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升官筆記:《科長是怎樣煉成的》第2章,母愛永恆

農村大學生升官筆記:《科長是怎樣煉成的》第2章,母愛永恆

四年的時光如水而逝,波瀾不驚,轉眼就要大學畢業了。

當我從課本上和考題中抬起頭來,我茫然了——生活原來是這樣的,我必須學會生存,這是我對生活的確實發現。也許,人生真正的驚濤駭浪正在遠方等著我。 我就讀的昆明理工大學,是雲南省辦學規模最大的高校,業界一直流傳"寧讀昆工,不上雲大",昆工有工程院院士,威名顯赫,母校也因此沾光。

我學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每年都要有幾名同學被保送研究生,其中門檻最低的是東華理工大學,最高的是陝西理工大學,陝西理工的水電專業秘而不宣的被稱作"保送王牌",這個光榮的保送名額,讓我們這些平民學生感到神秘而又莫測。

除了保送研究生,這一年西雙版納州人才引進計劃選拔3名水利專業的"高材生",頃刻,160多雙目光聚焦在讓人心馳神往的旅遊天堂——西雙版納。

畢業研究生保送和人才引進方案正在擬定中,三個班的同學都在焦急地等待著。

入學,我們從五湖四海而來;畢業,又將向四面八方而去。所有的同學都為自己設計好了N個美好的未來,但決定我們命運的絕不是自己,而是別人!

這個預言首先在我的身上應驗了。按照原定的"分配"方案,我本該"分配"到東華理工大學讀研,也許,未來會成就為一名研究水輪機、發電機的科學家呢!正當我憧憬未來,想入非非之時,僅時隔三日,命運卻發生了驚天逆轉。具有伯樂般眼力的老師,把我的命運之舟推向了另外一個航向——人才引進。

人才引進,老師把我當作人才,絕不是因為我是班長。在當時的老師與同學的心目中,這是未來工程師、精英的搖籃,也可能會走入政途,有心從政的人正求之不得,趨之若鶩。可對於象我這樣一個毫無政治野心和家庭背景的人來說,在那遙遠的時光之後又是什麼?讓我憧憬,也令我恐懼……

難忘的別離時刻終於到了。在校園第二學生食堂,整齊地排列開六十張餐桌,這是我入學以來學校舉辦的唯一一次學壇盛宴。豐盛的菜餚、頻舉的酒杯、開懷的歡笑、鬱悶的怨語、真心的傾訴、虛偽的祝願、酒後的真言……我忘記自己喝了多少酒,走路是否迷迷糊糊!

"人生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這是在向老師、同學告別,也是在向自己的學生時代告別。想到昔日曾經朝夕相處,想到如今卻要天各一方,想到不知何時何處才能再重逢,淚光不時在我們的眼中閃動著。

農村大學生升官筆記:《科長是怎樣煉成的》第2章,母愛永恆

大學畢業

送走了同室的最後一個同學——耶律工程,他選擇了水電十四局,將要去厄瓜多爾修建水電站,遠離養育他20多年的故土……

回到寢室,一絲悲涼、孤寂襲上心頭。我徘徊在生息了三年的寢室,打掃著狼籍的房間,清理著曾經朝夕相伴的物品,搜尋著腦海裡珍藏的記憶……那些無意留存的紙頁被我付之一炬,那曾讓我蕩氣迴腸的記憶和感情,照亮了深夜的黑暗中一張青澀的臉……這是我對學壇的祭奠。

回首大學四年,我象是走過了四個輪迴:

第一年,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年, 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年, 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年, 知道自己知道……

最後看了一眼母校,和棲息四年的宿舍,我在心裡默唸了一句——別了!悵然中,淚水已打溼了我的菁菁子衿。

往日喧鬧的學校和宿舍,現在全都安靜了。我似乎明白,世間原本就該是安靜的,不安靜的是我的心。我的歌喉不再動聽,我的心緒不再飛揚。明天,我將踏上南下的班車,走向那遙不可知的未來……

班車在風雨中南下,南下……

我凝神地望著窗外,路邊的護路林飛快地閃過,偶爾有幾隻驚起的飛鳥沖天而去。

所幸,同行的還有段研和李鋒,雖然不知未來會是如何,至少現在我們結伴而行…….

班車到站了,單位的副隊長親自迎接,一上午的"摸爬滾打",我們安頓了下來,夜幕降臨,拿起6雙花色的布鞋墊,母親浮現在我的腦海,頓時,母愛湧上心頭,母親的嘮叨縈繞心間:

——童年撿靈芝

我5歲那年,她帶著我去山上撿靈芝,我被馬蜂蟄了一口,頓時淚花如雨下,哇聲映溝谷,母親悉心地為我擦淚抹傷口,每走二三十步便問我疼不疼,那日天公不作美,空手而歸,母親的關懷從箐底延續到家中,一路嘮叨,長大後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純真、最高尚的關愛便是母親的嘮叨,我漸漸喜歡上了這份嘮叨,喜歡在每一個秒針轉動的時刻!

