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達要用劍等冷兵器?

大牙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高達世界的背景設置,有一項科技成果被其命名為米諾夫斯基粒子。當人為地大量散佈米諾夫斯基粒子時,可達到令雷達等偵察、通訊系統失靈的效果。也就是說,若在戰場大量散佈M粒子,這意味著傳統以雷達等為核心現有戰爭體系失效,靠目視的接近戰不可避免地將成為戰鬥的主體。


基於此,戰爭似乎回覆到了二戰時期的模式,無論是宇宙中的艦隊戰,還是小型突襲戰,都需要通過目視作為主要的偵察方式。這也導致了原先數百公里導彈亂飛的場面沒有了,雙方往往在接近至數千米時才能發現對方!也因此,為了適應近戰的模式,MS採用十八米左右身高的巨大機器人型態的設計。

在接近戰為主要戰鬥方式的情況下,除了必要的槍械式兵器,近戰格鬥式兵器的研發也成為了必須存在的裝備。


高達世界


你的問題由我來守護

明明能靠光速和火箭彈,一身高科技武器的高達,卻偏偏要用刀劍肉搏?這個現象的產生有三個原因:

根本原因:米諾夫斯基粒子的出現

高達的世界中,原來也和我們的世界一樣,開展就是大型炮艦遠距離對轟。這種光束炮火箭彈對轟的情況,直到魯姆會戰之前依然存在。

但是當能干擾電磁波的米諾夫斯基粒子出現,完全讓這種情況無法再存在。米諾夫斯基粒子可以隨著導彈散佈在戰場上,當達到一定的濃度時,通訊會被嚴重干擾,常規的制導彈更是失去作用。米諾夫斯基粒子濃度飽和的時候,連機體的光束炮和激光劍也沒法使用。

在米諾夫斯基的環境下,遠程武器失去作用,過往的大型炮艦對轟的情況也就不再被需要了。後期發展出基於新人類和塞可繆系統的M通訊,在米諾夫斯基環境下依然可以通訊交流,但是這個系統需要稀有的新人類操作,無法大量普及。所以,為了瞄準,人類只能再回到原始社會,依靠眼睛去判斷髮射角度和時機,戰場的波及範圍大幅縮減,更多出現的是肉眼能看見敵方的近距離作戰。

因此,這種大環境下,部分機體就要配備一定量的刀劍實體武器,以備不時之需。當火箭炮和激光槍用光的時候,實體刀劍就要上場了。

人為原因:機體的進步和新人類的出現

隨著高達戰爭的發展,特別是一年戰爭後,各種機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代比一代更強,更智能。機體在戰場上不再依靠人類的主觀判斷去行動,各種危機預判和標準閃避動作等功能被加入,無法制導的遠程武器越來越難擊毀敵機。這個時候,就要看準時機,突襲式闖進敵人身邊,刀劍擊毀的方式顯得更加有效。

另外,新人類的出現,讓遠程武器的效果越來越差。連激光束都能閃躲的新人類,如果遇上同為新人類的敵人,遠程武器的對射只會是浪費彈藥。同樣地,闖進地方機體身旁,用近身武器發動無法閃躲的攻擊,才更有效率。

幕後原因:膠廠的陰謀

作為一個買膠的動漫公司,不近身刀劍互砍怎麼能體現機體的帥氣,怎麼能讓你理所當然的掏錢呢。凹個漂亮的對砍動作,然後為了湊夠場景,一買就要買倆,何樂而不為?

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見解,歡迎討論、補充和關注

我是漫話盒子,我們下次再見


漫話盒子


問這個問題的,應該不是很早就接觸高達系列的吧,應該是受到近幾年的“新時代”高達影響會更多,所以不太瞭解高達誕生時的基礎設定才會這麼問。

在最初的UC高達世界觀中,誕生了一種叫做“米諾夫斯基粒子”的神奇物質,它會吸收電波導致雷達等電子設備失效,使各種電子工具在宇宙空間中的行動受到很大影響,沒有雷達輔助,人類科技中的各種高科技制導武器就等於“盲打”,而光學取景器也會失效,使得發現敵人都變為不可能,中遠程的攻擊手段基本成為了無用功。

在這種情況下,吉恩公國率先創造出大型人形機動兵器—機動戰士(簡稱MS),並配備了仿古的“冷兵器”(光劍、熱能斧等),一切都是為了適應在米氏粒子環境中的近身作戰。在宇宙的廣大空間裡,廣泛散播米氏粒子後,造成中遠程攻擊手段效果低下,這時最好的攻擊手段就是近身格鬥啦。

到了新時代的高達作品中(SEED、00等),雖然沒有了米氏粒子的設定,但高達的世界觀、設計觀已經成型,也就沒必要去做過多的解釋、修正了,總之大家看的熱鬧、高興就行啦。


裝個渦輪出氣


沒彈藥了!上刺刀!

