

在這個時候,朱棣要是承認自己的生母是碽妃,那就等於承認了自己的身上也流著蒙古族的血液,是蒙古族的後代了。這樣朝廷怎麼會容忍他當皇帝,這不是引狼入室嗎?

所以基於這個原因,朱棣雖然當上了皇帝,也是不能承認自己的生母是碽妃的。

可以說,為了自己的皇位,朱棣是生生地割捨了自己與碽妃的母子關係。這讓碽妃本可以有個皇太后之名的,但是因為朱棣的自私,讓她即使在死後也沒能享受到這個待遇。

當權術凌駕在親情之上,親情就只能讓位,成了犧牲品。好在朱棣並沒有良心泯滅,他偷偷地在南京修個祠堂,把他的母親排位單獨擺在了一邊,以示她的地位特殊又尊貴。這也算是朱棣報答自己對母親的恩情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據很多文章說,朱棣的生母是碽妃,她懷孕6個月早產朱棣,被朱元璋懷疑不貞而以鐵裙刑處死。關於她的信息,史料中絕無記載。朱棣奪位成功後,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最怕別人說他得位不正,硬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嫡出,並對史料進行了精心的再造,可畢竟難於堵住煌煌眾口。人們從野史中找出了朱棣的親媽是一位姓碽或姓翁的女子,當年據說有三個依據:

一、南京大報恩寺是朱棣修建的,明代一直不開放,後來明末清初時,有人進去看過,留下文字說是裡面供奉著碽妃。

二、據半正史的《太常寺志》記載,朱元璋牌位旁邊有這位碽妃。

三、明人沈玄華在《敬禮南都奉先殿紀事十四韻》中有,“高後配在天,御幄神所棲。眾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成祖重所生,嬪德莫敢齊。”因此,包括當代的歷史學家吳晗先生在內,都深信朱棣的生母為“碽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