農村大學生升官筆記:《科長是怎樣煉成的》第2章,母愛永恆

童年撿靈芝

——春節吃湯圓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母親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有雨樣樣有。"就這麼一句古樸的民間諺語,母親每年都在嘮叨。這一年立春來得很早,恰逢歲末,官莊的天氣格外的冷,立春的早晨母親比平時起的早,對於快要到來的春天,她迫不及待,父親和我也被母親的嘮叨聲驚醒。

我們一家就圍著三腳火籠迎接春天:不一會兒,鍋裡的開始冒出熱氣,母親拿著擀麵杖在悉心得和麵,父親手拎菜刀在切核桃仁,我就目不轉睛的看著他們,一杯茶的功夫母親開始做湯圓,她說"吃了湯圓,一家團圓美滿",那時的我有些調皮,也跟著母親一起做湯圓,母親百問不煩地教我做湯圓,父親在一旁悠然自得……不知不覺間,太陽已經徐徐升起,鍋裡的水面上漂滿了白花花的湯圓,母親知道我嘴饞,便問"土興啊,是不是很想吃?",我說"想",母親立馬給我舀了一碗,接著給父親舀了一碗,最後她給自己舀了一碗,看著我們父子吃的正酣,母親就問"好吃嗎?",我一個勁吃完了一碗,回答母親"真好吃",父親在一旁偷笑,等我連二連三吃了三碗,母親還是那句"好吃嗎?",也許母親都顧不上吃湯圓,卻一直再照顧我和父親,父親卻對母親說"你真囉嗦",等我們吃完湯圓,母親又問"還想再吃一次嗎?"我依然回答一個字"想"。

歲月如刀,斬天驕,光陰似箭,射荏苒。二十年彈指一揮間,母親的額頭上多了幾道皺紋,可是她的那份嘮叨,那份關懷,一直伴隨著我成長,把我帶進了故鄉的風裡,雨裡,夢裡!

農村大學生升官筆記:《科長是怎樣煉成的》第2章,母愛永恆

立春吃湯圓


——悉心縫布鞋

說起布鞋,這絕對是母親的拿手好戲。每年的冬天,農忙已經結束,母親便開始縫製布鞋。它不僅自己喜歡穿布鞋,更喜歡為別人縫製布鞋,或許在縫製布鞋的過程中她能體會到勞動帶給她的快樂。有一次母親悄悄的告訴我,縫製布鞋是她的祖傳秘方,傳子傳孫不傳外人,當時我很好奇,不過沒問為什麼。每一雙布鞋母親都要悉心地去量取腳的尺寸,都要反覆問詢鞋子主人:"喜歡什麼顏色?"這句話每雙布鞋她都會問很多遍,只有這樣認真嚴謹,縫製出來的鞋子才合腳,才不至於削足適履。

母親為我縫製的每一雙布鞋,我都會愛不釋手,每當忙碌的一天結束,夜幕降臨的那一刻,我都會泡個腳,然後穿上母親縫製的布鞋,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認真總結,此刻我的內心變得平靜、溫暖,也只有穿上母親縫製的布鞋,我才能熬過每一個寒冷的冬天,我的明天才能走得更穩、更遠。時下最火的詞語莫過於"工匠精神",母親在縫製布鞋的過程中所念出的每一句嘮叨,所傾注的每一分一絲不苟,所縫製出的每一針一線,其實就是工匠精神在樸素的勞苦大眾身上的體現,每一雙布鞋都依託著母親的愛,每一雙布鞋都承載著民間技藝的美!

——暖心煮雞蛋

時間如流水般的逝去,2003年我考上了縣裡的高中。當縣一中的錄取通知書送到我家裡,母親熱淚盈眶,第一件事便是要給我殺一隻雞,全家一起慶賀。

當天晚上母親一次又一次地給我講講外面的生活不容易,出遠門一定要照顧好自己,那一晚我們家徹夜燈明。

轉眼間,開學的時間來臨了,這天早上母親凌晨五點就起床了,她把一切的張羅好:為我準備好了學費和第一學期的生活費,為我收拾好行李,為我約好了去縣城的司機,為我裝好了她剛剛縫製好的一雙布鞋,最暖人心的事情莫過於母親為我煮好了六個雞蛋,都是自家的土雞蛋,母親吩咐說:六個雞蛋,六六大順,一定要趁熱吃,一定要記得給司機叔叔一個。

臨別時,我不禁潸然淚下,一個來自農村的堅強小夥第一次體味到了離開母親,離開家鄉的味道。母親最後又嘮叨了一句:照顧好自己,放假了就回家。就這樣,我第一次離開家鄉,一路上我的心裡面總是浮現出母親和家人的模樣,我一直在品味母親臨別時教誨,每隔二十分鐘我就吃一個雞蛋,我按照母親的吩咐遞給了司機叔叔一個,他說很好吃。吃了五個雞蛋我就到達了學校,接下來我便順利地開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涯。

——難忘的嘮叨

在學校每當我想念母親的時候我就只能穿上母親縫製的布鞋,每個月我都親自找到司機叔叔,讓他把我的狀況告訴爸媽,同時我也瞭解家人的生活情況,每一次司機叔叔都從家裡帶來了母親的關愛,就這樣我習慣了身處異鄉的獨居生活,是母親讓我學會了獨立自強。

如今,我已踏上工作崗位,可是母親的"嘮叨"形影不離,也許母愛就是就是這樣的永恆,在每一個煮雞蛋裡,在每一鍋湯圓裡,在每一雙布鞋裡……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也許真正的母愛源自於內心的每一句嘮叨。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年少無知的孩童,再到懂得母愛的今天,母親的嘮叨伴我成長,伴我擦乾每一滴眼淚,伴我走過每一道坎坷,伴我走穩人生的每一步,我唯一的心願便是多陪在母親的身邊,因為我的世界裡不能缺少母親的嘮叨。有了那份嘮叨,兒子在生活中就能找到依偎!

"官兄,起床上班了",段研以為我還躺在夢鄉,其實我一宿沒閤眼。

"段爺,五分鐘後大門口見"!

八點半,會議開始了,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參加工作會議,莊嚴而又肅穆,看上去全是領導,一絲絲的緊張感突如其來,暫且打斷了我正在思念母親的那股勁兒……

(待續)

農村大學生升官筆記:《科長是怎樣煉成的》第2章,母愛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