我們在抗戰電影中都可以看到這一幕,沒有彈藥的士兵,不是抄起大砍刀,就是給步槍撞上刺刀進行最後的攻擊。我想說到這裡,就不用再解釋了,實體武器是戰爭中最保險的,也是可靠度最高的,即便不是劍,也可以隨手抄起板磚拍。


不過我想說一句,實體劍作為最後的武器,應該是光束軍刀沒有能量,or遠程沒有了彈藥,而光劍是機體為其充能的,光劍都沒電了,機體不也沒電了……怎麼可能揮動實體劍。

其實我們可以在一些警匪片,或者諜戰片找到答案,比如一名間諜被包圍,已經放下武器,然後間諜從鞋跟下面飛出了一把刀,這就是實體刀劍的作用,當然你也可以放一把“掌心雷”,但是我相信大部分間諜還是會選擇小匕首……

在身上藏一些小刀,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強襲高達的腰間小刀,作為貼身武器使用。如果沒有它,高達seed第一集就game over了。

對於那些本身就使用大型“實體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的MS,其主要是針對“防光束”設備。比如鐵血系列,所有機體都能免疫光束,只能用實體武器幹架。以及最後的大鋼釘……

為什麼高達造成人形?不就是為了拿著兵器幹架,讓我們看個爽嘛~(順便賣點眼淚)

最後,為什麼高達MS要近距離幹架而不是對轟,官方早就給出瞭解釋:因為米氏粒子等干擾,探測器等遠距離作戰武器設備,無法瞄準……同時也是為什麼高達中的戰艦,艦橋要裝玻璃的原因……所以說,還是近距離實體武器(以及人類的肉體肉眼)才是最靠譜的作戰武器。


高達


設定方面的細節我就不在《高達》迷們面前獻醜了,不過我覺得動畫製作成本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近戰有命中率高、不易誤傷、節省彈藥等諸多好處。但更重要的地方在於近戰比遠程戰鬥更好看一些。我們可以換個思路,比如讓《龍珠》兩個人遠程對波,照面都不打一個,觀眾會覺得有趣嗎?

當然,高達可以通過加特效或者用“馬戲”來提高遠程戰鬥的觀感。但從製作的角度上講,不管是爆炸特效,還是馬戲都是高成本的壓軸戲,平時不可能大密度的使用。

我們一般把這種“導彈追飛機”的長尾跡告訴飛行物體追逐目標的長鏡頭稱為馬戲。這樣的打戲為了保證流暢,需要相當多的作畫張數,如果有背景的話,背景也需要隨著運動的鏡頭不斷的轉換,更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但是遠程戰鬥不這麼畫就顯得很沒氣勢,觀眾不買賬。

於是近戰便成了比較好的選擇,近戰作畫難度的上限和下限都高,彈性很大。既可以畫成你來我往的雙人戰,也可以畫成一刀秒人的省錢風格,甚至可以畫成刀對刀尬聊半個小時的摸魚戰鬥。鏡頭數量相對比較少,而且很多打鬥都是用“一拍三”來做的,能少畫很多原畫。


動漫簡評


關於這個問題呢(其實我很想來一句……你去問作者啊,作者要這麼寫我有什麼辦法嘍)好了不擺了,進入正題:大家有玩過高達的兄弟都知道高達這東西開槍和開炮可是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沒有太大把握的話最好是不要開槍的,畢竟如果能量消耗完了就只有等死了(這和士兵的身體力量一樣力量用一點少一點,就像你有槍但是沒有力量去摳動扳機,就是這種感覺)。所以高達戰鬥都會避免過多的能量消耗(當然也有實彈裝備的但是太少了),在有一個就是在群體戰鬥的話亂開槍可能會很輕鬆的把隊友搞死(對於這點作者深有體會)高達群體戰鬥有很多都是近距離戰鬥而且高達近距離戰鬥用激光刀的優勢特別明顯,衝上去一套連擊幾乎敵方高達就沒什麼血量了。當然用激光劍的優點不止這個,按照真實構造的話激光劍的殺傷應該會比槍炮達到的威力要高,應為激光劍造成的傷害是貫穿傷,而槍炮所能造成的傷害是一個片面的傷口。而且要用什麼武器也是要看作戰地點及要用什麼戰術來制定的。

對於高達激光劍的應對方法我也有點想法:因為是激光劍,是光束武器既然是光束武器那麼他對一個絕對的平面鏡是絕對造不成任何傷害的。而高達又在太空作戰很難沾染上什麼灰塵等影響平面鏡性能的因素,所以在太空中使用平面鏡來防禦激光武器是有可能的,但是這個絕對的平面鏡有製作工藝上的困難因為反光值很難到達百分之百這個臨界值,如果沒有到達百分之百那麼就是說還有一部分光沒反射出去將會破壞平面鏡,下一秒迎接你的可能就是激光劍的致命一擊了。


貞觀防務


如果要從現實的角度考慮,那麼可能更大的問題在於,明明可以利用遠程科技作戰,又怎麼會有人形機甲衝上去作戰的道理呢。何況即便技術允許人類做出人形機甲,也不意味著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各種方面的成本不會被考慮進去,可以說,我們大概可以預估,即便在一個人形機甲的製造不是問題的年代,人形機甲也不會被優先考慮。

而為什麼要進行冷兵器的劈劈砍砍,理由其實也是比較顯然的,那就是為了讓戰鬥的過程具有可看性,就像我們看動作片功夫片,施展拳腳的身形本身是能夠振奮人心的,畫面也是賞心悅目的,而純粹的爆彈轟炸則很容易令人審美疲勞,同時也會讓角色缺乏參與感。至於為什麼用的是冷兵器的形式,這或許是出於創作者的思考本能,或者是為了保持一種源遠流長的儀式感,換個角度考慮,即便這些劍還是劍的模樣,但實際往往也已經不是冷兵器的範疇了不是嗎?


橙心社


機動戰士有著超高的機動性,假如只是用步槍或者大炮這種中遠距離戰鬥的話,那當初就不需要設計人型的戰鬥機器,飛機坦克就可以了,當初設計機動戰士的初衷就是為了其高機動性和泛用度,所以必須得配備近戰裝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機動戰士。

當然機動戰士的近身武器不外乎就是光束武器,當然也有少部分的使用實體近戰兵器,不過這些機體是非常的少數只屬於皇牌駕駛員的專用機,不過有一個系列的除外就是鐵血。

光束近身武器的使用,除了武器本身需要儲藏能源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機體為武器充電,這就是一旦光束武器不使用就要放回原處的主要原因,當然有時候機體拿著光束武器會礙事是一個原因,更加重要的原因是一旦武器武器沒有了能源這就非常要命,所以一旦不使用就得放回原位充電。

所以機動戰士作為能源提供的本體是最為重要,普通的機動戰士光速武器都不會超過三件,一是光束步槍和兩把光束劍,這配置不僅是最便捷而且也是最安全,一般的機動戰功率有限,不可能支持大幅度的光束武器充電,所以一般來說很少機動戰士會外掛多種的光束武器,假如看到這樣的機體的話逃命就是最安全的戰鬥方式。

只有試作型的機體或者專用機其機體的動力會大幅超越普通雜兵機體,所以其武器武器威力更加強勁,武器種類更多也不足為奇,因為機體能夠快速為武器充滿能量,就像獨角獸這種機體光束麥林一炮擦過就能夠把機體射爆,死神高達這種大型光束鐮刀即使是防禦盾也直接被切裂就是這種道理,只要能夠提供足夠的能源武器的功率越大殺傷力肯定越高。

鐵血系列可以說高達系列中比較特殊的一部動畫,機體的武器全部都是冷兵器基本排除了光束武器的存在,僅存的光速武器就只有過去厄祭戰中留下的巨型MA,但是所有機體的裝甲塗層都有抗光束的功能,所以在鐵血的背景下光束武器的用途實在不大。

但是還是要回歸到上面的問題,即使有光束武器,那些機體都未必能夠用得上,可以說機體的動力實在是弱假如使用光束武器的話很容易就動力低下。

歸根究底機動戰士能否使用光束武器和使用光束武器這與機體的動力源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像dx高達使用衛星炮要不是月球提供能源的話,單憑機體自身的動力還沒有開炮就得停下來了。

假如你對此有其他看法不妨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穿越者HARO


這麼簡單的問題,問的有意思?高達功能是作為戰略戰術武器(雖然設定不符),但無法攜帶大量彈藥,雖然也有大冰箱,銀雷一類的大型作戰單位,但投入太大且無法短時間就能生產並投放戰場。再加上敵方也是有防禦能力的,彈藥不一定能穿透裝甲,也不是所有目標都是一統炸完事。因此彈盡糧絕或者需要精準打擊的時候就需要冷兵器這種投入低,精度高,成功率高,威力強,可操作性強的近身武器。


網上鋼琴師


沒什麼純粹是因為帥,滿足觀眾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